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凯, 梁元卿, 孙 伟, 郭胜童
(上海海事大学 a.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b.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软件业和零售业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诸多传统行业的发展,推动着传统行业的转型,航运业随之呈现出依托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趋势。目前,国内“互联网+航运”[1]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上海、宁波、青岛和深圳等地区虽然已先后上线多家航运平台,但与国际知名航运平台相比,存在业务模式老化、业务种类相对单一和产业供应链有待优化等问题。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结合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与各行业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掘产业中以往被忽视的“长尾”价值,实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构建全新的产业生态圈。“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技术发展驱动和行业需求拉动相互作用下的经济模式转型。
“互联网+航运”是航运业在信息化驱动下主动满足全球航运市场的发展需求产生的经济模式转型升级。这种转型升级对于航运业来说体现在航运电子政务、航运电子商务和航运信息服务等3个方面。[2]由于“互联网+航运”转型的经济属性使其率先体现在航运电子商务方面,因此将“互联网+航运”研究的重点放在航运电子商务方面。
“互联网+航运”的转型将围绕效率提升、业务标准化和替代人力等方面开展。对于企业而言,这种转型具有以下2方面作用:
1) 传统航运产业中的生产和运营主体将直接暴露在平台上,更容易感知消费者需求量的变化,也离市场更近。[3]
2) 以往服务于大客户的商业模式将被颠覆,中小型货主的需求将被整合和放大。这里的“整合”是指将小需求积聚成大需求;“放大”是指港航企业可借助该平台提供面向中小客户的订制式服务,从而激发中小客户对增值服务的需求。
航运业是通过以海运为核心的多种运输方式完成门到门服务的整条产业链,航运要素则是组成该产业链的各环节,包括客货运输、船舶管理、船舶交易、货运代理、航运金融、海事教育及培训和海事法律及仲裁等。[4]表1为按服务对象和与业务主线之间的关系建立的航运要素二维分类模型。
表1 按服务对象与业务主线关系的航运要素二维分类
随着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航运业广泛应用,传统航运要素业务模式不断得到优化升级。“互联网+”对航运要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等3个方面。
2.1.1产品创新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航运产业进一步融合,业务处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限制逐渐被打破,线上交易与线下操作分离成为可能,部分业务逐步转移到线上运行,市场产品不断创新,货运订舱、船舶服务等航运电子商务平台相继被推出。
2.1.2服务创新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航运要素业务的固有边界被打破,航运产业链资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一站式”的有机整合。服务范围不仅限于运输,而是向金融、大数据研究等增值性服务发展。
2.1.3模式创新
通过实现信息的自动抓取、自动处理和智能管理,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扁平化,大幅度减少中间环节,简化业务程序,进而优化和升级传统航运要素业务模式。
2.2.1物料供应业务模式
图1为船舶物料供应传统业务模式,图2为“互联网+”下物料供应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对比图1和图2可知:运用互联网之后,国内外众多船舶物料供应企业通过联网形成合作关系,根据已获知的船舶航线及挂靠港信息,提前进行备货、预约配送等业务环节;同时,航运电商平台取代了传统物料供应业务模式中众多船舶所有人与多种类船用物料供应商之间磋商和交易的环节,船舶所有人可在平台上按照预定航次和挂靠港提前选定物料供应港及所需物料,进一步简化物料供应业务运作流程,极大地缩短业务办理时间。
2.2.2船舶交易业务模式
图3为船舶交易传统业务模式[6-7],图4为“互联网+”下船舶交易业务转型升级模式。对比图3和图4可知:平台取代了传统船舶交易业务模式中航运经纪人与航运咨询公司撮合交易的流程,交易双方在船舶交易平台上提出船舶买/卖申请,待平台审核通过之后即可公布买/卖船舶信息。交易双方只需根据自身的交易需求寻找或由平台推荐合适的交易方及交易产品即可,减少了重复询盘流程,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流失。
