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提升途径

2017-04-01 09:10:46刘长溥李映崇李佳鑫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常态创新能力

刘长溥, 李映崇, 李佳鑫

(辽宁大学 a. 新华国际商学院, b. 经济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新常态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提升途径

刘长溥a, 李映崇b, 李佳鑫b

(辽宁大学 a. 新华国际商学院, b. 经济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分析了影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提升的自身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因素与教育环境因素,以及新常态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提升的更有创见与针对性的途径和策略。

新常态;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创新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创新型驱动的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向趋势。我国经济正在转向形态高级化、分工复杂化、结构合理化的阶段[1]。新常态一词源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即将出现的、较为稳定的新局面,因我国改革开放源起于经济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各方面建设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新常态的出现也必然会导致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新常态。在此关键时期,为确保伟大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坚持改革创新,发挥其引领和推动作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高校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基地,要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教育规划中。新常态在各个领域的出现,对我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在新视域下发扬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主旨,所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精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关键环节,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推动国家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后继者,努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精神,坚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信念与政治信仰,是新时期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广大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在新常态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精神不能局限于原有的基础上,需要在国情变化的基础上有所调整。新常态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注重发扬创新精神的全面性,在国家各类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坚持发扬创新精神,努力转化创新成果。新常态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还要注重发展创新精神的社会实用性与持续性,将创新精神转化为创造力,不仅在完成学业的过程发扬创新精神,还要在步入社会后持续发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精神。

一、 新常态下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青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正处在重要的经济转型阶段,为了促进国家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就要求高等院校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教育规划中。新常态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精神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新课题与新思路。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理论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够对世界上各类事物产生巨大的发作用。创新能力提升的新理论将作为一种力量激励着人们推陈出新、打破惯例,对创新就业行为产生巨大促进和支持作用。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表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丰富的理论内涵,在新常态背景下,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理解并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的各类创新活动中。马克思主义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直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与处事方法,在创新的过程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观点,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社会上不断变化的的社会现象,找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要以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作为全民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以爱我国家、勤恳创造、发奋图强的中华民族精神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行动指南;以勇于改革和创新的当代精神来不断丰富头脑;以中华民族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规范自身。这一行为规范符合新常态背景下“优结构”特征的发展要求。

2. 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新常态”的四个主要特征有“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3],在这种经济结构调整、增长速度换挡的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需要用全新的视角来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选拔标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成为如今衡量人才的重要因素。创新能力培养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备创新理想、养成创新规范意识、激发创新意向,使其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栋梁之材。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即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参与到我国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社会的事业中来。创新能力培养要立足于未来发展、人才能力提升,具有前瞻性与基础性,将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预计未来十年,我国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将作为我国新一代具有超脱前人魄力与勇气的企业领军人才,带领中国实现经济提升与转型,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

3. 实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全面发展的需要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与普通青年相比,有着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将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因而,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具有更大的挑战。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常态战略中,“创新”是核心内容之一。创新能力提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能够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自身意识、科学素养、开拓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新一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实现其全面发展。通过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自主实践与创新能力,加强社会人际关系交往,发扬自身优秀个人特征与潜质,为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个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不仅要有不断增加的知识储备、不断发展的智力水平、与不断成熟的人格,更要注重自我意识培养与自身主体性的增强。在创新能力培养提升过程中,要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主体存在着创新的潜质,创新能力提升会在相当大程度上激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其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激发其创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另外,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抱有对客观事物的质疑精神与批判态度,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同时,凭借自身独特优势或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创新理想与人生目标。

二、 新常态下影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自身因素

(1) 创新意识。意识是人类具有目的性与能动性的内部驱动行为。人类积极努力发现新思维,迸发新想法,做出新成果的创新动机都是创新意识。具有创新意识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心理潜能,能够使人努力探寻新世界、追求新知识、发挥自身潜能。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一直以来都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动地位,而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养成依赖性思维,缺乏自我思考与创新意识,导致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求知欲、好奇心、思维独立性等问题。在经济新常态推动下的社会各方面步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为确保伟大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坚持改革创新,发挥其引领和推动作用。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激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好奇心、塑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创业心理品质、明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发展道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2) 创新意志与情感。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并提出提高对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的理念的重视度。这一理念通过党和国家的宣传、新闻媒体的介绍以及高校教育的解读能够较好的引导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创新,使其在观念上有效及时地适应新常态的理念,看到思想僵化无法带来发展,转变对创新在观念上的认识。大学阶段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情感、知识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期间,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部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创新活动过程中会出现畏惧失败、不敢冒险,以及由于害怕失败而产生的盲目服从别人、随波逐流的现象,这在相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滞缓了创新型人才的出现;其次,部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等负面个性特征,孤芳自赏、自高自大,阻碍其向高能力、高水平的优秀者学习以及接受创新思维、参与创新创造的能力。

2. 新常态背景下的外部环境因素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外部环境,一国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创新环境的好坏[4]。新常态下社会环境发生一定程度改变,会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产生影响。这些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等。

