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佳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镜室,湖北 武汉 430014)
静脉留置针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应用探析
郭 佳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镜室,湖北 武汉 430014)
目的 探讨对做无痛胃镜、肠镜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做无痛胃肠镜采用传统静脉穿刺针输液的患者210例作对照组,另选取做无痛胃肠镜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210例作观察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输液中药液外渗、反复穿刺的发生情况及其家属对输液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患输液时的反复穿刺发生率、药液外渗发生率和家属对输液服务的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痛胃、肠镜病患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避免因多次穿刺为病患带来痛苦,又能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有较高的远期应用价值。
无痛胃镜;静脉输液;留置针
为做无痛胃镜、肠镜患者实施静脉输液为内镜室护理工作者最常见的护理环节之一,也属于麻醉医师对病患进行检查治疗的关键环节。通常情况下,胃、肠镜病患的输液时间约15~20 min,虽每次输液持续时间不长,且输液量较少,但是麻醉过程对静脉输液要求较高,因此若输液时多次穿刺或穿刺不到位都会为病患带来痛苦,影响病患疾病治疗积极性[1]。近年来,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成功的预防了病患因多次穿刺而出现血管损伤,减轻了病患痛苦,还可为病患的抢救治疗争取更多时间。因而本院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做无痛胃、肠镜病患输液中,并将其临床应用的资料进行总结,作如下汇报: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12月笔者所在院收治的做无痛胃、肠镜需输液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20例,按照简单数字单双号顺序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例,其中对照组男88例、女122例、年龄50~70岁,平均(65.3±1.4)岁;观察组男101例、女109例,年龄45~75岁,平均(62.5±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与本次调查的病患均在手背部位置穿刺,护理人员均佩戴口罩与帽子,操作前先洗手与消毒,手部固定,尽可能选取粗直且弹性好的血管,成功避开活动关节处、肢体受伤处和静脉瓣、感染与患有皮肤病的部位。轻拍应穿刺的部位,使血管充盈,对需穿刺处进行常规消毒。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针给予输液,详细流程为:把静脉穿刺针的针尖对准进针点,刺进血管。待麻醉师注射药物且完成胃、肠镜检查后,快速准确的拔除静脉穿刺针,再用消毒医用敷贴按压针口。
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进行输液,详细流程为:把静脉留置针针体和病患皮肤保持10°~15°角快速刺入血管,待回血后把进针角度将至5°~10°,进针0.2~0.3 cm,拔出0.5~1 cm枕芯,把软套管完全送至血管,退出针芯。再将输液器螺口处直接接在留置针的Y型连接处进行输液检查。封管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病患输液期间药液外渗、反复穿刺发生率、满意度分别为5.23%、1.91%、90.95%,而对照组病患输液期间药液外渗、反复穿刺发生率、满意度分别为18.57%、10.95%、39.0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这充分凸显了留置针输液的应用优势。
在进行无痛胃镜、肠镜检查的过程中,是会有些特殊事件发生,有的患者因为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个体差异、药物耐受能力等对麻药反映也会不同,偶尔会出现躁动不安,此时若对患者进行输液,那么药物一定会外渗,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血管外渗性损伤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有关[2]。同时,50%葡萄糖、脂肪乳剂、葡萄糖酸钙、氯化钾、高渗溶液等具有渗透性的化学药物和阳离子溶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等血管收缩剂,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碱类、诺维苯、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某些抗癌制剂,是引发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常用药物[3]。而对于麻醉医师来说,使用的麻醉药中有些属于高渗药物,静脉推注时还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因此为了防止高渗药物外渗,并保证无痛胃、肠镜检查能顺利进行,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优势会更多,更安全。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因患者对静脉留置针的不了解,他们认为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的疼痛感更少,采用留置针会长时间留置在手背部,可能会增加疼痛度;部分病患甚至认为静脉留置针对自己的血管有影响,会造成一定损伤,引发感染,所以不少病患都不愿意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而这也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输液前对病患和家属阐明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优势,让他们正确认识和看待静脉留置针。另外,笔者认为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一定要做好留置针冲管及封管护理。如冲管时,应用注射器回抽血液后方可进行输液;封管时,输液完成后,先用3~5 mL 0.9% NaCl溶液冲管,再用5 mL肝素液封管,通过缓慢注射正压封管法,推注同时将留置针小开关关闭,取下Y型接口处连接的输液器,使封管造成的血管壁冲击力降低,也可保证小开关至针尖部位正压的维持,以免血液倒流后发生堵管。
综上所述,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不仅可减少穿刺次数,对病患血管无损害,能增强麻醉用药安全性,还能成功解决内镜室护理工作里的难点问题,增强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输液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因此,静脉留置针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值得广泛应用。
[1] 李利群.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2):1440-1442.
[2] 刘凤艳.静脉留置针输液致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150-153.
[3] 李慧梅.两种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在急诊患者应用中的对比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3,11(03):76-78.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2
B
ISSN.2095-8803.2017.07.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