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加美
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多元对话。在一节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中,其对话必然有着浓浓的语文味道,遗憾的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缺乏语文特有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地进行课堂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尤其是重难点的突破,使整个课堂流淌着语文味。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就教师课堂评价主要策略进行浅析,以供参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够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课堂上。对此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要重视自己在课堂上的评价,尽可能融入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评价中的真诚与期待,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有效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为生成课堂精彩奠定基础。这便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敢于肯定,及时评价。以《学会合作》一课教学片段为例:
出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
(生朗读,师紧扣关键词“合作”与“竞争”板书。)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相互矛盾吗?
(生小组讨论)
生:我看是相互矛盾的,从词性上看,“合作”与“竞争”互为反义词。从意义上来看,既然充满了竞争,又谈何合作?
师:你很厉害,还学会了分层概述。不错,你的发言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生:我反对。我认为合作与竞争在当今社会里是不矛盾的。比如班级中,所有同学都在竞争,但是这并不妨碍同桌间、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呀!
师:不错,你通过举例来说明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这个例子非常贴切实际,很有说服力。
生:我认为合作与竞争是否矛盾,要分角度看,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
师:你这话很有哲学味道。其实课文中已经给出了范围,即当今社会里,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竞争与合作是不矛盾的。最典型的是我们班级也属于一个小社会,里面虽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
……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就是一种导向,评价中隐含的情感更能有意无意地对学生形成暗示。对于案例中几次学生的回答,教师都给予肯定,积极评价,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既而推促课堂精彩生成。这里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课堂评价隐藏着巨大的教育能量,尤其是当众表扬与鼓励,不仅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还能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大多教师在课堂上语言不够精练,甚至还带有口头禅,比如“对不对”“是不是”等。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还算可以,但就中高年级学生而言,有点缺乏吸引力,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乃至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重视对话中的评价语言,讲究多样性和丰富性,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整个多元对话充满一种语文诗意。比如《槐乡五月》这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各种槐花图片,生惊叹不已。)
师:(突然)你们说说槐花像什么?
生:老师,我看一朵朵花骨朵,就像我们过年时吃的水饺。
(一生在下面嘀咕:你想到的就是吃。)
师:(微笑着)你观察得很仔细,从外形上看,的确有点像水饺。
生:老师,那些串在一起的,我看像珍珠项链,白白的很有光泽。
师:是的。听到你的话,我心中有一个想法,就是把它摘下来挂在脖子上,肯定非常漂亮。
生:老师,我不说花骨朵,也不说一串一串,而是说那些已经开了的花,凑在一起,就像蝴蝶一样,集中在一起开会。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不仅说出了槐花的形状,色彩,还展现了槐花的生命。
……
案例中教师的评语非常丰富,能够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够主动接受,而且还能引发新一轮的想象,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为推促课堂精彩生成、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创造条件。
当然,对于评价内容来说,除语言上的评价外,还应追求形式多样,比如教师的神态、动作,乃至相应的物质奖励,等等。这种评价幽默风趣,还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对话洋溢出一种语文的味道,从而有效消除学生心中的紧张与隔阂,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不同教师对同一节课在环节设计、内容结构上都不尽相同,毕竟语文课堂不是教参的简单复制,而是有着教师独特的思考。在教学中,课堂评价起着引导作用,面对学生思维可能出现的偏差时,教师需要及时评价给予纠正,以便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对此,马卡·连柯就曾经说过:“要尽情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明确课堂评价的目标,以便真正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重拾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一节作前指导课:
生:看他那苹果一样的脸蛋上,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笑起来眯成了一道线,一张嘴像机关炮一样,一天到晚叨叨叨地说个不停。
师:你们猜猜,他说的是谁?生:(异口同声)××。
生:我认为他描述得有点差错,xx的脸不是苹果形状的,应该像足球。
生:不对,我看他的脸有点像柿子。
(生窃窃私语,暗暗发笑,而xx脸涨得通红,坐在一旁不出声。)
师:(微笑着)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很丰富,说明经过了一定的思考。但是,把脸与足球、苹果、柿子联系在一起,有点不太合适,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哪些阳光一点的词语来形容。
生:他那胖乎乎的圆脸上,有一双大大的眼睛。
……
相对而言,小学生思维略有局限,回答问题也不够全面。对此教师在评价中应该先肯定他们的想法,接着婉转地对其内容加以引导,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因此在评价中,教师要强化导向性、目的性,尽可能在鼓励中进行引导,以便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发思维碰撞,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对此,教师在对话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一点阳光,尽可能让笑容常留学生脸上,让对话充满语文的味道,让语文课堂洋溢着诗意。教师的课堂评价尽可能多点激励性,采用导向性的语言,以便让课堂充满活力,洋溢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