(1)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会对创新能力提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的动机、兴趣等方面可以依靠家庭成员对于创新的积极评价来激发,这可以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创新活动充满憧憬与渴望。父母的成功经验可以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走弯路和遭受不必要的风险。一个开放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开放包容的性格,使其容易接受世界上各类新鲜事物。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积极向上、挑战自我的性格特点以及敢于挑战的思维习惯都依赖于父母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 文化环境因素。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驱动向创新驱动转移,如果忽略文化环境因素,无法在新时期激烈的竞争中获胜。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提升。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环境背景,当然也会存在着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儒家思想倡导人们要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思想素质,这是未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树立高尚的个人理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所崇尚的高尚品质,自强不息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不断要求青年的必备素质。创新创造离不开自强不息的高尚品质,这也有利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坚持不懈是中国文化不断传承的核心所在,有益于创新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与道德行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有自强不息的处事精神与勇于承担风险与责任的风格,把这些精神与品质融入创新教育活动中来,适应不断改变的社会文化环境。另一方面,以较为明显的负面因素“官本位”思想为例,中国传统文化“官本位”思想作为封建文化的残留,尤其在东北地区,官本位是陈旧的封建独裁思想在当代的延续。官本位思想在中国有着极其深远的文化源头与历史背景,传统文化的“学而优则仕”与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官贵民贱思想,使大部分人把做官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与发展方向。在官本位思想下,“人治”思想会阻碍我国民主政治,破坏新一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升,更阻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3) 教育环境因素。新常态下,教育环境是影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开展创新活动与行为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挖掘每个人的创新潜能,学校是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教育具有导向、同化、激励等作用,优良的教育环境会激励学生前进,鼓励其不断努力奋斗。首先,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会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提升起到推动作用,教学活动需要校园文化环境来支撑。其次,师生关系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授课态度在相当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拥有一个具有开放的心理,能主动学习新知识、大胆地提出质疑的学生管理层十分重要,将学生的学习环境加入创新、开放度因素,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依托科研平台的科研项目、师资力量和重点实验室资源,对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5]。

三、 新常态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提升培养路径

1. 塑造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创业心理品质

创业是一种价值增值的过程,创业不仅是创造财富的手段,而且是一种间接的价值増值过程[6]。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培养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工作。随着教育背景的不断变化,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创新理论传播的方法也需要不断的创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选择学生熟悉、易于接受又熟悉的教育载体来提高教育效果和水平。还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教学实践成果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个性,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努力克服各种思想困境;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健康思想交流环境,建设创新创业的教育环境,鼓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要改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个人世界观,还要改变其对世界的认识态度,提高对社会行为的敏感性,塑造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将创新理论和知识在社会行动过程得到实践与运用。

2. 开发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如注重理性、注重反思,把思维形象化、逻辑化与直觉化,并将其融为一体,是科学的形象化、逻辑化与直觉化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工作的主要任务时指出:创新要实,就是要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7]。我国高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逻辑性思维、实践过程的独立性与面对问题的批判性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独特观点的能力,对能够提出自身独特观点的学生予以鼓励。在对知识的探寻与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鼓励与激励是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促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学习习惯,形成优良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地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志品质,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培养模式,培养他们的兴趣与热爱,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创新。

3. 优化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与方法

高校是培育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阵地,是实施“青马工程”的重要力量[8]。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应该成为高等学校的立身之本,建立一个创新的教育观将成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核心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应是以系统理论知识教育为依托,以综合实践能力教育为主要内容,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课程体系[9]。高校应该不断完善改革自身课程体系,引进优秀的教育资源,开创创新型教育教学方法,提高高校学生与老师共同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教育要建构起一个贯穿教育过程前后的创新教育知识系统,创新教育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传授经验教训,还要在学生身上形成规律方法;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要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传授社会知识并交流经验。在教学组织关系中,创新教育要做到灵活化与多元化,要求不仅仅要在课堂中教学,还要把教学的时间与组织方式开拓到连续的时间序列中,把教学组织方式扩展到课堂之外。保证创业教学过程从刻板、封闭、僵化、教条趋向于灵活、开放、动态、创新。高校教育要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提升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问题来处理,开拓创新,努力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与研究手段,努力在更大程度上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

4. 营造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能力提升的文化环境

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是三种因素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共同营造出来的。一是通过创新创业者塑造典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即通过政府与社会公众对创新创业者的认可,营造出一种创新光荣的环境氛围,来吸引更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加入到创新创业的队伍中来,促使创新文化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群体内高效形成。二是社会风向的激励作用。社会文化、社会风向会对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予以激励作用,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基础的创新者,有为社会创造财富、发展个人前途事业、实现自身价值等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便是这类创新者。三是不断改革与完善社会机制。创新文化的营造与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还需要贯穿在社会活动的各个范围内,加强教育与政府机制的有效结合。全民创新需要有良好的社会体制环境作为背景,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条例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

[1] 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1)15-20.

[2] 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2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9.

[3] 李扬. 提质增效适应增速新常态[N]. 人民日报, 2014-06-11.

[4] 李才俊.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析[M].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6:64-65.

[5] 林静雯,王英刚,高丹,等. 依托科研平台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沈阳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5):538-541.

[6] 蒋雁. 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构建与实证研究----以温州在校大学生为例[D].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 2012.

[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N]. 人民日报, 2014-12-12(1).

[8] 陈前.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化和创新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9):98-99.

[9] 胡春湘. 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70-73.

【责任编辑 曹一萍】

Approaches to Improve Innovation Ability of Youth Marxis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Normal

Liu Changpua, Li Yingchongb, Li Jiaxinb

(a. Sun Hah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b. Economics School,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 China)

The personal factors, family environmental factors, cul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college youth Marxists’ innovation ability improvement are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youth Marxists’ innovation ability improv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normal. Some creative and targeted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concerned with the youth Marxists’ innovation ability improv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ut forward.

new normal; youth Marxists; innovation ability

2016-11-10

2016年辽宁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专项课题。

刘长溥(1980-),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大学讲师,博士。

2095-5464(2017)02-0138-05

G 641

A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常态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学习月刊(2016年14期)2016-07-11 01:54:44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18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4:00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