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勇 黄成茂 张端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寓文化的路径研究*——基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家庭式公寓”的实践
谭 勇 黄成茂 张端阳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
高校公寓是学生重要的活动与生活场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在传统公寓改进基础上设计的“家庭式学生公寓”,增加了相互交流的公共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内部思想融合和碰撞,思想传播上具有新特点。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结合公寓特点,形成了“三进四化”的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思路,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为家庭式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行方案。
高等学校 家庭式公寓 思想政治教育
学分制条件下,传统以班级为单元的组织形式不断弱化[1],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渠道必须发生转变[2]。学生公寓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除课堂、网络外,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的三大阵地之一[3]。
座落于安溪县的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于2011年开始筹建[4],作为新校区,其建筑风格更具现代化。其中,在学生公寓的设计上,选择以单元式平面进行组合,配置垂直交通筒,形成由2个套间为1个单元,3个单元组成1栋公寓楼。套间内部以客厅为水平交通中心,将3个寝室串在一起,再配以盥洗间、卫生间等,形成一个家庭气氛浓厚的居住空间。这样的设计既有相对独立的学习和休息的空间,又有相互交流的公共空间,改变了以往内走道式的宿舍形式,避免了形式单一、相互干扰大、卫生间管理难的弊端,能够充分体现家庭的温馨气氛——即家庭式学生公寓。与传统学生宿舍相比,安溪校区家庭式学生公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管理通道上,不同于传统学生宿舍以横向的楼层作为管理通道,它采用的是以竖向的楼道作为管理通道;②增加了相对独立、供11人互动交流的大厅;③对于来访者,大厅还为小寝室提供了一个缓冲区,学生寝室内活动具有更强的隐秘性和不确定性。为了适应这些新特点,高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必要做出新的调整和探索。
2012年以来,安溪校区以家庭式学生公寓为载体,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和异地办学的特点,积极尝试、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形成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自律委员会为两翼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使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扎实的体制保障,形成了“三进四化”(学生党支部进公寓、学生自律委员会进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公寓;公寓管理规范化、公寓教育多元化、公寓评比科学化、公寓信息数字化)的基本思路和有效举措,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1 以家庭式学生公寓为载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推进学生公寓“三进”工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安溪校区根据《福建农林大学关于开展“学生公寓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的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家庭式公寓特点,2014年开始全面推行学生公寓网格化管理,设立“学院、站、楼、道、套间、宿舍”学生公寓六级管理模式,以楼栋为单元,将学生公寓划分为9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以楼道为基准划3个中网格(共27个中网格),每个中网格以套间为单位划分12个小网格(共324个小网格),每个小网格3小宿舍。相应的,学院设9个学生党支部对接9个大网格,支部委员为大网格负责人;设学生党员为楼道长对应27个中网格,设入党积极分子为套间联系人对应324个小网格,形成了大格—支部、中格—党员、小格—积极分子的网格化工作体系。通过“设岗定责”和“认岗领责”,安溪校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都到网格报到,做到了居住在网格、主奉献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形成了“小网格、大党建”的工作格局。再通过构建网络信息平台,以小网格为基本单元,将实时收集、记录各工作站的学生服务、管理等信息一网融合,构建了“党建为统领、管理为基础、服务为龙头、自治为目标”的家庭式公寓治理体系。
在学生公寓网格化管理平台上,学生党支部和学生自律委员会两大学生组织大展拳脚,既分工明确,又优势互补。学生党支部进公寓主要任务是公寓内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在公寓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方面承担着本公寓楼各套间学生的入党启蒙、党员发展、行为监督等工作,另一方面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这样就扩大了党团组织的辐射面、渗透力、影响力,强化党组织的教育、引导、凝聚作用。
学生自律会是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下设5个部门分管学生公寓晚归考勤、卫生检查、大功率检查、作息督查和公寓巡查等工作。学生自律组织进公寓,学生既是被教育管理服务者,又是教育管理服务者,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公寓,一方面加强硬环境建设,在进入公寓的主要干道及公寓内的走廊建成数面宣传橱窗和宣传板,主要宣传正能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学生身边;学院设立学生党员工作服务站,内设“行为导向室” “会议室” “党务宣传栏” “党员谈心室”等,为学生公寓思想宣传打造阵地。另一方面,强化软环境建设。校区以宿舍文化节为载体,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优势,结合校区特色,开展了内容积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宿舍装饰大赛、舍标舍铭大赛、宿舍才艺大赛、茶艺表演等等;同时配合学院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演练、感恩活动等活动。通过这些富有公寓特色的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传递给了校区学生。
1.2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促进公寓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是公寓管理规范化。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家庭式公寓管理制度。安溪校区根据学校宿舍管理办法,结合校区公寓特色,制定和实施了《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学生住宿管理规定》《安溪茶学院党委关于开展“学生公寓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实施方案》《学生党员工作服务站工作职责》《安溪茶学院(校区)学生宿舍晚检制度规定》《安溪茶学院宿舍安全检查细则》《安溪茶学院文明宿舍评比细则》《公寓辅导员工作守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这些制度守则及注意事项本身就是学生实现就业前的规范化教育阵地。另一方面,狠抓制度落实;规定所有公寓管理人员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包括辅导员、学生党支部成员、自律会成员,培训内容包含职业素质、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值班制度、考核奖惩等方面,尤其强调党员、干部行为导向对于公寓学生的榜样作用,通过正向行为引导,强化同学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是思想教育多元化。新形势下,传统形式单一的思想宣传有效性不断减弱[5],家庭式公寓因为多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共区域——客厅,其特点是套间内部交流被不断强化,而套间外的思想交流机会相应在减少。为此,安溪校区针对这一特点开展了多元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学生的行为素养。注重公寓教育的多层次、多元化和多样化,坚持思想性、参与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既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又有富有深刻内涵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大学生感恩活动”、“一元看爱国电影”等主题活动。
