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辉
[摘要] 目的 针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电生理特点及血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神经运动及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进行测定,对患者上下肢和运动感觉神经之间存在的异常进行比较,分析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受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指标的影响。 结果 在神经病变方面,糖尿病患者下肢运动比上肢运动严重,感觉神经比运动神经受损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指标与不断变化的神经传导速度具有一定关系。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周围神经病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100-02
随着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非传染性疾病逐渐加剧了对健康的威胁。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迅速增长,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1/3。在糖尿病的各类并发症中,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单神经病或多发单神经病、糖尿病自主神经病等周围神经病多种类型都是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自主神经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1]。该研究分析了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电生理特点及有关因素,并对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因素及早期诊断肌电图的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麻木、自发疼痛、异常感觉情况及神经系统体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其中有48例男患者,52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5~81岁之间,平均年龄(62.5±7.2)岁;病程在6个月~22年之间。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主要是根据世卫组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条件主要有[2]:对糖尿病病情予以明确,具有临床周围神经病变或电生理针对依据,将造成周围神经病变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周围神经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其它原因排除。
1.3 肌电图及血糖指标检测
患者保持清醒、放松,在安静、屏蔽环境中以仰卧姿势采用肌电图仪进行检测,保持室温在18~25 ℃之间,保证患者皮肤温度在28~31.5 ℃之间,测定患者左右侧正中、尺、胫、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正中、尺、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并测定复合肌肉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根据复合肌肉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最大波幅确定刺激强度,重复刺激数次,直到患者波形、波幅不产生变化。患者都在住院第二天进行空腹采静脉血,对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指标进行检测[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数据软件,采用χ2检验方法比较患者的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患者中有5例电生理检测没有任何症状,但神经传导检测不正常。45例有症状患者中有40例患者神經电图不正常(占88.9%),5例患者正常。正中和尺神经为上肢神经,腓胫神经为下肢神经。对患者的430条运动神经进行检测,108条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减慢,122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共152条神经异常,异常率为37.7%;其中43条上肢神经受损(占28.3%),109条下肢神经受损(占71.7%),下肢神经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神经异常率(P<0.05)。对患者的430条感觉神经进行检测,132条正中、尺、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减慢,288条波幅下降,共247条神经异常,异常率为57.4%;其中81条上肢神经受损(占32.8%),166条下肢神经受损(占61.9%),下肢神经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神经异常率(P<0.05)。感觉神经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异常率,波幅下降率高于传导速度异常率,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P<0.05)。将患者按照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分为<7%和≥7%两组、餐后2 h血糖低于11.1 mmol/L和不低于11.1 mmol/L两组。247条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异常,餐后2 h血糖低于11.1 mmol/L组患者81条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其中24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异常、57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异常。餐后2 h血糖不低于11.1 mmol/L组患者166条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其中52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异常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异常与餐后2 h血糖指标具有一定关系(P<0.05)。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组患者58条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其中19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异常、39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7%患者187条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其中61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异常、126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传导速度异常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具有一定关系(P<0.05)。
3 讨论
神经系统受糖尿病的影响较大,是最常见的导致神经病变或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另外,随着逐年增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神经病变也逐年增长了患病率,特别是超过40岁的有吸烟史及控制血糖效果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诊断糖尿病10年内的患者通常在临床中都存在显著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率与病程都具有一定关系[4]。糖尿病神经病变在实际中约有30%左右的患病率,随着不断发展的病程,近一半患者都将产生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目前还没弄清其发病机制,主要有血管学说、免疫学说、蛋白合成及轴突转运学说等多种观点,具有多因素的发病机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在临床中最常见的主诉就是肢体麻木、疼痛感异常等[5],通常糖尿病患者相对较晚产生肢体肌肉无力和萎缩等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有多神经病和单神经病等多种表现形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可单独对一支神经或多支不同区域的神经产生影响。其中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中超过80%都患有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其长度依赖性比较明显,自对最长的神经产生影响逐渐向近端神经及大小纤维所累及。大纤维受累以主要是损害远端感觉神经轴索,在肌电图中能够发现降低感觉或消失动作电位并同时伴随减慢的传导速度。小纤维受累主要有麻木、腿部针刺样、烧灼感等表现,同时伴随腿部皮肤改变、水肿等症状。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具有运动和感觉障碍表现,严重患者可导致残疾。与减慢的传导速度相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降低感觉和运动神经波幅比较明显,感觉神经比运动神经受损严重,且下肢比上肢严重[6]。一般来说,远端神经受损时间更早、程度也更为严重,这与有关研究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其主要原因与相对较长的下肢神经走行,不佳的神经血供等因素具有一定关系。基于电生理检查具有一定局限性,因临床中患者具有复杂性表现,在检查过程中要辅以其它神经检查将多神经周围病变排除[7]。有关研究结果证实,早期治疗对于患者周围神经损害具有一定的控制甚至逆转作用,目前血糖控制及疼痛管理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唯一有效手段,所以血糖控制是治疗关键[8]。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生理检测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确诊率明显提高,其特点对于鉴别其它疾病比较有利,早期诊治亚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并为评估临床疗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治疗主要在于对血糖指标的控制,因此应对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积极控制,才能使血糖指标保持稳定。
[参考文献]
[1] 成秋生,曾涛,张赛,等.晚发型家族性淀粉样周围神经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5(11):88-90.
[2] 图娅.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10):62-64.
[3] 孙博,黄旭升.痛性周围神经病[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7(13):72-75.
[4] 余丹,吴赤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周围神经病误诊一例[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51-53.
[5] 管阳太.周围神经病诊断研究进展和热点[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4,6(12):36-38.
[6] 李思惠,王洁,闫丽丽,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其治疗现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4,9(4):115-117.
[7] 高海凤,张凤茹,徐静红,等.以急性周围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二例分析[J].天津医药,2013,8(12):91-93.
[8] 赵莉莉.怡开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8(11):66-69.
(收稿日期: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