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日珍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CET中译英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身份构建
丛日珍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论述完成CET中译英自主性学习身份构建的有效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运行情况,培养学生对CET中译英翻译重要性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自主性身份构建。
翻译教学;自主性;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身份构建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2007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其中,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1]。教学模式则强调“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1]。可见,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皆重视倡导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主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2]。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综合技能之一的中译英翻译在College English Test(大学英语考试,以下简称CET)考试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2013年12月CET考试改革翻译部分由原有的单句测试改为段落翻译,所占分值从5%骤升为15%,测试内容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测试学生把汉语所承载的信息用英语表达出来的能力。教育部这一改革,意在传递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背景下,与国家所倡导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大背景相顺应,其重大意义可见一斑。但是,毋庸否认的现实却是翻译成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技能中的边缘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而是融入在读写课程之中,缺乏相关系统性翻译策略的教材内容与相关教学安排使得翻译处于可教可不教的“边缘”地位。相当多的学生对英语翻译学习的意义不明晰,等级测试和学校的期末考试虽然促使他们进行少量翻译练习,但是自行系统安排翻译学习计划、有效进行翻译训练、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似乎成为想弗所想之事。
鉴于CET中译英具有促使“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宏大意义,针对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出现的各种问题,顺应《教学要求》中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求,建立以学生而非教师为主体,构建学生自主性学习身份的CET中译英翻译教学模式正待破茧而出。时势所需,笔者及项目团队成员一直擅长使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帮助达成上述目的较有效途径,项目团队于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一直以济南大学13级、15级部分同学为实验对象,将其运用于大学英语CET中译英翻译教学中,取得了较好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主要代表人物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指学生以小组形式从事学习活动,并以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3]。约翰逊兄弟则提到: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使学生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达到共同的目标[4]。与近代国外理论相结合,我国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活动。王坦言及“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5]。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在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6]。“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整体参与性,主张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倡导学生更主动、充分地学习,强调相互促进,共同提高”[7]。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与突出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相一致。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借鉴了裴娣娜教授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8],组内按照成绩、性别等不同搭配(异质),并尽量做到各组之间实力均衡(同质)。每小组设立小组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协调课外小组学习和课堂小组活动的展开。每组都有自己的英文组名,如tiger(老虎),有体现本组特点的slogan(口号),如:We are the champions(我们是冠军),促进活动进行中增加信心与气势。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后进行的活动由任课教师策划引导,教师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扮演的角色与传统完全是一言堂的知识“灌溉者”、“填鸭者”有所不同。
(二)任课教师在小组合作中扮演的角色
CET中译英翻译教学中构建以调动学生自主性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转变。CET新题型中译英翻译从原先的单句翻译转变成段落翻译,考试形式与内容的变化必然带动提高翻译语用技能经历从讲究语法到注重语法与翻译策略相结合的嬗变。首先,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对于譬如“选词”、“词性转换”、“增词”、“省词”、“结构重组”、“物称与人称”以及其他翻译基本策略,在没有课堂教学计划学时安排之下,由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以微课的形式在课后将知识传授完成。对于如何在中译英中正确选用合适语言,教师亦是知识的灌输者;对于翻译标准及需达到的要求,教师作为阐述解释者。知识传授的方式除了微课形式外,在如今高校学术性讲座人气不旺环境之下,以讲授诸如“‘中国文化走出去’CET中译英语用翻译策略”类似专题的应用型讲座大有市场,全校不同专业而非某一个专业的学生均是受众群体,学生的受益范围广。其次,教师是活动的策划者与引导者,教师遵循《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思想,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而非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最后,教师是活动过程的监督者,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词汇记忆的进展与落实状况均由教师组织进行督促与检查。