三是公寓评比科学化。首先是明确公寓评比细则,如公布实施了《安溪茶学院宿舍安全检查细则》《安溪茶学院宿舍卫生检查细则》《安溪茶学院文明宿舍评比细则》等。其次是完善考核体系,形成院领导考核公寓辅导员、辅导员考核党员和自律会干部、学生干部考核住宿学生的三级考核体系,同时公开申诉通道,确保各级考核公正公平。最后是完善学风奖惩制度,完善优秀学风寝室、优秀学风个人、文明宿舍等评优表彰制度。树立思想端正、勤奋学习的学生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将学生思想政治表现与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学生干部和党员示范带头,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利用党团组织发展等机会进行思想教育,发挥评奖评优工作在促进学生思想进步的激励、评价、导向功能。
四是公寓信息数字化。目前,安溪校区公寓管理已经实现半社会化,即宿舍后勤保障委托给社会上的公司——东吴物业有限公司,通过与东吴物业合作,构建信息化公寓管理平台。管理平台上建立了完整的学生住宿档案,制作了详细的学生宿舍分布情况表;统计学生房间的使用情况、维修情况等。通过规范统一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切实提升了管理水平,增强了学校公寓管理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目的性更加明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及时得到学校公寓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的精确信息,使宿舍管理更加有序、高效,充分体现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管理理念[3]。公寓如同一个完备的社区,真正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导向、生活服务、文化熏陶为一体的“第二课堂”。
2.1 安溪校区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安溪校区根据“家庭式公寓”特点,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实行“三进四化”基本工作思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方面已初见成效。
首先,主流思想得到传播。通过网格化管理平台,使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充分深入到群众中去,再通过“设岗定责”和“认岗领责”,规定每位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生活上,学生党员帮助公寓学生解决他们实际困难;思想上,学生党员将集体精神、敬业精神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断渗透到每一位学生中去,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党员干部得到锻炼和检验。学生党员是未来建设党的事业的主力军,发展和培养好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6]。安溪校区通过学生党员进公寓,党员联系宿舍,一方面为党员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党员真正深入学生,了解和帮助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另一方面,通过工作定责,奖惩考评,检验学生党员、积极分子是否真正从思想上入党,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净化了学生党员风气。
最后,公寓管理平稳有序。安溪校区形成的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自律委员会为两翼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使得校区公寓管理平稳有序,公寓文化建设和谐活泼。两年来,安溪公寓内无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现象,无学生群体斗殴事件、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无学生伤亡、学生财物损失事件发生。达到了秩序良好、寝室稳定、学生满意的平安公寓标准,这些成绩与深入、精细化的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是分不开的。
2.2 家庭式公寓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家庭式公寓对中国高校而言尚属新生事物,尽管可以从传统单间宿舍中汲取经验,但它的空间布局特征造成的学生思想沟通差异不容忽视。尽管安溪校区近年来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但我们依然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要达成共识。毋庸置疑,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具有场所稳定、流动性小、私密性好等特点,因此学生思想在公寓内更加活跃和开放,思想交流、碰撞更强。怎样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自然、无缝地进入公寓,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党员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打破以往以教室班级为主的惯性思维,重新审视公寓文化对学生思想熏陶的影响。可以说,学生公寓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抓住了这块阵地就是掌握了思想引领的主动权,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将会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公寓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需要加快。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承担着多重角色,宿舍管理、安全教育、党团建设、心理疏导、文明监督、干部培养等都是其工作职责,安溪校区严格按照“高进、严管、精育、优出”的原则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但仍然存在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辅导员“优出”渠道不明确等问题,从长远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拓宽辅导员“优出”渠道,将有利于激活辅导员队伍,激发辅导员创造性,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林迎熹.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视阈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8(95):21-24.
[2] 丁春雷.论学生公寓管理的育人性[J].黑河学刊, 2009(10):22-52.
[3] 田建涛.公寓管理视阈下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探索——以首都医科大学杏林学苑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6(4):79-82.
[4] 兰思仁.校地合作举办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与实践——基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的探索[J].教育评论,2015(9):3-7.
[5] 华友,王迎川.以党建进公寓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22-23.
[6] 罗冲.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62-6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6BJL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