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7-04-01 13:36薛东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浮力教学效果课件

薛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各领域都实现了信息化,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高效先进的现代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从教育领域来说,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工具非常重要,特别是对物理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

1.教师缺乏认识.尽管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从物理教学实际来看,当前还有许多教师对其缺乏认识.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有些教师过于重视课件形式,强调是否新颖直观,造成学生注意力被课件转移,无法更好地学习知识.或是对课件依赖性过大,未能辅以身体、口头或书面等语言,导致师生互动不足,难以提高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仅限于公开课,日常教学中几乎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或是排斥信息技术,不会使用信息技术等.诸如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2.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也是影响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因素.若是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扎实,则自然可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完成学习.从现阶段学校教学来看,部分學校受硬件条件影响,信息技术课程难以维持,更别说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特别是农村学校,既无校园网,又无教学资源数据库,造成学生上机操作过于简单,不懂得如何查阅网络上的物理学习资源,导致物理教学无法与信息技术实现整合.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旨在具象化原本抽象的物理内容,信息技术以生动直观为特征,能够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改变既往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活跃物理教学氛围.例如,在讲“光的色彩”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将一些色彩唯美、鲜明的图片配以优美音乐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身体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高效达成教学预期.

2.情境教学模式.信息技术集声像影等为一体.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物理教学,能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音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版本的《梁祝》,如钢琴版、小提琴版等,要求学生聆听后进行对比分析,并概括音色的概念即声音特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存在差异,且音色各不相同.又如,在讲“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时,教师可通过Flash动画软件制作课件,让学生聆听我国母亲河——黄河水流的磅礴之声,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能量,如流水能转动水轮机,从而生产出电能.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不但能明确认识到机械能向电能转化的原理,还能意识到水资源是宝贵的,从而自觉节约用水.

3.具化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太阳能”时,太阳能是抽象的、无法感知的,传统教学中一般是直接向学生讲解其概念功用,使学生在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情况下难以理解和掌握太阳能及其相关知识.现在教师可以借助PPT或视频等形式,模拟并呈现其能源形象,让学生观察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其产生真切直观的认识.又如,在讲“电流”“电压”时,电流、电压没有具体形状,学生无法进行触碰、观看.为了让学生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的流动情况,教师可将电流、电压的流动情况类比为水流,并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这种教学模式,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展开联想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物理知识时,可借助网络进行物理现象联想,并实现对物理奥秘的探索.例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寻找各种关于浮力的现象与知识,使学生在查看这种视频图像等资源的同时,思索哪些因素对浮力有影响.由于学生初步接触浮力,思维尚未打开,教师可给出相应物质,如海绵、石子、木块等启发学生:这些物质在水中是什么状态?受到如何的浮力?由此,学生根据网上的资料,针对该问题展开想象,最终归纳出结论.又如,在讲“噪声”时,教师可借助计算机与音响播放优美乐曲,再播放婴儿啼哭、汽车鸣笛、机械加工等声音,顿时学生发现环境从优美到嘈杂的变化,且都反感嘈杂多变的声音.此时教师再围绕噪声进行讲解,如其定义、控制措施等,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对信息技术缺乏认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等.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科学渗透,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浮力教学效果课件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神奇的浮力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