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慧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医学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化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
郭 慧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医学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化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27例,其中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CNP标准化管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92.59%VS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标准化管理在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
临床护理路径,即是指可以预先设定护理起点与终点的一种医疗护理模式,通过图表,为患者提供有顺序、有时间以及有效的护理服务,以此来控制各个阶段的护理质量以及医疗经费[1]。护理人员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可让患者熟悉自我的护理计划,按照此种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参与到临床护理和治疗过程中。本次实验以我院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实验对象,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实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重症患者5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与临床精神分裂症标准相符,剔除存在其他较为严重的身体疾病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27例,其中研究组例14男,13例女,年龄20~66岁,平均(40.12±6.32)岁;常规组16例男,11例女,年龄21~67岁,平均(40.22±6.42)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发现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具体方法如下: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以护士、护士长以及主管医生为核心,入院后,安排责任护士全方位评估患者情况,并针对患者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路径表,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入院指导工作,为其讲述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内容以及有关事项等等。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时,分三个阶段具体实施:(1)入院后24 h,由责任护士将其送入一级病房,评估患者病情之后,由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按照评估结果,共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2)从入院之后的第一周一直到患者病情较为稳定的这个阶段,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睡眠、卫生、饮食、用药等,若是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况,则应当将其异常反应详细记录,并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随着治疗过程的延长、深入,责任护士可慢慢引导患者进行一些娱乐活动的参与,为患者与其他患者交流构建良好的桥梁。(3)恢复阶段,按照患者病情实际,责任护士慢慢知道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主要内容有基本生活能力的锻炼、药物管理能力以及基本使用能力、人际交往以及角色扮演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期间要与患者进行多交流,旨在缓解患者负面心理,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以我院自拟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两组护理服务质量,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其中总满意度=比较满意度+非常满意度。详细记录患者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27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8例、比较满意7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2.59%;常规组非常满意13例、比较满意8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度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89,P<0.05)。
2.2 住院时间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54.45±11.2)天;常规组住院时间为(78.73±15.6);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69,P<0.05)。
精神分裂症,临床病因尚未清楚,临床表现各异,多在亚急性起病或是在青壮年缓慢起病,此病涉及思维、感觉、行为以及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障碍。一般情况下,患者智能基本正常,意识清醒,但是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期间,其认知能力存在程度不一的损害[2]。随着病情的加重、反复发作以及病程时间的延长,多数患者最终会因此而出现精神残疾、精神衰退,但也有部分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得到基本痊愈。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尚无特效药或是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需要花费较长的治疗时间,患者治疗的顺从性也比较低。而这对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3]。在此次实验中,结果发现,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的研究组,无论是在护理满意度还是在住院时间方面,都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入院开始,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并根据评估的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且合理的护理方案,按照患者的心理特点、病情以及信息反馈,调整治疗过程中以及康复过程中的护理计划,确保护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而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肯定。
[1] 朱伟芳,付萍萍,钟文凯,杨淑芬.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15:166-169.
[2] 吴玉兰,吴 欣,黄劲松.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5,05:1164-1165.
[3] 周 颖,陆秀英.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19:105-106.
本文编辑:刘帅帅
R749.3
B
ISSN.2095-8803.2017.07.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