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茹��
摘要:基于知識生产函数,引入空间计量概念,实证考察了社会资本是否通过作用于空间知识溢出效果而对我国区域创新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积累是地区有效利用空间知识溢出促进自身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其中社会资本信息交流特征的正向推动作用强于信任特征;分地区来看,相较于东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份更加依赖于当地社会资本积累去吸收利用空间知识溢出效益。
关键词:社会资本;空间知识溢出;区域创新;媒介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2.07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2-0029-04
The Effect of Social Capital on Regional Innovation in China
——A Perspective of Spatial Knowledge Spillover
MA Ru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2488)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identifying whether the social capital improves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through enhancing spatial knowledge spillover by employing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spatial econometric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prove the significane of social capital in helping regions effectively use spatial knowledge spillover to strengthen their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his influence is stronger in informationsharing demention of social capital than trust demention, and in the relatively less developed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 than in the East.
Key words:social capital; spatial knowledge spillover; regional innovation; intermediary
引言
近年来, 社会资本作为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学者们分别从国家或地区层面[1~3]、企业层面[4~6]以及个体层面[7]等揭示了社会资本和创新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国内社会资本影响创新的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实证考察对象以微观企业居多[5~7],并普遍认为社会资本对企业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本文将研究范围拓展至地区层面,着重考察社会资本在我国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目前,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影响的相关研究中,绝大多数将社会资本视为除人力和物质资本外的一个重要的投入要素引入创新生产过程加以分析,认为社会资本是导致不同国家或地区创新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对于社会资本在创新生产过程中的媒介效应,即通过作用于投入元素的产出效果而影响创新过程,学术界却鲜有关注。与此同时,大量经验证据支持了空间知识溢出的存在性及对区域创新活动产生的重要影响[8~12]。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部分非排他性[13],可以通过面对面接触、专利引用、劳动力转移、科研合作和贸易投资等方式在不同主体间传播。因此,知识溢出可以理解成创新主体间的社会交互过程,人际信任、社会网络、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等社会资本特征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4]。那么,社会资本是否真正有助于提升空间知识溢出效果,并由此增强空间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力度?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基本还是空白。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述问题,以期从社会资本角度为思考如何有效利用空间知识溢出提升区域创新实力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提出了社会资本和创新关系研究的新思路,首次将社会资本概念与空间知识溢出过程相结合,揭示了社会资本对空间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及其作为媒介变量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二是对当前我国空间知识溢出实证模型中的缺陷加以修正,为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资本对空间知识溢出和地区创新的作用机理提供可能。
1理论文献
11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及对创新的作用机制