(三)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1.“中国历史与文化”词汇记忆
词汇是构建“翻译大楼”的“砖瓦”,其作用不言而喻。为此,要求实验班的学生在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每一学年内利用课后时间,有意识地积累和背诵一些和中国节日、历史事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词汇,以小组为单位掌握印发的有关“中国历史与文化”,如“京剧”、“口技”、“针灸”、“孔子”、“高跷”、“剪纸”、“中国四大菜系”、“常吃水果及蔬菜类”等已经被中译英过来较“信达雅”的英文短语词汇微百科。制定计划、通过单词本上的词汇誊抄与大脑记忆等坚持不懈的积累,将这些现成译文内化装入学生的大脑词汇库中,以备在所需语境中灵活运用。每一星期小组内成员互相检查,对于背记不及时的同学,小组成员互相督促。
2.阅读内化与背诵
CET中译英并非简单化为翻译训练,阅读英文原著、增强英语译文表达的语感与地道性可使翻译的档次提高,因此语感沉淀至关重要。很多英文原著除具有内在的人文精神和美学价值外,可以展现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跨文化意识,从而达到中译英过程中作为源语的汉语和目的语英语转译过程中在思维方式、文化词汇等方面形成动态功能对等,因此鼓励并要求学生多阅读英文原著及报纸杂志,从而能从容面对翻译任务,培养语感,使表达地道化;建议同学们关注中国日报及其网站,其大部分内容虽然超越了考生的实力,但一些涉及到日常社会生活的词语,却是大家可以学习的,尤其是中国日报网站下面的一个小栏目“language tips”,亦有大量简单实用的双语文章。小组成员共同搜寻资料,互相推荐,资源共享,一起背诵较好中译英范文,通过比较范文可以及时发现自身译文的缺陷,更加明晰翻译的标准,也有助于随后进行的小组成员间英文翻译习作时进行互评。
3.必要的翻译练习
在掌握基本翻译策略、积累一定“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词汇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翻译练习是不可或缺的,某种程度上,通过真正的动笔进行翻译训练,才是效果得以达成的关键所在。本实验阶段从接受教师的专业指导开始,教师提供所选有关CET中译英四级真题、模拟题的必要训练。教师在选题上针对性强,真题和与四级真题考试质量接近的模拟题可以确保训练内容的质量,要求每一篇练习均为课下小组成员找出一个共同时间集体完成。强调把每次练习都当作考试模拟演练,将时间控制在考试规定时间30分钟内。
4.必要的小组互评
小组互评是CET中译英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对照教师专业指导列出的检查项目如“选词”、“句法”、“句型”、“语域”、“衔接手段”、“连贯”等,小组内成员互相检查。要求每一份翻译习作都得到同组内另外成员的批阅,有问题的翻译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组内成员是翻译习作的读者,进行一稿批阅的每位同学要在阅完的习作后面签名,褒扬闪光点、指出不足。译作者在听取同伴评判的建议后自我修改,加深印象,疑惑者找老师帮助答疑。确保每一次习作不流于形式,强调组员之间的互评不仅是评判也是学习,可以学习到原译作者较好的美词、美句乃至美文。小组互评亦可以高效解决教师评阅工作量大、教学效果低下的问题。
5.必要的竞争活动
教师除进行实验要求说明、翻译技巧指导外,还监督实施的过程,通过策划一些活动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如针对“中国历史与文化”词汇记忆,教师在学期末利用项目经费购置奖品,组织策划了“CET4‘段落翻译’汉译英文化词汇积累记忆大赛”。该大赛以小组为单位,体现互帮互助,互相督促,合作共赢的特点,对规定范围内有关“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词汇进行拼写及英语口语表述的必答和抢答比赛。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特点,必答题要求小组内成员依次作答,避免个别同学存在滥竽充数的心理。
根据实验后的问卷调查,大学英语CET中译英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原先认为的“英语无用论”变成一种英语是“致用之学”的体味;“三人行,必有我师”,小组合作学习使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利于取长补短,相互见证、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教师采用引导方式提供小组合作这样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增强了学生动脑、动手、动笔的积极性,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将翻译做好,极大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同学们增强了对CET中译英测试的信心,克服了只重翻译结果、不重过程与修改的瑕疵。诚然,这一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小组内同学的翻译水准有限,无法与老师相比,为了使翻译更贴近原话老师评判将更能准确、命中要害;参与度不同,个别差生有依赖感等,这些都是今后研究中需要改进与细化的地方。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王笃勤. 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研究[J]. 国外外语教学, 2004, (02): 14-19.
[3]Slavin R. E. Cooperative learning [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0, (02): 315-42.
[4]王坦.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
[5]刘京莲, 张其香, 赵晓芳.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2): 69-71.
[6]马兰. 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04, (04): 14-17.
[7]汲寿荣. 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2): 21-24.
[8]裴娣娜等. 发展性教学论[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
[9]何荷, 陈新仁. 网络店主关系身份建构[J]. 现代外语, 2015, (03): 347-56.
[10]王银泉. 从国家战略高度审视我国外语教育的若干问题[J]. 中国教育, 2013, (02): 13-23.
2016-12-28
本研究为第八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英语通用语背景下身份语言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ZGWYJYJJ2016B51)和济南大学教学重点研究基金项目“CET新题型‘段落翻译’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及策略研究”(JZ13088)的部分成果。
丛日珍(1970-),女,副教授,硕士,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语用学、应用语言学。
H319
A
1008—3340(2017)02—0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