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正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甲乳外科,江苏 淮安 223300)
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钱文正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甲乳外科,江苏 淮安 223300)
目的探索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女性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作为观察组,31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案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与出院时癌因性疲乏变化情况。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癌因性疲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癌因性较对照组及入院时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时与出院时癌因性疲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干预措施可以减轻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
综合护理;乳腺癌;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指因癌症或癌症治疗导致的患者虚弱无力、活动耐力下降、兴趣降低等一系列的负面主观感觉。统计显示乳腺癌患者中1/3存在CRF,60.0%以上乳腺癌术后有过CRF感觉。乳腺癌发病率已占我国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且每年以近4%的速度递增,乳腺癌术后化疗已成为乳腺癌标准治疗方法,如何缓解术后化疗患者CRF成为临床医护人员研究的热点。我科2014起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探索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以缓解CRF,现总结如下。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女性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平均年龄(41.2±11.4)岁,化疗4~6周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平均年龄(40.7±11.9)岁,化疗4~6周期。上述患者均反复出现疲乏症状,且持续2周以上,排除原患有精神障碍及生存预期低于1年者。两组患者在年龄、化疗方案、肿瘤病理类型、教育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CRF发生原因、常用的治疗方法,消除其恐惧心理,并对临床采取的治疗方案予以理解并配合。2.心理干预:对焦虑、抑郁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如对治疗效果的担心,护理人员可以利用数据说明现在乳腺癌治疗成功率,患者担心化疗导致头发脱落,可以建议患者选择假发予以弥补等;介绍治疗效果好、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患者为榜样,提高患者希望水平与治愈的信心。3.运动干预:有氧运动可以缓解CRF已为临床所共识,指导患者通过慢跑、舞蹈、瑜伽等进行有氧功能锻炼;胸大肌切除患者进行患侧功能锻炼,提高患侧肢体运动能力,提高运动耐量。4.睡眠干预:调整患者昼夜睡眠时间,保证患者睡眠质量,必要时使用药物帮助睡眠,以保证患者白天活动精力。5.饮食干预:为减轻化疗导致的胃肠道反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以多食用有助于抗癌的食物如香菇、大蒜等,山药、桂圆等有助于补气养血,患者亦可以适量食用。6.社会支持:患者治疗的信心与家属、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家属尽可能理解患者,多以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属的关怀;医院定期组织患者召开联谊会,让患者相互沟通,交流治疗经验[1]。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与出院时CRF变化情况。CRF比较采用BFI量表,该量表采用0~10分制,0分表示无疲乏、1~3分表示轻度疲乏、4~6分表示中度疲乏、7~10分表示重度疲乏。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或Fisher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CRF患者比例分别为16.12%(5例)、61.29%(19例)、22.58%(7例)与19.35%(6例)、64.52%(20例)、16.13%(5例),两组轻度、重点、重度CRF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无CRF、轻度、中度、重度CRF患者比例分别为54.84%(17人)、35.48%(11人)、9.68%(3人)、0%(0人)与12.90%(4人)、16.13%(5人)、61.29%(19人),9.68%(3人),观察组较对照组及入院时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时与出院时C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乳腺癌患者CRF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癌症患者,且无法通过休息恢复,症状持续时间长,部分患者在疾病完全治愈后仍可长时间存在。乳腺CRF影响因素较多,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2]:1.心理因素:乳腺是女性最重要的性别器官,如乳腺切除,将严重打击患者自尊心;化疗导致患者头发脱落,自信心受到伤害;患病后对治疗前景的不确定性加重患者焦虑、抑郁。2.身体因素:化疗导致患者呕吐、营养失衡、睡眠障碍等导致患者感觉疲乏,疲乏使得患者运动减少,而缺乏运动进一步加重疲乏感觉。3.治疗因素:临床研究显示,患者在化疗后48~72h疲乏症状最为严重。4.社会因素:缺乏家属、社会的支持、理解也是导致患者产生CRF的主要因素。如何缓解CRF临床研究较多,刘建平[3]从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角度减轻CRF,周丽华[4]等则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瑜伽锻炼以缓解CRF,均取得一定效果,但乳腺癌CRF影响因素较多,仅从某一方面进行干预往往效果有限。
本组研究中,首先对乳腺癌CRF的成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相关综合性护理方案,观察组31例患者中,疲乏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综合护理干预减轻乳腺癌CRF,主要有以下原因:1.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与生活。2.通过运动干预,可以刺激脑垂体分泌β内啡肽,增加患者心肺储备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缓解患者精神压力[5]。
3.良好的睡眠干预有助于患者体力的恢复,保持白天精力充沛。4.饮食干预可以保证患者营养均衡,提高机体免疫力。5.社会支持可以减少患者羞耻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崔静[6]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取心理认知干预、音乐干预及患侧肢体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行为干预,患者CRF明显缓解,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CRF发生率较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CRF,提高其生存质量。
[1]魏淑霞,郭英俊,薛晓英,等.乳腺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度与癌因性疲乏及自我形象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13-15.
[2]陈欣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9:14-16.
[3]刘建平,刘艳红,王助新,等.自我管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及其生命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2):2704-2706.
[4]周丽华,刘丽娜,陈燕虹.自编瑜伽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焦虑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6):827-829.
[5]王海燕,胡 阳,杜彩梅,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460-2462
[6]崔 静,刘银芳,黄云娜.综合护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6,17(1):44-47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43.132.0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