社会资本是一个复杂、多纬度的社会学概念,学术界迄今对其涵义未达成一致意见。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Putnam将其定义为社会组织的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等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通过加强合作行为来提高组织效率[15];Nahapiet和Ghoshal从结构、关系和认知维度架构社会资本概念,具体表现为人际网络的密度、规模和构成(结构维度),信仰、规范、义务和期望(关系维度)以及共有的语言认知体系(认知维度)等[16]。与此同时,大量现存文献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会资本对创新的影响机制。首先,社会资本表现为人与人相互信任。人际互信是知识传播和获取的润滑剂[1],信任程度越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意愿越强烈,冲突猜忌的发生频率越低,从而降低交易、协调与管理成本,提升创新效率和产出能力 [2,4,14,16]。其次,社会资本促进了人际间沟通交流,为知识技术信息等创新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提供了便利[17]。一方面,创新主体能够及时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信息,降低了搜寻成本,提高个人研发创新效率;另一方面,信息交互传递网络的形成有助于提升资源在全社会的流动和共享效率,缓解了研发活动重复投入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全社会创新能力得到整体提高[2,6]。第三,社会资本也表现为共同的认知范式,如共通的工作语言、编码和解释方式,共享的规范和价值观等。共有的认知范式使得创新主体更易于认同、识别和利用外部知识信息,实现内外部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14,16]。由此可见,社会资本有助于实现以信任为基础的创新合作,增强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联系,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实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激发和培育新的创新灵感,从而对创新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2空间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
学术界对空间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创新的影响做出了颇多有益尝试[9~12],然而现存文献在实证模型建立和变量选取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缺陷,使得研究结论缺乏准确性和可信性。一是实证过程未能有效控制创新产出的影响途径。学术界普遍认为,自身创新投入、知识存量[13, 18]、空间知识溢出[8~12]以及跨国知识溢出[8]是创新生产的重要影响元素,然而大多数实证模型仅涵盖了上述一个或几个方面,如吴玉鸣未考虑自身知识存量[9];邓明和钱争鸣忽略跨国知识溢出等,造成有偏估计[10]。二是忽略创新投入的时滞性,即用同期创新投入对应同期创新产出。其中,绝大多数研究忽略了空间知识溢出的产出延迟性,如吴玉鸣、李靖等和Shang等利用周边区域同期专利产出作为某地区空间知识溢出来源[9,11,12],这有悖于现实。因为周边地区当期创新产出和过去知识积累都会影响某地区的创新生产,且由于创新活动进行的同时性,周边地区同期创新产出的影响可能非常有限。综上,现有模型等方面的不完善使得空间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关系仍需进一步考察。
2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21模型设定与研究假设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13,18],新知识的产生源于自身研发投入及对知识存量的有效利用,知识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
=HAA(1)
其中,表示新生产的知识,HA为研发人员投入量,A为当地可利用的知识存量,是除研发人员与知识存量外其他作用于知识生产过程的各种因素的综合。本文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同时将国内外知识溢出纳入创新生产过程,并考虑到研发投入的时滞性,将实证模型设定为:
Pit=αLβLit-θAβAit-θDKSγit-θFKSδit-θCφit-θ, i=1, 2…,30 (2)
式中,Pit表示第i个地区第t年的创新产出,Lit-θ和Ait-θ表示相对应的R&D人力投入和当地可利用的知识存量。DKSit-θ反映该区域获得的国内其他地区知识溢出。同时控制国外知识溢出FKSit-θ,这里主要考虑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际贸易(IEP)两条溢出渠道,即FKSδit-θ=FDIδFit-θ ×IEPδIit-θ。Cit-θ为控制变量。θ为创新投入和产出间的滞后时间。对式(2)两边取对数:
lnPit=α+βLlnLit-θ+βAlnAit-θ+γlnDKSit-θ+δFlnFDIit-θ+δIlnIEPit-θ+φlnCit-θ(3)
正如前文指出,空间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创新影响的相关研究在模型建立和变量选取等方面仍然有待完善,因此本文首先利用式(3)对空间知识溢出对中国地区创新的作用关系加以验证。为了进一步分析社会资本如何通过作用于知识溢出效果来影响地区创新产出,在式(3)中加入空间知识溢出和社会资本的交互项,建立如下实证模型:
lnPit=α+βLlnLit-θ+βAlnAit-θ+γlnDKSit-θ+δFlnFDIit-θ+δIlnIEPit-θ+γ*lnSCit-θ×lnDKSit-θ+φlnCit-θ (4)
结合理论文献,知识溢出是创新主体间的社会交互过程,互动交流越频繁,越有益于知识在创新主体间的传递和分享,从而启发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3]。也就是说,以人际互信和沟通交流等为特征的社会资本越丰富,越有助于知识溢出和创新发展。据此,本文将研究假设设定为:良好的社会资本积累有助于各地区有效利用空间知识溢出促进自身创新发展。
22变量选取和说明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由于数据缺失不予考虑。本文以下部分统称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省。
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变量选取和说明如下:
(1)创新产出。专利是目前学术界最常用的创新产出替代指标,据此本文选用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并将创新投入的滞后期设定为2年,即θ=2我国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一般需要2年时间。
。
(2)R&D人员投入。各省R&D人员全时当量。
(3)知识存量。选取各省历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并采用永续盘存法构建知识存量。具体计算公式为Ai,t=(1-λ)Ai,t-1+Rit,其中Ai,t和Ai,t-1分别表示第i个地区当年和上一年的知识存量,Rit为当期发明专利授权量,折旧率λ采用多数文献观点,取λ=15%。基年知识存量计算公式为Ai,0=Ri0/(λ+g),其中g为考察期内专利年均增长率,Ai,0和Ri0分别为基年的知识存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
(4)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多维度性导致测量方法尚未形成统一框架,因此学者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选取替代指标[19]。一部分学者从多个角度选取指标構建社会资本评价体系[1,2,4];另一部分学者基于社会资本的某一维度选取替代指标,如构建信任度指数(信任维度)[20],选取志愿组织的密度或数量和无偿献血率(社会凝聚力维度)[6, 15]、电话和互联网普及率(信息交流维度)[21]作为社会资本的替代指标。
