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语言在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策略

2017-11-13 10:10:40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3期
关键词:普外科医护人员麻醉

王 韫

(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029)

医护人员语言在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策略

王 韫

(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029)

目的分析改进活动对手术患者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6月普外科收治患者1205例纳入改进前,选取2017年1月~6月普外科收治患者1340例纳入改进后,医护人员都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做到基本的文明礼貌、尊重患者,沟通的主要目的为答疑解惑。改进后提升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强调职业道德。对比应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改进后,术前夜睡眠障碍、术前给与镇定镇静药物、术中呼吸循环紊乱、围术期急性心理应激发生率低于改进前,改进后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医护患语言沟通,能够起到心理护理作用,降低应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医患沟通;手术;心理护理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进步,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人口老龄化,手术开展数量也明显上升,保守估计全国每年约有2000万例次手术被执行,可以遇见在未来手术的开展数量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手术具有创伤性,存在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诊断性手术还可能出现不良结果,如胃镜活检手术可能诊断出胃癌,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1-2]。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手术患者的心理管理水平,控制应激,从而保障手术安全,医院尝试在2017年1月普外科践行“文明语言”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6月普外科收治患者1205例纳入改进前,其中,男640例、女565例,年龄4~85岁,平均(56.1±10.6)岁。手术部位:腹部手术484例、颈部手术314例、胸部手术255例、其他152例。麻醉风险分级:Ⅰ级742例、Ⅱ级350例、Ⅲ~Ⅳ级113例。怀疑为恶性肿瘤106例。手术类型:微创手术504例,开放手术701例。麻醉类型:全麻812例,其他393例。来源:急诊494例,门诊711例。选取2017年1月~6月普外科收治患者1340例纳入改进后,其中,男711例、女629例,年龄2~87岁,平均(55.8±11.5)岁。手术部位:腹部手术534例、颈部手术350例、胸部手术279例、其他177例。麻醉风险分级:Ⅰ级830例、Ⅱ级384例、Ⅲ~Ⅳ级126例。怀疑为恶性肿瘤127例。手术类型:微创手术562例,开放手术778例。麻醉类型:全麻911例,其他429例。来源:急诊547例,门诊793例。改进前后患者的年龄、性别、麻醉风险登记、手术部位、麻醉类型、手术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改进前

医护人员都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做到基本的文明礼貌、尊重患者,禁止有辱骂性的词语,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能够解答,护士需要在术前的健康教育过程中,答疑解惑,减轻患者的顾虑。

1.2.2 改进后

组织进行医患沟通语言的培训,要求医护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医患沟通。

(1)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①说话要大声、清楚、避免有口音,发音标准,不要细声细语,确保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听清楚,不要自言自语;②规范语言,不要过于啰嗦,言简意赅,把握重点,如在术前访视时,需要把握住术前准备情况、术前睡眠质量、自身感受;③将医学理论知识口语化、大众化、通俗化,使知识易于理解,如对于肠道准备,“麻醉对肠道蠕动有影响,术前肠道准备,能够避免食物蓄积在肠道内”,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进行积累,将患者及其家属常问的问题答案进行精炼化,熟背熟记,以备不时之需;④重视沟通过程中的肢体语言交流,如和善的目光、面部表情,重视目光交流,在进行操作时,可进行手势示范,善于肢体语言鼓励,如穿刺完毕后,竖起大拇指表示“你很棒!”;⑤避免俯视患者,学会察言观色,尊重患者的意见和建议;⑥若有必要可采用方言沟通;⑦对于有视听障碍者,可采用书写表达沟通;⑧不要当着患者及其家属面私下交谈;⑨尽量采用积极性的语言,挖掘有利的信息,如“您身体状态不错”。

(2)强调职业道德:医护人员需要做好自身情绪的管理,不要将自身的负面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坚持中心现代医学理念,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而不是被动的等待,重视获取患者的主诉。

1.3 观察指标

两组对象应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术前夜睡眠障碍、术前给予镇定镇静药物、术中呼吸循环紊乱、围术期急性心理应激(如知晓病理结果为恶性后,出现破坏行为),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改进后,术前夜睡眠障碍、术前给与镇定镇静药物、术中呼吸循环紊乱、围术期急性心理应激发生率低于改进前,改进后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改进前后应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负面情绪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手术患者,应激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手术安全,不仅影响术前准备落实,还影响内分泌、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从而增加术中并发症发生风险[3]。手术患者的负面情绪,来源于对手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外界支持以及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不足,其中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相对困难,与患者的性格特征有关。通过更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纠正

综上,良好的医护患语言沟通,能够起到心理护理作用,降低应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1]王 洋,张 洁,李 明,等48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死亡焦虑水平分析[J].护理学报,2014,21(5):70-72.

[2]陈佳纬,王永亮,刘守莲.多媒体健康宣教对伴有抑郁情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1):8-11.

[3]杨 晓,叶 赟,张兰凤.心理护理干预对围术期患者不同阶段心理应激影响的Meta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3-15.

[4]王淑芬.浅谈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技巧[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1):117-118.

R472.3

B

ISSN.2096-2479.2017.43.189.02

王 韫(1974-),女,汉,北京人,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管理患者的错误认识,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扭转负面信念[4]。情绪的控制,可使患者从中获益。本次研究也证实,在进行医患沟通质量改进活动后,普外科的心理应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睡眠质量改善,负面情绪得到初步的控制,术中并发症下降,护理满意率上升。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普外科医护人员麻醉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8:14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4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