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洒扫应对”的教育实践

2017-03-31 09:16蓝般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初中农村

蓝般

【摘要】本文从思想品德课等学科的课堂教学入手,研究如何让学生在学校、班级、家庭、社会等实践中开展“洒扫应对”活动,不断加深对“洒扫应对”教育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农村 初中 “洒扫应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116-02

“洒扫应对”是古代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洒扫”,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使学生养成清洁、整齐的卫生习惯;“应对”则是指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总的说来,“洒扫应对”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等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人际交往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爱国守法、尊敬师长、感恩助人等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教育。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教育未成年人学会生存,学会自立自强,学会说话,学会做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子女教育问题却令人担忧。现在的农村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部分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厌学、暴躁、懒惰、依赖性强等不良现象。要改变这些不良现象,就要从初中生的日常起居入手,加强中学生生活能力、劳动技能锻炼,使他们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从待人接物入手,教育中学生知晓礼仪,养成谦恭待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为此,我县教研室申请立项了“农村初中‘洒扫应对教育的研究”课题,对农村初中“洒扫应对”教育的方法进行了实践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音乐怡情法

音乐怡情法即通过欣赏、演唱一些感恩、励志的优秀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欣赏和演唱中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激发学生热爱生命,讲文明、懂礼貌、爱劳动、爱祖国,争做自强自立、知礼感恩的人。如引导未成年人欣赏、演唱《劳动最光荣》《讲文明懂礼貌》《中学生行为规范歌》《爱的奉献》《妈妈的吻》等优秀歌曲,陶冶他们的情操。音乐怡情法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在相关的活动及课后进行,如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及社会实践等,这样就保证了音乐教育的连续性,让未成年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自觉地利用音乐来缓解压力,调节自身的心态,规范自身的行为。

二、生活情景教育法

即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洒扫应对”的各种情景,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文明礼仪、感恩向善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通过“洒扫应对”教育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明白自身担负的各种责任,学习人际交往中的礼节,并养成爱国守法、尊师敬老、爱亲爱家、感恩助人的道德习惯。鼓励学生自理自立,教育学生在家中做一些家务,例如帮助父母做饭、洗碗、叠衣服等。同时督促他们每天自行整理房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在适当的时候走进田野,帮助父母干些农活,从中懂得劳动的意义,体验父母及劳动的辛苦,让学生养成孝敬长辈、勤俭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意识。

三、学科渗透教育法

即通过整合现有的德育教材与其他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规划编排教育内容,把“洒扫应对”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之中,增强学生的爱国、爱乡、爱校、爱家意识,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行“洒扫应对”教育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清楚所传授的知识,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因材施教,结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劳动生存技能和文明礼仪等生活知识展开教学,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另外,在初中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同样可以进行“洒扫应对”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例如,在劳动、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学中,可带领学生走进田野,体验和了解相关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知识;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感悟,从而自觉地付出行动。

四、专题活动教育法

运用专题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认识,带领学生参加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巩固“洒扫应对”教育的效果。

1.组织“洒扫”小组,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学校每个班级一周开展一次短时间的劳动活动,组织“洒扫”“清洁”或“学雷锋”卫生志愿小组,教育学生在学校、社区、家庭等公共场所进行每周一大扫、一天一小扫活动,同时保持自身衣服、书包和所在教室、寝室卫生干净。

2.创造条件,建立学农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开拓一处劳动基地,没有条件的学校可发挥农村优势,有计划地到学生家里承包的指定责任田,指导学生识别各类农作物并尝试种植,增强学生的劳动锻炼意识。

3.组织“应对”小组,加强未成年人礼仪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引导学生与长辈、与同学之间要融洽相处,要尊重师长、懂礼知节。可以在班级内开展班会,在班会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应对”教育和表演,引导学生要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学生自觉做一个有文明、有道德的人。

4.开展传统节日和“日行一孝”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洒扫应对”教育的效果。首先利用每年的春节、清明节、重阳节、敬老节等传统节日,組织未成年人践行“洒扫应对”教育活动,通过祭扫革命烈士墓、为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未成年人缅怀革命先烈以及讲文明、懂礼貌、爱劳动、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其次引导未成年人每逢传统的重大节日和父母、老师的生日,主动给自己的父母、老师打问候祝福电话或发亲情短信,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5.结合“生态乡村”建设,开展“洒扫应对”教育活动。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我县党委、政府提出推进“生态乡村,美丽上林”乡村建设活动,努力抓好“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工作,打造旅游强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我校抓住机遇,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切实开展了“洒扫应对”教育活动,组织和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三清洁”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协助保洁员搞好学校、社区、家庭、公共场所及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工作,碰到游客时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近年来,我县教研室注重把“洒扫应对”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学校的校园、教室、寝室比以前更清洁、整齐了;学生的文明礼貌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遇到老师和客人时都会主动问好;部分学生回家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有些学生还为父母、爷爷、奶奶洗脚、捶背,逢重大节日时,部分学生能给家长、老师打问候电话或做感恩的小事;学校的校风、学风有了好的转变,部分学生改变了以前生活自理能力差、厌学、暴躁、懒惰等不良现象,涌现了一批美德少年。例如,镇圩瑶族乡初中学生蓝川当选为南宁市第二届“孝老爱亲”美德少年,随后又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注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开展的“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中被评为“全国百名美德少年”。本课题研究关注了农村初中生日常生活的礼仪行为情况,进一步规范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总结农村初中学校开展“洒扫应对”教育的经验,形成农村初中“洒扫应对”教育的有效方法,有效推动了农村学校德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初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