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海霞
低段学生因课外阅读量、识字量有限、生活阅历少等因素影响,普遍写作能力不高,自然习作兴趣也就不浓。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段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课标明确地把“对写话有兴趣”摆在首位。如何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乐于动笔呢?针对低段学生对图画、动画等直观的形式有强烈的兴趣,根据心理学上的“兴趣迁移”,我做了《小学低年段开展“绘画日记”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力图另辟蹊径,通过“以话引画,以画促写”的训练方式,开启学生的习作之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积极状态下,对写产生兴趣,进而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提高习作能力,为下一学段的习作教学夯实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绘画日记就是在学生的写话阶段,借助他们喜欢的绘画方式,用图画启发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学生的习作动机,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排除学生的习作困扰,从而使他们从“要我写”自然过渡到“我要写”。
1.以话引画,激发绘画日记兴趣
低段学生爱画画,对绘画感兴趣,主要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从无意识的绘画状态到条理性的文字表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让这个过程充满乐趣,学生才能全身心参与,主动体验。为此,我采用了“以话引画,以画促写”的指导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产生画的灵感,再辅以日记的基本思路,从而生成绘画日记作品。
在实践中,我利用各种与学生相处的机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搜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话题,会让学生产生想说的冲动。记得在指导创作《学做美食》这期绘画日记时,学生们的嘴里蹦出最多的美食是酸甜排骨、醋熘土豆丝、蛋炒西红柿……学生捧着图画津津乐道,分享着美食的制作过程,我再顺势点拨记事文章的习作方法,于是,在交上来的绘画日记作品中,就有了这样的句子:“金黄的土豆就像一张张可爱的娃娃的脸在向我微笑……”“鲜红的西红柿配上金黄的鸡蛋,就像中国的五星红旗那么美丽……”有吸引力的话题,能够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
2.寓写于乐,丰富绘画日记形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段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单一的绘画日记训练方式很容易使他们进入疲劳状态。因此,我在进行绘画日记训练指导时,重点在训练形式上下功夫,做到方式变,兴趣不变;时空变,目标不变。
如《小绿豆发芽记》,我尝试让学生“玩玩画画写写”,先让他们陪着小绿豆成长,和小绿豆一起“玩儿”,再细心观察小绿豆的变化,把它画下来,最后将这则日记用“连环画”形式记录下来;《我的小制作》,让学生“剪剪贴贴写写”,剪出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贴好后上色,制作成一幅精美的美术作品,再把制作的过程写下来;《快乐的课本剧表演》则让学生“演演看看写写”,《刻舟求剑》《东郭先生和狼》等故事被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演得惟妙惟肖,画下来的图画让人忍俊不禁,创意十足。多变的形式打破了时空界限,寓写于玩乐之中,让学生对绘画日记一直保持饱满的激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日记是最真实的生活写照,怎样拓宽日记题材,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习作方法、积累习作经验呢?我以看图写话指导为起点,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生机无限的自然生活,甚至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1.看图写话初指引,打好习作基础
低段学生最早接触的习作训练就是看图写话,这也是“绘画日记”的最早模式。通过看图写话的训练,让学生逐渐理解“图”和“文”的密切联系,知道了“图是文本的精髓,文是图意的说明”这一基本思路,这对绘画日记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做好入门指引,打好习作基础,我自行创编了《看图写话指导儿歌》。朗朗上口的儿歌,为刚接触看图写话训练的学生指引了方向,也为后来的绘画日记如何布局谋篇提供了帮助,打下了基础。
2.人事物景内容全,强化习作指导
小学阶段的记叙文作文无非就是“写人、记事、描景、状物”四大类别。我为学生创设的绘画日记主题,涵盖了这四大类别,旨在强化习作指导,为以后的习作铺平道路。写人的主题有《我的好朋友》《夸夸自己》等,写景的主题有《寻找乳源的秋(春)天》《热闹的乳源街》《夏天的校园》等;状物的主题有《我心爱的玩具》《一本好看的书》等;记事是训练的主要方向,因此主题较多,《我给爸爸过生日》《洗鞋子》《我给妈妈洗洗脚》……教师每一次针对性的指导,就为学生的习作之路铺上一块闪闪发亮的石头,在日积月累的“修筑”中,学生们必定熟能生巧,习作之路也会越走越平顺。
3.题材丰富视野宽,明确习作主题
正如无源之水必定枯竭,习作最大的困扰就是无材可用。绘画日记的“源”从何来?熟悉的家校生活、奇妙的自然世界、陌生的社会百态都是习作之源,只要打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用心观察,习作的灵感就会有如源头活水源源不断。为此,我给学生们的绘画日记选择了丰富的题材,关心家庭生活的《我的家》《全家大扫除》,来自校园生活的《夏天的校园》《锻炼身体做运动》,探索自然的《踏青去》《寻找春天》,以及走出家门看世界的《快乐的旅行》《热闹的乳源街》……丰富的题材、鲜明的主题,让每一次的绘画日记创作都能成为学生寻找快乐的出发点,成为开启他们习作大门的金钥匙。
每一篇绘画日记,都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足迹。作为他们的指导教师,我要做的是发现学生绘画日记创作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和鼓励,从而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感受自己的价值和习作的乐趣。
1.展示交流
我利用每周一次的绘画日记评讲课,点评本期作品的优差之别,并展示优秀作品,宣读优秀日记,让好文引路,共同提高。当中十份优秀的日记作品,还能在班级展示栏上“炫耀”一周,成为本期的“十佳作品”。
2.“红旗”累积
针对低段学生的特点,我进行了“红旗累积激励法”,即根据学生每期绘画日记的得分情况,分别给予红旗1~3面不等的奖励,一段时间后,汇总学生们的红旗总数,满10面红旗则给予学生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鼓励。
3.竞赛激励
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们在比赛中找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习作的兴趣。学校的绘画比赛,我班的学生均有不俗的表现;在全市优秀童谣作品征集比赛中,5名学生的童谣作品获得了校级一等奖,另有几名学生在年级作文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优秀的成绩让学生们信心倍增,从而更加热爱写绘画日记。
实践证明,绘画日记不但符合课标中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指导思想,而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启了低段学生习作的大门,使学生顺利步入了快乐习作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