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张 爽吕爱俊,白 茹,钱 军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肿瘤外科;2.麻醉科,安徽 蚌埠 233000;3.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 蚌埠 233099)
循证护理在老年患者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应用
王 莉1*,张 爽3吕爱俊2,白 茹1,钱 军1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肿瘤外科;2.麻醉科,安徽 蚌埠 233000;3.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 蚌埠 233099)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老年患者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受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根据EBN提出问题,查阅文献及相关实证进行循证支持,并就术中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手臂血管刺激性疼痛、下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在接受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中,实验组发生低氧血症1例、低血压1例、心律失常1例、手臂血管刺激性疼痛0例、下颌关节脱位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发生低氧血症3例、低血压2例、心律失常2例、手臂血管刺激性疼痛2例、下颌关节脱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1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M在老年患者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循证护理;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老年患者;并发症;丙泊酚
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降段甚至水平段的黏膜形态及生理和病理改变,并且可以在发现病变的同时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因此已经成为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早期诊断最为常用的检查方法[1]。由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检查技术,操作中难免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和恐惧,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检查效果,甚至导致早期病变的漏诊。应运而生的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由于在诊断中具有满意的舒适度和耐受性,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老年患者中,而伴随的相关并发症引人关注。在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理念指导下,我院相关护理人员对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准确应对,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受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62~77岁;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1~8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静脉麻醉时间和高危因素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急性咽喉炎、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肺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操作前均知情同意并签署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及麻醉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根据EBN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及相关实证进行循证支持,付诸临床实践。
1.2.1 循证问题与循证支持
手臂注射部位疼痛、低氧血症、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是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常见问题。如果护理不当,个别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术后坠床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的护理目标是预防和减少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手臂血管刺激性疼痛、下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分析准备接受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需要EBN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前充分沟通减少老年患者焦虑、防止术中低氧血症、控制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预防麻醉药物疼痛的护理及下颌关节脱位等。术中进行常规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2]。
根据以上问题,检索相关文献。首先确定需要检索的关键词:老年/高龄、上消化道内镜/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不良反应、并发症、循证护理。综合分析和评价检索文献的严密性、相关结论的可靠性以及临床实践的可行性,并与日常实践中护理体会、患者实际情况等有机结合,得出结论,并指导老年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的护理工作,制定并执行相应护理措施。
1.2.2 预防低氧血症
一些老年患者存在肺气肿、肺功能下降,麻醉后舌根后坠,异丙酚等麻醉药品应用后出现呼吸抑制等多种因素作用均可导致低氧血症。为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患者在检查前常规给予鼻导管吸氧(7 L/min),并嘱患者深呼吸3~5min。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1.5~2 mg/kg),30 s内完成。当患者SpO2低于95%时,配合麻醉医师为患者进行头后仰、托下颌处理;当SpO2低于90%时,除了给予上述干预,还需要立即给予面罩加压给氧。
1.2.3 防治低血压
个别患者在应用丙泊酚时,可出现低血压,需要静脉输液和较为缓和的给药速度。以血压回升情况判断,必要时给予静脉应用麻黄素。
1.2.4 防治心动过缓
罕有严重心动过缓的报道,个别患者可进展为心脏停搏。
1.2.5 预防血管刺激性疼痛
由于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需要保持静脉通路,并通过静脉注射异丙酚等药物,而丙泊酚注射液除含活性成份丙泊酚(2,6-二异丙基苯酚)外,另含大豆油、纯化卵磷脂、甘油、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氢氧化钠和注射用水。对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部分患者诉疼痛难以忍受,达不到无痛苦检查上消化道内镜的目的,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为了减轻输注初期的疼痛,选择较粗、位置较深、形状较直的静脉,并留置静脉套管针,便于术前用药及发生意外时抢救。对局部仍有疼痛的患者,可通过合用利多卡因来减轻疼痛感,用注射器按20:1的比例与0.5%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使用,可迅速减轻疼痛。
1.2.6 防治下颌关节脱位
在麻醉诱导阶段可引起患者躁动,麻醉前妥善安放带有松紧的牙垫,防止麻醉后牙垫脱出。为防止老年患者下颌关节脱落,嘱患者不要张口过大,并选择适宜牙垫,在麻醉医师注射异丙酚等药物时仔细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打呵欠时主动托住患者下颌。
1.2.7 其他
了解患者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有无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肺部疾病、低血压、心功能不全、青光眼、前列腺疾病等,有时麻醉过程中需要应用阿托品、芬太尼、地佐辛等其他药物配合应用。患者完成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后应护送至复苏室给予监护观察,并保留静脉输液,同时防止坠床发生。待患者完全清醒后,嘱患者再坐位留观10min,行走无不适后,方可离开检查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0例老年患者均顺利完成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实验组发生低氧血症1例(面罩吸氧后复常)、低血压1例(轻度下降,在正常范围)、短暂心动过缓(阿托品应用后改善)、手臂血管刺激性疼痛0例、下颌关节脱位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发生低氧血症3例(面罩吸氧后复常)、低血压2例(轻度下降,均在正常范围)、短暂心动过缓(阿托品应用后改善)、手臂血管刺激性疼痛2例(利多卡因应用后改善)、下颌关节脱位1例(术后复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5%(1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BN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中,审慎、明确、明智地把科研结论临床经验及患者愿望等相结合,对患者实施当前最佳的护理方法。EBN根本上改变以往临床护理人员凭借经验直觉为主的个人习惯和行为。这对改善和提高护理学科地位以及独立性有着积极的深远意义。因此积极预防和处理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相关并发症对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重点探讨EBN配合在减少老年患者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不良反应的作用,并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3]。应用EBN,促进护理人员自觉主动学习新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获取现代医学护理信息,短时间内应用最佳的实证依据,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地提出护理策略,提高护理人员观察、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它使护理实践更具科学性,为患者提供的服务更具人性化,进而整体改善护理服务水平。
本研究显示,80例老年患者均顺利完成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显示,与以往的护理经验、患者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将EBN应用于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护理实践中,对老年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采取积极措施并尽早干预,有效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出现,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效果,改善护理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临床护理中发现,在无痛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过程中应用EBN可明显缓解无痛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的焦虑程度,并且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增强医患间的信任。本研究显示,对患者在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进行护理配合,可有效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检查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动态变化,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指导,从而能够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综上所述,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新技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并发症发生不能完全规避,甚至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EBN在老年患者无痛苦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护理中,应用安全,可有效降低内镜检查操作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1] 刘志国,郭学刚.上消化道内镜的规范化操作[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8,20(4):197-202.
[2]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8):421-428.
[3] 张周娟.循证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498-500.
本文编辑:张 钰
R47
B
ISSN.2096-2479.2017.13.47.02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