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打造精彩的音乐课堂

2017-03-31 08:05雷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精彩兴趣音乐

雷茹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打造精彩音乐课堂,充分展示音乐的价值,促使学生在小学音乐学习中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音乐 兴趣 精彩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14-01

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必须摒弃枯燥、乏味、单调、机械的教学模式,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始终保持学生轻松、良好的学习心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艺术灵感的渗透和熏陶。

一、创设故事化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喜欢有故事的事物,即便是音樂教学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教授音乐,让学生跟着教师唱或者是跟着多媒体唱,久而久之,学生不但掌握不了基本的音乐技巧和知识,而且学习兴趣也会逐渐下降。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有关的音乐赋上一个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鲁冰花》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歌曲中表达的孩子对家乡、对母亲的深切思念,感受歌曲中凄婉伤感的情绪,在授课的时候,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小孩,因为妈妈去世了,爸爸担心小小年纪的她承受不了,只是告诉她妈妈去了很远很远地方,可是,时间长了,孩子越来越想妈妈,每天晚上都是哭着睡着。为了描述孩子的这种思想,有人便写了这首歌。此时,课堂响起了这首歌,让学生细细体会歌曲中的那份情感,进而,让学生唱出真情实感,唱出能够触动人心的歌。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创作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图、讲、演结合,诱发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例如,钢琴曲《骑竹马》是一首非常短小的曲子,乐曲头尾部分以轻快的节奏和弱拍上的突发强音,风趣地表现儿童骑竹为马、奔跑雀跃的欢快情景;中间部分表现儿童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谐谑情绪。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我先结合插图讲了儿童比赛骑竹马时的热烈场面,然后初听音乐一遍,复听音乐时让学生举手表示出中间部分的音乐。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采。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让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

猜你喜欢
精彩兴趣音乐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