为能充分反映社会资本的多维度性,本文分别从信任和信息交流纬度选取替代指标。信任纬度借鉴陈乘风和许培源[22]的方法,将劳资关系和谐度视为社会信任环境优劣的反映指标,认为人际互信程度越高,经济主体间劳资关系越和谐。具体用各省GDP与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的比值(SCtru)衡量,比值越大,说明单位劳动争议案消耗的社会资源越多,社会资本(信任)积累薄弱。信息交流纬度借鉴严成樑[21]的思路,采用互联网普及率,即各省互联网上网人数与年末人口数比值来表示社会资本(SCnet)。这是因为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人际沟通和信息交流最主要的渠道之一。
(5)空间知识溢出。本文以区域间地理距离的倒数为权重,对除该地区外的各区域专利存量进行加权汇总,以反映该区域可能获得的空间知识溢出。
DKSit-θ=∑N=30j≠i,j=1Wij×Ajt-θ (5)
其中,wij为空间权重矩阵,Ajt-θ表示周边地区知识存量。
(6)国外知识溢出。分别选取各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来体现国际知识溢出效应(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7)控制变量。控制各省年末人口数(POP)差异。
3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对上述实证方程式(3)和式(4)进行回归分析,全样本(中国30个省)和子样本(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估计结果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其中,列(1)考察了自身创新投入、地区间以及国外知识溢出在创新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列(2)、列(3)分别加入信任和信息交流纬度社会资本和空间知识溢出的交互项,用来考察社会资本如何通过作用于知识溢出过程而对地区创新产生影响。
①
由于篇幅所限,各回归系数对应的t统计量未列出。
首先,本文对空间知识溢出对中国地区创新的作用关系进行重新考察。全样本计量结果显示:空间知识溢出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我国省际间创新生产具有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地区间知识溢出每提高1%将拉动当地创新产出上升03%(见表1列(1))。其次,由信任和信息交流纬度构建的社会资本和空间知识溢出的交乘项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社会资本对空间知识溢出的作用效果明显。其中,信任纬度社会资本对应的交乘项系数显著为负,意味着单位劳动争议案消耗的经济成本越高,将越不利于地区创新发展过程中吸收和利用其他地区的知识溢出。换句话说,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减少劳动纠纷耗费的社会资源,对于地区间知识信息的传递以及区域创新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信息交流纬度社会资本对应的交乘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良好的信息沟通环境,为经由互联网等途径传递的知识、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在地区间流动提供了便利,对创新生产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从影响系数大小来看,信息交流纬度构建的社会资本和空间知识溢出的交乘项系数的绝对值大于信任纬度对应的交乘项系数的绝对值,表明社会资本信息交流特征对空间知识溢出效果的影响力度大于信任特征。这可能是由于空间知识溢出过程中,互联网是知识信息等创新资源相互交流和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相比于人际互信氛围,互联网的社会普及率以及发达程度对空间知识溢出效果产生更加直接、显著的影响。
分地区来看:空间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作用效果显现出较大地区差异。东部各省创新发展显著受益于省际间知识溢出,而中、西部地区却未能有效利用。这是因为,东部地区汇聚了国内绝大多数发展强省,创新实力普遍雄厚,易于实现省际间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特别是东部地区聚集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大量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圈内部的创新交流和合作。而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大多数省份创新水平较低,互相带动发展的能力有限,更多地是承接来自东部强省的知识溢出和创新帮扶,而省际间创新交流合作频率较低。因此,空间知识溢出对中、西部创新发展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
同时,表2第二、第三列回归结果显示:不同纬度表征的社会资本和空间知识溢出的交乘项系数均较为显著,因而从地区层面证实了社会资本对提升空间知识溢出效果以及地区创新实力的重要作用。与全国样本回归结论一致,信息交流纬度构建的社会资本对空间知识溢出效果的影响力度同样大于信任纬度。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信任还是信息交流纬度构建的社会资本,对空间知识溢出效果的影响系数均呈现东部小于中部和西部,这意味着,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省份吸收空间知识溢出过程更加依赖于当地的社会资本积累。这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创新发展显著受益于空间知识溢出,因此省际间知识传递机制较中、西部地区更为成熟,而社会资本是利用空间知识溢出促进区域创新的众多途径之一;而创新实力相对落后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吸收和利用空间知识溢出的能力有限,因此由社会资本提供的知识溢出媒介就显得至关重要。
4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2001~2013年中国省际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分别从国家和地区层面考察了社会资本是否通过作用于空间知识溢出效果而对地区创新发展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社会资本是各个地区有效利用空间知识溢出提高自身创新实力的重要媒介。也就是说,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易于从地区间知识溢出中获益,并由此提升自身创新水平。二是不同纬度构建的社会资本对空间知识溢出效果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信息交流纬度构建的社会资本影响力度大于信任纬度。三是社会资本对空间知识溢出效果的作用强度存在地区差异。相比于东部地区,社会资本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吸收和利用空间知识溢出促进地区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显得更为关键。
