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溥 田焱 杨书文
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分析
——以某高校为例
◎刘长溥 田焱 杨书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内各大高校日益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理论在高校的传播水平直接影响了其培养学生的质量。我们建立了高校创新理论传播水平的影响力评价体系,并通过AHP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创新 理论传播 AHP 模糊综合评判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知识型经济快速兴起,国家综合实力的相对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大众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更取决于各类具备创新意识的创业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高校进行创新理论传播,培养有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社会的必然要求。因而,笔者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大量相关文献建立了创新理论传播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并根据A H P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来自某高校的数据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验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一)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在高校理论传播能力评价方面,无论是在国内或者国外,相关文献皆为寥寥。其中,学者张民选在1996年就指出将绩效指标引入高等教育;学者刘思(2011)认为在当代青年大学生中的理论传播要注重科学的理论体系、建设立体化的理论系统。我们基于以上观点提出自己的设计原则。
(二)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指标体系分为三级,一级指标分为资源状况及实施状况。在此基础上,每一个一级指标下又划分了若干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之下又划分了若干个三级指标。如一级指标中的资源状况可细分为师资力量及课外资源两个二级指标;而二级指标中的师资力量又可划分为教师创新理论传播能力及教师创新理论掌握状况两个三级指标。如此将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评价指标细分,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通过模型检验后也能更清楚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的提高应从何处下手,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作为模糊数学的具体应用方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汪培庄所提出的。它的基本原理是:首先确定被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和评价集;进而分别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和它们的隶属度向量,从而获得模糊评判矩阵;然后把模糊评判矩阵与因素的权向量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最后得到模糊评价的综合结果。
(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权重的确定
为了增强本评价模型的说服力,我们将通过A H P确定指标权重向量。层次分析法能够充分发挥专家的能力,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从而使本评价模型更具备说服力。
为了检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的效果,本文选取某高校作为评价对象,在某高校蒲河校区及崇山校区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不同指标的评价状况。
(一)确定评价因素集
为了能更直观的表现出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我们于此直接对第三层指标进行处理。
第三层指标的总集为U={u1,u2,u3,u4,u5,u6,u7}
各指标的含义如表2所示。
表2 创新传播能力评价指标含义
(二)建立评语集
根据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性质,可确定创新理论传播能力评语集为V={v1,v2,v3,v4},其中,v1:好;v2:较好;v3:较差;v4:差。
(三)建立模糊评判矩阵
通过对某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调查问卷的逐个筛选,得出了每个三级指标的单因素集。
表3 某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评价指标单因素评判集
可得评价矩阵R:
(四)权重的确定
基于A H P赋权法计算求得权重如表4。
表4 权重表
(五)模糊综合评判
对于U,权重W=[0.2650.1860.0510.3490.0460.0670.036]利用矩阵运算,解得B=[0.1500.36120.39200.0967]
根据评判结果可以看出,某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为“好”“较好”“较差”“差”的程度依次为15.01%、36.12%、39.20%、9.67%,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我们可以认为某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较差。
(六)模型结果及成因分析
从上述分析我们已经得知某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较差。从权重系数可见,各指标对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的影响分别占26.5%,18.6%,5.1%,34.9%,4.6%,6.7%,3.6%。在七个三级指标中,创新理论获取渠道充裕程度、教师创新理论传播能力及教师创新理论掌握状况对高校创新理论传播能力影响较大。首先,创新理论获取渠道充裕程度不足。由于创新理论相对而言是一个新鲜事物,目前为止普通高校很难通过课堂来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系统的培训,若想要掌握更多创新理论,相关高校势必要加强对更多课外资源的提供。其次,教师创新理论传播能力与教师创新理论掌握状况不乐观。部分高校教师对创新理论掌握程度亦不是非常充分,而创新理论传播能力是依托于对创新理论的理解的,所以高校应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由此可见,目前为止创新理论传播相关资源的不完善,是困扰创新理论传播的首要问题。但同时也要注意创新理论传播实施方面的相关问题,这一方面问题由于资源问题的原因被掩盖起来,但若不加以关注,日后也将会对创新理论传播带来困扰。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各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创新理论传播水平:一是加强创新理论传播体系的建设。设立创新创业学院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系统的培训,同时通过校图书馆、网上阅览室及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座,拓宽学生创新理论获取渠道,提高其课外学习的效率。二是大力开展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或承办“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智慧经济创意与创新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创新理论的关注程度,进而提高创新理论传播的软实力。三是加强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班、高级别经验交流等活动系统地提高高校教师创新理论传播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责任编辑: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