互联网背景下流通供应链整合研究

2017-04-02 08:09付慧莲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整合供应链

付慧莲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互联网时代流通供应链组织模式发生转变,供应链下游流通组织逐渐成为主导组织,能够为上游的供应商和相关节点企业提供需求信息。推动流通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量外部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内部利益驱动因素。中小零售企业可以从订单、产能、物流三者的整合入手,實现对供应链资源整合。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可以向物流企业或生产者直接反映个人需求,实现供应链体系中基于消费者为主体的流通供应链整合,推动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 流通组织 整合

互联网背景下流通业供应链发展现状与特征

(一)互联网背景下流通业供应链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流通业供应链发展可以分为上下游两大组成部分。第一,流通业供应链上游发展现状。上游流通业主要是为生产者提供服务。图1是2012-2015年间中国企业联合会通过调查收集的50家主要流通企业上游产业链物流服务的数据。从图1调查数据可知,受访的50家流通业企业为上游企业提供的流通服务总额不断增加,年业务额的平均增长率为7.71%。而受访的50家流通企业在开展上游生产物流服务时,所获得的总利润从2013年的每月19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每月292亿元。第二,当前我国流通业的下游产业链发展较为迅速,电商经济将这种下游流通表现得更为明显。表1是2012-2015年我国流通业服务业下游的产值变化。从表1数据变化可知,从2012-2015年,流通业下游产业链也同样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这说明流通业的下游产业链在我国经济的整体大发展环境下,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流通业供应链发展特征

近年来,我国流通业供应链发展迅速,并表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征:第一,流通业供应链的发展规模不断增加,发展速度较快。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阶段的流通产业规模也处于优势地位。第二,流通业的运输能力与管理技术不断提升,进而提高了流通产业的经营效益。作为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中的附属行业,流通业的低效益趋势正在明显转变,随着技术革新与理念革新,行业发展备受关注,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作用。第三,供应链流通产业的区域化整体网络结构还并未形成,横向纵向发展组织结构不平衡。第四,流通业供应链的市场参与主体的成熟度不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流通企业面对外资的竞争,难以与之形成有效抗衡之势。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供应链整合的零售组织重构

专业零售组织的反馈型重构。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专业零售组织可以降低传统模式下信息获取不及时的风险,形成最快的信息获取与反馈(蒋倩,2016)。而这种反馈可以通过供应链的逆向流通向上游企业提出新的需求信息,上游企业由此立即开始生产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综合零售组织的效率型重构。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逐渐出现一些大型的综合零售组织,以大型的超市、卖场等形式出现。这些组织因其巨大的体量而往往占据了大量的流通渠道份额。很多知名的品牌厂商具备向综合零售组织转变的价值,为综合零售组织提供了重构的机会。而这种重构关键在于流通业的支持能否满足实际的流通需要(谢筱,2016)。综合零售组织更加注重的是供应链整合中的效率状况,是一种效率型的供应链整合组织。

网络零售组织的定制型重构。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网络零售组织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随着网络零售组织的发展,其日益呈现出了一种定制型的供应链整合重构。即网络零售组织将根据市场上顾客的个性化需要而为其提供定制化的产品。例如,我国电商企业苏宁易购就推出了“苏宁私享家”,就是这种发展模式的一个典型代表。

互联网背景下流通组织的供应链整合模式

商品自由聚集整合模式。将社会上零散分布的各类商品资源进行集聚整合,被称为商品自由聚集。零售组织要实现对上游的控制,应当先实现对各类零售资源的整合。对于中小零售者而言,需要通过批发组织来实现供应链上的货源保障,为此,可以从订单、产能、物流三者的整合入手,来实现对供应链整合。在商品自由聚集的整合中订单是关键,而要获取订单就必须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分析市场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定量与物流流通计划。这将为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者提供降低经营成本的机会。

交换中介管理整合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供应链体系中零售与流通之间整合的过程中,生产者无需提供商品交换来促进交易的发展。可利用智能化技术促进商品交换,并进一步利用供应链来优化经济活动的关键点。推动流通的集约化发展,使得稀缺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配置,需要采取交换中介的方式,这是智能化交易的桥梁,可通过交换中介实现对两端供应链物流的整合。

市场需求的整合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能够获得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产品的替代性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消费层次与消费环境下的消费者将产生差异化的消费。差异化的消费使得传统模式下的供应链流通变得疲于应对,而生产者也不确定应当生产什么以及在什么时候生产多少。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可以向物流企业或者是生产者直接反映自己的需求(孙超奇,2016)。供应链则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记录需求,并最终形成汇总信息传送给供应链上的上一级企业。而上游企业则根据这些需求信息和需求时间来针对性地组织生产,促进供应链的整体利润率提升并更好满足消费者。由此,也实现了基于供应链体系中底层消费者的流通业整合。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供应链整合的流通组织重构优化策略