上述研究对我国区域创新建设具有重要启示。社会资本是影响未来我国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增进社会资本的积累与优化。各个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省份,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媒介效用,由此實现地区间知识溢出的高效利用和自身创新实力的迅速提升。就本文人际信任和信息交流视角来看,一方面要大力推动诚实守信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合作和信息分享等营造良好环境,由此提升人与人间的交流和合作意愿。同时,要加快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渠道建设,为构建通畅高效的信息传播互溢体系奠定基础。
本文还存在局限,例如仅从信任和信息交流纬度选取社会资本替代指标。在数据支持下,如何准确表征社会资本并依此更准确地考察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制将是未来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Hauser C, Tappeiner G, Walde J. The Learning Region: 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and Weak Ties on Innovation[J]. Regional Studies, 2007, 41(1): 75-88.
[2]Kassa A. Effects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Social Capital on Innovative Activity: Evidence from Europe at the Regional Level[J]. Technovation, 2009, 29(3): 218-233.
[3]Echebarria C, Barrutia J M. Limits of Social Capital as a Driver of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the Context of European Regions[J]. Regional Studies, 2013, 47(7): 1001-1016.
[4]Landry R, Amara N, Lamari M. Does Social Capital Determine Innovation? To What Extent?[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02, 69(7): 681-701.
[5]戴勇, 朱桂龙.以吸收能力为调节变量的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研究——基于广东企業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1 (1):80-90.
[6]林洲钰,林汉川.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社会资本的作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0):37-61.
[7]姜卫韬.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12(6):107-119.
[8]Greunz L. Geographically and Technologically Mediated Knowledge Spillovers between European Regions[J].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03, 37(4): 657- 680.
[9]吴玉鸣.空间计量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5):74-85.
[10]邓明,钱争鸣.我国省际知识存量、知识生产与知识的空间溢出[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5):42-53.
[11]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生产能力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7):43-65.
[12]Shang Q Y, J P H POON, Yue Q T. The Role of Regional Knowledge Spillovers on China's Innovation[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2, 23(4): 1164-1175.
[13]Romer P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5): S71-S102.
[14]Boschma R. Proximity and Ennovation: A Critical Assessment[J]. Regional studies, 2005, 39(1): 61-74.
[15]Putnam R. Mar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16]Nahapiet J, 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2): 242-266.
[17]Tura T. Harmaakorpi V. Social Capital in Building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bility[J]. Regional Studies, 2005, 39(8): 1111-1125.
[18]Grossman G M, Helpman E.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 [M]. Cambridge, Mass, 1991.
[19]赵雪雁. 社会资本测量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7):127-133.
[20]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2(10):59-70.
[21]严成樑.社会资本、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2(11):48-60.
[22]陈乘风,许培源.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10):23-32.
(责任编辑:冉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