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017-04-01 09:10:46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王 敬 涛

(沈阳大学 人事处, 辽宁 沈阳 110044)



三维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王 敬 涛

(沈阳大学 人事处, 辽宁 沈阳 110044)

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意义,从社会、家庭、学生三个维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办法和对策。

大学生; 三维视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对策研究

伴随着高等教育模式的调整,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如何适应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对自己职业生涯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评价自己,及早规划职业目标,合理定位,逐步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任重道远

1. 高校德育工作的延伸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疑问和困惑。 由于受地域、家庭、薪酬、经验、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择业时难免出现急躁、攀比、自大的心理倾向,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 已经成为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等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在全面分析主、客观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基础上,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就业意识、职业道德、就业技能和心理承受力等方面进行引导、教育和帮助的过程。 这个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科学人才观, 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学习目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结合起来, 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 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切合学生需求, 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2], 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创设新的载体, 注入新的活力。

2.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处于教育制度的最高层次,在具有普通教育的一般属性和本质的同时,又兼具自己独有的特点。 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和服务社会等四个方面, 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使命,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高等学校的教学体系、师资水平和生源结构等多种因素, 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恰恰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模式的不断改革, 高等学校必须顺应市场需要, 积极调整专业层次和课程结构, 逐步规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指导他们从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做好择业准备, 确保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 就业能力和质量提升的保障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结合市场需要,构建合理的就业知识结构,培养和提升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系统性和连贯性断层的问题,就业指导教育对象主要是毕业生,多数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层面,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潜能开发和心理健康指导涉及很少,导致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脱离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学生就业能力差,就业质量低。高等学校要不断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长远建设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制定符合社会需要、适应行业需求、切合个人特点的职业规划,逐步提高自身的就业质量、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3],开创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格局。

4. 学生人格成长的助力器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深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它以大学生的职业要求为基本目标,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为最终结果。高等学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到大学四年教育的全部过程,并将其作为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确保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实施。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和兼职工作等就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按照职业目标的要求,增强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开发潜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进一步开拓美好的职业前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职业目标定位简单化、理想化、盲目化

职业目标定位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 包括环境目标定位和自我目标定位两个方面, 影响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效果、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向。 科学、合理地界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可以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职业环境和自身条件, 挖掘自身潜在的特长、优势和资源, 科学分析职业环境,积极发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 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 在校大学生受所学专业、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 对自己未来职位所需能力和职业目标关注不够, 职业目标定位过于简单化、理想化和盲目化, 职业生涯规划脱离学生实际,在现实学习生活中难以实现。

2. 专任教师数量短缺,理论基础薄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4]。目前,各高等学校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以沈阳高校为例,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多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和年级辅导员,这些授课教师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劳动人事学和市场需求等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对学生的就业意识、创业能力、个人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缺乏有效有力的指导,在客观上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

3. 课程设置不规范,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欠缺

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要求》的相关内容,目前多数高等学校都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但是,由于其中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统一的教学规定,所以实践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不规范,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欠缺。由于课程设置的结构惯性,多数高等学校并没有从学生大一入学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即便是高年级开设了,课程内容大多局限在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宣讲,很少对职业意识培养、社会环境分析、就业能力提升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没有真正将“短期的产品销售模式”转变为“长期的生涯教育模式”。

4. 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方式简单

目前,各高等学校都相继完成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立工作,就业指导服务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受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的限制,高等学校就业服务指导体系的内容还仅限于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政策宣讲、面试技巧指导、就业协议书管理和组织校园双选会等战术层面,多以基础性、事务性工作为主,工作内容不能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各高等学校主要通过召开就业动员大会、就业专题讲座或集中授课等方式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或咨询,没有很好地发挥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内容不健全,服务方式过于简单,严重违背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客观需要。

5. 实施途径单一化,实施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只有一部分外资、合资企业和个别国有大型企业引入了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职业生涯规划仅仅停留在说教层面,教育的实施途径单一,实施方法缺乏连续性、统一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不能很好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作用。