2.2.3船舶维修业务模式
图5为船舶维修传统业务模式[8],图6为“互联网+”下船舶维修业务转型升级模式。对比图5和图6可知:平台取代了传统船舶维修业务模式中船舶所有人/船管与众多修船厂询盘和磋商的流程,可直接在船舶维修平台上提出船舶报修申请,通过在线选择挂靠港、维修地点和维修业务等,在线预约船舶维修服务。
2.2.4船舶租赁业务模式
图7为船舶租赁传统业务模式[7],图8为“互联网+”下船舶租赁业务转型升级模式。对比图7和图8可知:平台取代了传统船舶租赁业务模式中船舶经纪人撮合交易的流程,船舶所有人/租家可直接在租船平台的标准询盘栏中发布租船需求和供应信息,同时平台将提供智能化评估、航距计算和运价计算等功能,为租家提供定制化服务并撮合交易。
2.2.5货运代理业务模式
图9为货运传统业务模式[9],图10为“互联网+”下货运业务转型升级模式[10]。对比图9和图10可知:平台取代了传统货运代理业务模式中货运代理人撮合交易的流程,船公司通过订舱平台发布舱位信息,货主和船公司直接在线上完成订舱业务询盘、还盘、接受邀约、签订合同、报关报检和集卡拖车预约(甚至是完成支付)流程。
注:部分船公司会指定少数几家货代作为其订舱口,其中可能有一级货代及少数二级货代
图9 货运传统业务模式
2.2.6客运业务模式
邮船订票平台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业务模式下的代理商分销流程。图11为邮船订票传统业务模式,图12为“互联网+”下邮船运输业务转型升级模式。对比图11和图12可知:邮船公司直接通过订票平台发布舱位信息,游客根据平台提供的标准化搜索条件选择舱位,并在线完成支付流程。
2.2.7航运融资业务模式
图13为银行信贷传统业务模式,图14为“互联网+”下航运融资业务模式。对比图13和图14可知:航运融资平台(部分航运电商平台已兼营航运融资产品)将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业务模式中的银行贷款审查的部分流程,在取得银行授信之后,融资企业只需准备并上传平台征信认证系统要求提供的材料,系统将自动生成企业征信评估报告,授信银行据此对企业融资业务进行贷款审查,通过审核之后即可获得融资款。
2.2.8航运保险业务模式
图15为航运保险传统业务模式[11],图16为“互联网+”下航运保险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对比图15和图16可知:平台取代了传统航运保险业务模式中投保人与多家保险公司重复询盘、磋商及理赔办理的流程,用户可直接进行线上投保,一应材料线上递交、平台审核,经审批之后即可约定保险费率并签订保险合同、发放保单;事故发生之后,客户也可通过专属理赔通道办理理赔。部分平台在推出线上保险业务的同时,还推出了保险费率优惠、实时查询、投保代办和专属理赔通道等一站式服务,最大程度地保护投保人的利益。
如何鉴别交易对象的身份、进行企业资质认证及保障交易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私密性[14]等线上交易风险防控是“互联网+”模式下产业转型升级不可忽视的问题。
1) 交易“门槛”从严设置是前提。在“互联网+”模式下,平台需建立交易用户信用档案,确保平台交易的双方是可信任的实名法人。平台需对接工商局、税务局和司法机构等外部相关机构的数据,核实包括工商登记信息、资质和社保缴纳记录等在内的一系列企业征信信息;平台用户也需主动提交企业认证材料,通过严格审核后方能进入交易环节。
2) 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是补充。在“互联网+”模式下,平台需自建信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对交易主体的评价。一方面,引入互评机制,鼓励交易双方在交易完成后对此次交易活动进行评价,并辅以积分奖励政策,以互评数据作为信用评价的参考;另一方面,通过沉淀用户交易额、交易过程和支付确认等交易活动历史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交易双方做出评价。[15]电商平台通过融合多角度信息为平台用户提供决策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评价暗箱操作,优化平台运营环境。
在“互联网+”模式下,电子商务平台在交易过程中的“经纪人”属性较为明显:以中间人身份促成
交易,并从中赚取佣金,没有表示独立的意思,对于交易过程中因为经纪人过错造成的损失独立承担法律责任。[17]
由此,在交易过程中,平台应承担技术安全保障义务、交易中的审核和监督义务[18],对于平台过错给交易方带来的损失,平台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对于非平台过错导致的法律纠纷,平台应尽量确保系统可提供有效电子证据,协助完成法律责任认定。
