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雨霏,李玉晶,王 玲*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600)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总体目标[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卫生事业均衡发展中最艰巨的任务,通过适度改革课程体系,从特定卫生人才培养的背景出发,探索边疆医疗少数民族地区护理卫生人才培养的目标、机制和方式,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
云南省地处边疆[1],我国的56个民族中,云南少数民族有26个。在特有的民族人群环境下学校20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从建校至今招收、教授的少数民族学生年均30%以上。学校1994年招收的首届学生3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过半,当时学校是非学历教育阶段。学校在经历了2年非学历教育后,经学校上报申请,云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学校进行评估并通过后,学校才结束了非学历教育的阶段,纳入国家计划内招生,属医学类中等职业学校。在积累了18年的中职教育教学后,2010年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估后上报教育部审批申报升格为高职学院即昆明卫生职业。
2011年学校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春天,正式成为云南省第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大专学历证书的民办医学类高职院校。从建校以来学校培养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为保障云南省医疗网底卫生事业上遍布于全省各地州县市。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2]。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在《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将民族教育作为云南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切实解决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建立云南少数民族本专科预科教育基地。鼓励省内各类高校开展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特殊行业的专门人才定向培养工作。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结合国家和我省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国家可用、地方要用、基层必用”的医学人才为培养目标标准,践行“三贴近”即“贴近临床、贴近基层、贴近资质考试”的创新教育理念。以培养适应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并具备能在基础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和卫生管理的“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性医学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社会的进步,人类健康素质迅速进入了一个的崭新的时代,也是医学科学走向纵深发展的新纪元。作为医学重要部分的护理学科,在人才培养上要研究的问题也从教学培养提升到德、技双重必须培养上。符合人民群众健康护理的新观念。
结合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特别是健康护理的要求。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在以人才需求和胜任岗位能力为调研基础上,修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资质考核的标准和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培养体系,以岗位能胜任为教学核心来搭建课程体系[3]。
学校重新深度剖析“一体、二育、三贴近”的办学理念,既:职业教育是主体;高职教育、延伸培训的两育支撑;贴近临床、贴近基层、贴近资质考试的教育贴近[4]。重新更新培养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健全培养制度;完善培养措施,切实把培养护理人才的工作落到实处。
贴近临床,是学校教育教学第一年教学理念和教学切合点。从学生入学时就从基础教学上给予全新的教学理念强化认知,在“三贴近”培养目标的指引下,立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缺医少药”的现实,在校学习阶段,主要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少量专业课。为缩短学生进入临床的适应期,加强学生假期专业社会实践的管理,严格时间、保障质量、加大监督、提高要求,督促学生做好进入临床的铺垫学习。
在医学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满堂灌,在教学内容上将最新的护理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地编进教材,创造性地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有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服务性学习的研究,有小组调查、情景模拟、互动教学等教学实践,这些研究及实践结果表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
加强考评人员的培养与管理,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精通鉴定业务、掌握一定鉴定理论的考评员队伍,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考评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加强考务管理,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力求做到统一、规范、严格、科学,并成立考评小组,确定严格的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考评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考评员进行相关政策及业务的学习,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鉴定水平,强化护理基础医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确保高职护理职业技能基础教学质量。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强化培训,以毕业前通过资质考试为目标,连续三年资质考试通过率在95%以上。
依托集团医疗机构和昆明医科大学医学资源,探索护理岗位任职要求,根据我院护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由行业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分析不同护理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构建了以常用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急危重症护理为核心课程的“常用护理技术+专科护理能力”的任务引领型的课程体系,设置老年护理、精神心理护理、社区护理等知识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递增式交换教学模式中,实现岗位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融“教、学、做”为一体化,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床边教学、小组合作互动、病案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情景演练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做到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突出能力培养为本的理念。
将专业思想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早期接触临床,实现“课堂与临床实践、仿真实训与岗位见习、学校与医院”的“三结合”,在学校和企业老师的双重指导下完成技能训练和知识学习;在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下,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根据护理岗位工作过程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职业素质,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融合护士资格考试内容制订核心课程标准,设计以案例教学、临床现场教学为主的教学活动方案。改革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借鉴其他院校出现的问题[5],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通过实施“三贴近”的培养目标,实现医学理论课程和实训操作课程的有机联系。根据教育的阶段性、层次性,结合中、高职学生个体特点制定培养目标,从专业属性特点上制定医学的理论学习标准和教学标准,实训操作学生标准,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引进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民办职教具有标准化病人的学院,学生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养后,能准确辨别正常人与病人,实现高职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衔接,成为高职护理学生临床能力评估方法中的一部分。
通过探索和实施二段式教学模式[6],更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职业岗位的特点及技能要求,把教学过程和内容进行分段,对原有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授课计划、教学方法等进行全新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深化高职护理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和评价考核方法,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定体系。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基层见习,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昆明卫生职业学院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为期一年半的理论学习期间每个寒暑假都要到集团的医疗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实实在在的运用到临床中,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想,并定期对见习、实习的内容进行考核评价,以完善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意见》文件要求,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区域合体。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理念上的衔接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云南昆卫教育集团有高职院1所(设有中职学院两个校区和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全科医院3所,特有的职业教育集团优势,是探索职业教育的有效平台,集团以医学职业教育为核心,从中职→高职→继续教育培训,从理论教学→临床医学。构成了一条以医、教为一体的产、教链。集团领导高度重视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符合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人才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在云南昆卫教育集团的领导下,探索集团内中职、高职、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之间的“无缝对接”,凸显医疗人才资源的共享流动性。同时校内资源的共享、教育与医疗的资源共享,使中、高职在教育、科研、培养、医疗上能紧密结合[7]。提升教育集团产业的文化内涵建设,孕育培养更多优秀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凸显集团化办学特色为探索和完成职教中职到高职教育的“直通车”计划实施组织保障,从而要实现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贯通。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护理卫生人才教育体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揭示了高职院校在医学理论课程教学、校企合作中的衔接“直通车”体系建设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有针对地提出科学的医学课程任务教学方案和校企合作模式的方式和有效途径。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历经七年的高职办学历程,在边疆少数民族护理医学人才的教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加强:在办学方向上,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在办学模式上,加强与行业沟通,获得行业指导和支持,遵循卫生职业教育的特性;在办学水平上,扩大视野,提高办学水平;对部分传统和优势专业要进行研究和完善,充分发展专业建设对学校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张程山,左 强,白红丽,等.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1):39-41.
[2]李江华,黄承伟,李 波,等.浅述医学高职“两段式”人才培养中的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2(7):292.
[3]李晓亚,张建梅.边疆卫校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1):85-86.
[4]张晓刚,李跃平,龙正昌,等.三贴近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2):77-78.
[5]李绕琼,张美萍.边疆医院护生临床实习带教存在问题探讨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2,(29):148,150.
[6]邵天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0):33-35.
[7]张守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研究[J].教育研究,2012,(7):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