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问题的维度分析

1. 社会原因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化教育后,毕业生就业模式由过去的分配式过渡到当前的自主择业式。随着招生人数的激增,高等学校受经费、师资、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往往采取专题讲座等集体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帮助,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开设的个性化辅导课程缺失,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化、表面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不明显。同时受市场经济和企业用人标准变化的影响,高等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被忽视,不能真正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引领作用,导致毕业生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就业意识淡薄,对自己未来工作前景和所从事的行业特点缺乏了解和预判,职业规划滞后,职业定位不准确。所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就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产生深刻影响。

2. 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巨大。受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思想的影响,多数家长用自己的经历和价值观代替孩子的需求,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5],在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中存在“托关系、找门路、高投入”的不良思想。有些家长存在严重的“恋子、恋女”情结,平时对孩子的了解、引导、教育不够,不能全面、客观地正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盲目评价孩子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更有个别家长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将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理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按照家长为其设定的择业路线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等、靠”思想,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建立和实现。

3. 自身原因

大学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和实践者。虽然多数高等学校在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通识性课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青年学生进入大学后,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研准备上,很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前景进行深入的思考,自身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往往被忽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高考报考时对所学专业缺乏足够的了解,进入大学学习后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偏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迷茫、困惑、逃课、作弊、网瘾等学习倦怠现象时有发生,厌学倾向严重,导致毕业生培养质量不高。当就业梦想和现实出现落差时,一些大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直接影响他们的未来职场发展。

四、 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 建立社会和家庭保障体系

实施大学生就业工程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大民生工程。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多重压力,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与二、三线城市的战略合作,开发更多的社会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要多渠道吸纳社会组织、企业协会和金融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帮助,加快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园和创业示范基地建设,逐步建立适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标准,增强大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完善和落实好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毕业生档案管理、落户、税收核减、征兵学费补偿等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在社会大背景的支持下,家长更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抓住机会,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引导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寻找更大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形成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合力。

2. 科学定位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承担着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在校生人数逐渐增多,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知识储备和能力特长,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职业环境,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大学生在设计职业生涯目标和选择职业生涯道路时,不仅要从自身客观实际出发,科学定位,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专业、能力与职业的关联性,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3. 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目前承担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任务的教师多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或辅导员,对就业指导知识的了解比较肤浅,经验不足,只能解读概念和一般性问题,不能开展个性化指导。面对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加强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成为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就业指导队伍的稳定。各高等学校要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管理、聘任、培养和发展等工作机制,逐步构建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教师队伍,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

4. 课程体系重塑

课程设置的好坏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石。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的普及,更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自身的优势潜能,可以帮助大学生提早做好人生规划,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和内容设置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关注。目前多数高等学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必须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体系建设和内容设置,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和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提高自我认识,明确努力方向,准确职业定位,充分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高等学校要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方法和具体步骤,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5. 服务指导体系拓展

社会经济新常态模式的建立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各高等学校务必认清形势,审时度势,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改革、创新现有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完善就业服务内容,不断健全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制和体制。要加强领导,分工合作,层层落实,确保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取得成效。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基层或西部地区工作,积极开发高等学校毕业生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高等学校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工作内容,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加强统筹协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合力,扎实做好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推动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6. 职业生涯规划平台构建

近年来,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多数高等学校的职业规划生涯教育课程均采取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难以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际需要,这已成为制约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开展的瓶颈问题。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平台,通过开展职业咨询、学生社团、案例分析、社会实践和网络教育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工厂、农村、社区、市场等现实的实践情境场地,和工作人员一起活动,亲身考察体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6],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倾向、职业信息和社会需求,培养职业精神,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丰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途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举措,不断创新和拓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平台和空间,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学校、贴近家庭、贴近学生。

[1] 高云,刘近剑.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12):113-115.

[2] 叶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3(8):65+69.

[3] 李丽.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4):87-89.

[4] 韩晓芳,程兰华. 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路径优化[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5):577-580.

[5] 潘雪峰. 多维视角下提升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5(3):10-12+16.

[6] 李庆扬,李斌.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思考[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3):326-329.

【责任编辑 孙 立】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ree-Dimensional Perspective

Wang Jingtao

(Personnel Department,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s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ociety, family and students; and the solu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ode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put forward.

college students; three-dimensional perspectiv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research and countermeasure

2016-11-30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L16BSZ048)。

王敬涛(1969-),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副教授。

2095-5464(2017)02-0181-05

C 913.2

A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