航运要素的国际性和流动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在航运业务链内部信息实现流动之后,势必还需与外部其他领域的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有机整合。[12]航运要素与其他领域要素跨界融合,在互联网因素的作用下将变得更易实现。“互联网+”可为多种业务实现跨界融合提供一条可行性通道,运用互联网使信息自由流转、高度共享成为可能。此外,在“互联网+”影响下,平台重视客户需求的特性得以放大,各类航运电子商务平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5],丰富航运服务在线应用,实现信息跨领域互联互通,争取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服务。这种创新思维将进一步打破传统业务的固有边界,延伸航运产业价值链条[13],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将多种航运要素业务“按需”集聚在平台上,纳入到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中,提供“一站式”服务(见表2)。
例如,以货物运输为服务对象,可将航运领域的货物代理业务、报关业务和集卡拖车等业务与金融领域的融资、保险、征信、保理及支付等业务,海事法律业务(同上述船舶类业务)及信息业务(同上述船舶类业务)进行跨界融合,建立在线订舱平台。用户可通过在线订舱平台完成在线舱位/船期/运价查询、在线订舱、在线投保、在线支付和在线申请融资贷款/保理等业务。
大连码头网、厦门第e物流、青岛乐舱网、杭州易舱网和宁波大掌柜等国内航运电商平台,美国新泽西INTTRA、瑞士Kn-freightnet和丹麦Youship等国外电商平台,纷纷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目前,平台主要分布在上海、大连、宁波和广州等地,并呈现向上海集聚的趋势。未来,上海有可能建设成不一样的“互联网+航运中心”。
表2 “互联网+”创新模式下各类航运要素跨界融合对应表
互联网的开放性意味着航运企业、船公司、货代、船舶制造业和港口等主要航运要素需在更透明、更公平的互联网环境下,利用低成本、高质量、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吸引客户,各类航运要素的业务模式创新需以供给侧思路为理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重新整合业务边界,打造自己的“互联网+航运”创新模式,形成全新的航运业生态圈。
[1] 徐凯.大数据时代的航运信息平台[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14-15.
[2] 徐凯.谁将问鼎航运电商[J].中国海事,2015(6):35-36.
[3] 方舟,操志强.我国航运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现状及趋势[J].集装箱化,2015,26(1):22-25.
[4] 董岗,马勇.现代航运服务业分类比较及对上海的启示[J].水运管理,2013,35(1):26-29.
[5] 田晖.互联网时代下的航运企业商业模式与创新[J].中国远洋航务,2014(3):25-27.
[6] 船舶交易的步骤.[EB/OL].(2016-08-14)[2016-10-10].http://www.tuxi.com.cn/viewb-21730-217304431.html.
[7] 船舶买卖经纪人的作用和运作流程[EB/OL].(2012-01-08)[2016-10-10]. http://wenku.baidu.com/view/bc58a53a0912a21614792945.html.
[8] 货物运输保险-出险后的理赔流程[EB/OL].(2007-07-06)[2016-10-10].http://club.sol.com.cn/blog/dspbaggio/message_15799.html.
[9] 范济秋.船舶管理实务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6.
[10] 董超.互联网时代下的航运电商平台模式比较[J].集装箱化,2015,26(10):21-25.
[11] 船舶保险业务管理.中国人寿财产保险有限公司[EB/OL].(2011-08-20)[2016-10-10].http://wenku.baidu.com/view/b5caf2c00c22590102029dc8.html.
[12] 马硕.上海应该成为怎样的国际航运中心[N].解放日报,2010-12-27(1).
[13] 高志军,刘伟.航运服务产业链的内涵与生成机理[J].中国航海,2013,36(3):120-125.
[14] 季小杰.互联网+时代下的银行信息安全[J].清华金融评论,2016(4):11.
[15] 熊远林.C2C电子商务非对称信用评价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6.
[16] 王亚娟,李欣.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如何保障[J].人民论坛,2017(1):74-75.
[17] 迟超.租船经纪人的法律地位、作用及责任研究[D].上海:上海海运学院,2003.
[18] 严亮奇. 电子商务网站法律风险控制机制研究[EB/OL]. (2014-12-12)[2017-04-25].http://www.docin.com/p-98696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