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泉妹++陈玮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8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共100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术后负性效应、并发症发生率与各护理内容满意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血糖水平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出血致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失眠、低血压、便秘、排尿困难、腰肌酸痛、心律失常与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护理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与进展汇报满意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借鉴意义重大。
[关键词] 冠心病;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120-02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大幅度提升冠心病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是现阶段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1]。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针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有效治疗方案之一,可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改善心肌缺血,具有微创新与高效性,但必须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因此该研究为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效果,将该院80例患者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8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共100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满足WTO关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诊断,并经临床循证医学评估后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同时排除[2]:①出血倾向患者;②合并心功能严重受损患者;③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等。其中,实验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为(58.9±5.0)岁,空腹血糖(8.8±0.7)mmol/L,陈旧性心肌梗死19例,心绞痛24例,急性冠脈综合征7例;对照组患者男34例,女16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为(59.7±6.1)岁,空腹血糖(8.9±0.9)mmol/L,陈旧性心肌梗死20例,心绞痛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5例。该研究所涉及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糖水平与疾病类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入院指导、病情监测、术前准备、心理护理、静脉给药、生活护理、抢救措施与出院指导等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加施循证护理,具体内容为:①术前护理:因绝大多数患者存在该病与手术相关知识匮乏的现象,造成对疾病产生恐惧,进而造成焦虑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前第一时间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讲解手术的科学性、安全性与可行性,可安排已成功手术患者进行交流,从而减轻负面情绪;采用松弛疗法使患者放松,必要时给予鲁米那针镇静;每日监测血糖6次以上,口服降糖药并予以饮食干预。②术中护理:以温和语言与术中患者进行交流,手术动作轻柔;使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可轻握患者手臂,轻拍其额头,嘱其深呼吸,密切观察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记录心电监测数据;监测动脉内压力,检测球囊导管对动脉的堵塞;如出现心律失常,应予以氧气治疗,配合电击、除颤与药物干预,如肝素、地塞米松、阿托品、硝酸甘油等。③术后护理:绝对卧床24 h,制动术侧肢体12 h,并抬高30°伸直,不可屈伸受压,必要时予以沙袋加压;密切观察鞘管渗血与动脉搏动;制动期间可予以下肢间断按摩,并按摩腰部肌肉,辅助翻身;予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并对时段进行速率调整,模拟生理分泌模式;每2 h监测血糖一次,并严格控制饮食,给予运动指导等。
1.3 检测方法
观察指标共包括:术前、术中、术后血糖水平、出血致血肿、伤口愈合不良、迷走神经反射、失眠、低血压、便秘、排尿困难、腰肌酸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血管损伤与低血糖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包含健康教育、护理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与进展汇报5个维度,每个维度20分,以15分以上为该维度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IBM公司SPSS19.0软件分析全部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围手术期血糖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负性效应、并发症发生率与各护理内容满意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若P>0.05,代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若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比较
经t检验后,实验组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血糖水平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负性效应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卡方检验后,实验组患者出血致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失眠、低血压、便秘、排尿困难、腰肌酸痛、心律失常与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各护理内容满意率比较
经卡方检验后,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护理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与进展汇报满意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易造成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在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3]。针对该病的治疗,传统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临床上多建议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使闭塞的目的血管迅速再通,改善心理缺血,逆转梗死心肌组织,具有高效性与微创性,患者术后康复较快,效果明显,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4]。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人群较为特殊,在术后虽可改善临床症状,但无法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致病因素,使其远期预后较差,因此需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操作。循证护理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模式之一,起源于1970年,泛指有计划的制定方案,结合有关科研结论与科室临床经验,询问患者需求后寻求实证,最终行使护理决策,摒弃了传统护理工作者凭直觉、经验与权威做事的工作观念,使工作模式更具科学性与针对性[5]。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尚无统一的护理模式,因此讨论其护理过程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效果,将该院80例患者进行观察。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血糖水平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出血致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失眠、低血压、便秘、排尿困难、腰肌酸痛、心律失常与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护理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与进展汇报满意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减少术后负性效应与并发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借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刘淑杰.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8):149-150.
[2] 李少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3):336-337.
[3] 陈涛,张春晓,米杰,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PCI 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4,54(30):50-51.
[4] 徐冰仙.控血糖护理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 16(14):30-32.
[5] 李红,邱雪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6):457-458.
(收稿日期: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