(一)互联网背景下基于供应链整合的流通组织重构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优化路径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供应链上的流通企业缺乏强烈的信息化建设意识。很多流通企业认为这种方式不仅投入大而且存在较大的信息风险。第二,供应链上的流通企业往往缺乏进行物流整合的信息化建设能力。第三,流通业进行信息化改革的企业文化氛围不够,有些员工认为这种信息化将会减少工作岗位,对于流通业的产业链信息化建设一直持反对态度,并在执行具体的改进措施时,出现严重的执行打折情况。第四,缺乏整合全球产业链趋势下战略性流通组织整合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目前我国大多数流通企业在制定产业链整合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时,往往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缺乏一种全局性的战略发展规划。

2.流通企业规模与品牌限制。专家和学者研究表明,我国流通企业的规模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规模偏弱阶段,尤其是采用集中度指标衡量时,企业规模较小的劣势更为明显。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流通供应链整合发展,需要企业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发挥其资源整合与信息化建设优势,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流通企业在自有品牌建设方面,也存在着多方面的限制,还存在着投入不足、发展不良等情况,很多零售企业依然在采取压低供应商价格或收取入场费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盈利,导致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明显,难以形成大规模的领导企业引领行业的发展,阻碍了行业间、企业间的资源整合。

3.供应链模式下的流通业整合发展规划不合理。在供应链模式下流通业整合发展不能只考虑某一环节的物流需求,还要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并基于综合考虑设计流通业整合发展的规划。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在供应链背景下的发展规划缺乏对整体的考虑,导致流通业整合发展规划局限于某一环节,难以形成整个供应链下流通业的整合。这种发展规划的缺失表现为:流通产业发展规划侧重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流通整合,对于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流通整合规划不足。这就使得流通产业在企业与消费者间的促进作用较大,而供应链上游的流通业整合发展程度则较低。

(二)互联网背景下基于供应链整合的流通组织重构优化

1.强化流通业整合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现代经济发展路径下,信息技术支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现代流通业的发展,都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进程,不断革新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支持促进供应链体系下流通业整合发展。一方面信息技术支持需要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引导,制定流通业整合发展的统一信息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在基础信息服务上的投入力度,营造更好的基础信息使用环境,推动流通业整合发展。再次,流通企业本身也应当对其内部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改造升级,从而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与国家标准的对接。

2.扩大规模塑造品牌。互联网背景下,针对国内流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的问题,建议主动引导企业向平台化的方向发展,逐渐扩大规模,为供应链的整合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加快流通企业的组织化建设,也能够迎合供应链整合的需求,企业和企业之间通过建立合作战略联盟,可以促进资源的进一步共享和聚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流通业正在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是产业的升级转型发展,另一方面是批发零售业的支持。所以在此背景下,需要加快自有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企业在供应链整合中的主导地位,对消费者提供诚信的信誉保障,强化消费者的认可度,带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供应链模式下流通业整合发展规划。在供应链模式下,流通业整合发展不能只是某一个环节的发展,而必须是供应链全过程的整体整合发展。实现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流通业整合发展,才能更好促进我国产业经济发展。首先,对于生產者之间的物流要做到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其次,对于企业内部的物流而言要做到产品的合理储藏,减少内部物流发生的频率。对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物流,要发展精益化的物流。而从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来看,则是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流通业整合发展的信息化改造,从而提升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总论

近年来,流通业上下游产业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流通业在运输能力、管理技术方面的不断改善,其经营绩效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供应链流通产业尚未形成一个区域布局合理的整体网络结构。不同地区的流通业发展程度无论是从纵向还是从横向来看,都存在不平衡性。对于中小零售者而言,需要通过批发组织来实现供应链上的货源保障,可以从订单、产能、物流三者的整合入手,实现对供应链的整合。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可以向物流企业或者是生产者直接反映自己的需求,实现供应链体系中基于消费者而形成的流通业整合。

参考文献:

1.王柏谊,杨帆.“互联网+”重构农业供应链的新模式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6(5)

2.刘向东,陈成漳.互联网时代批发商的“再中介化”——价值链整合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6)

3.蒋倩.“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

4.谢筱.谈互联网时代流通组织的重构——基于供应链逆向整合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

5.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宋则.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32)

6.中国社会科学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宋则.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36)

7.孙超奇.互联网时代流通供应链创新分析[J].中国市场,2016(39)

猜你喜欢
整合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