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松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应用小剂量常规持续静脉滴注和微量泵皮下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 作者随机选择白城市某二级医院2014—2015年应用胰岛素治疗8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胰岛素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两组基础治疗方法均相同,对照组患者应用小剂量常规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微量泵皮下持续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尿酮体消失时间和酸中毒纠正时间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23.03±6.52)h,胰岛素使用剂量为(40.45±6.57)U,尿酮体消失时间为(37.49±10.94)h,酸中毒纠正时间为(64.71±9.95)h;观察组患者中,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18.52±6.28)h,胰岛素使用剂量为(36.46±6.73)U,尿酮体消失时间为(31.82±11.25)h,酸中毒纠正时间为(58.75±9.86)h,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应指标均高于观察组。结论 微量泵皮下持续注射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胰岛素;微量泵皮下注射;糖尿病酮酸中毒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084-0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升糖激素含量过高,使患者出现高血酮、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可导致患者昏迷,病情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肾衰竭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1]。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中,小剂量常规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的疗效并不令人满意[2]。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用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得到广大患者和经治医生的普遍认可。笔者在白城市某二级医院进修期间,随机选择该院2014—2015年分别应用小剂量常规持续静脉滴注和微量泵皮下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的8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两种用药方法的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白城市某二级医院2014—2015年分别应用小剂量常规持续静脉滴注和微量泵皮下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的8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及其合并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标准,无其他原发性疾病。按照胰岛素用药方法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25~82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45.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26~84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46.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以及患者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小剂量常规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给予扩容、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治疗,取1 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50 U普通胰岛素稀释为50 mL,进行静脉滴注,1次/d,根据患者血糖检测水平合理调整胰岛素的剂量。观察组患者应用微量泵皮下持续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用量为0.1 U/(kg·h),根据患者血糖检测水平合理调节用药剂量,待纠正酸中毒后,按基础用量(0.6~1.2 U/h),并配合餐前负荷量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h)、胰岛素使用剂量(U)、尿酮体消失时间(h)和酸中毒纠正时间(h)等指标,以上述指标来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尿酮体消失时间和酸中毒纠正时间以(x±s)表示,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23.03±6.52)h,胰岛素使用剂量为(40.45±6.57)U,尿酮体消失时间为(37.49±10.94)h,酸中毒纠正时间为(64.71±9.95)h;观察组患者中,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18.52±6.28)h,胰岛素使用剂量为(36.46±6.73)U,尿酮体消失时间为(31.82± 11.25)h,酸中毒纠正时间为(58.75±9.86)h,见表1。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尿酮体消失时间和酸中毒纠正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应指標均高于观察组。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多等因素,导致糖原异生增加,肝糖原增多,引起血糖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3]。糖尿病代谢紊乱发展到严重阶段,加速脂肪分解,酮体生成增多增快,当超过体内各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和经肾脏随尿排出酮尿速度时,血中酮体在体内积聚产生酮血症,在体内积聚过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治疗时应尽快给予胰岛素,迅速扩容,维持有效循环是治疗的关键。亦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治疗相关诱因。胰岛素泵是通过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来达到降血糖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具体方法是采用工智能控制装置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素泵是目前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入胰岛素可迅速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减少尿酮含量,及时纠正酸中毒。相比其他治疗方法,胰岛素泵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胰岛素用量,有效避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方法剂量和滴注速度难以控制,所以降血糖的可控性较弱,多会导致低血糖事件发生。另外由于胰岛素泵治疗更接近于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所以该方法更有利于纠正代谢紊乱情况,因此患者经治疗尿酮体转阴后不易出现反复情况。
作者随机选择白城市某二级医院2014—2015年应用胰岛素治疗8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胰岛素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两组基础治疗方法均相同,对照组患者应用小剂量常规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微量泵皮下持续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23.03±6.52)h,胰岛素使用剂量为(40.45±6.57)U,尿酮体消失时间为(37.49±10.94)h,酸中毒纠正时间为(64.71±9.95)h;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18.52±6.28)h,胰岛素使用剂量为(36.46±6.73)U,尿酮体消失时间为(31.82±11.25)h,酸中毒纠正时间为(58.75±9.86)h,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尿酮体消失时间和酸中毒纠正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应指标均高于观察组,提示微量泵皮下持续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疗效显著,能较好地改善患者各项症状。两组患者之所以效果不同,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4]: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因感染、饮食不当或治疗不当而引起。在中断胰岛素或治疗剂量不足时,易出现药物抵抗现象,可导致患者出现肝功能障碍,合并感染的出现,显著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小剂量胰岛素的治疗以消除感染为主,单独使用效果并不显著。②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能够模拟人胰岛素的持续基础分泌剂量,且能在患者进餐时实现脉冲式释放,通过计算机程序可较好地控制胰岛素的释放剂量以及脉冲释放时间。此种方式具有持续性、缓慢性,其能够在夜间给予患者足够的胰岛素水平,克服因夜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的“SOMOGYI”现象。③足量的基础胰岛素使得患者在餐前追加的剂量明显小于常规持续胰岛素注射的剂量,既能够节省药量,又能够减轻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剂量过高带来的高胰岛素血症。
要做好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预防工作。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每日应用胰岛素,不能停用或随意减量,否则将出现严重的后果。2型糖尿病患者应严防感染,合理饮食,避免外伤及手术,一旦有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或其他应激状态时,应严查血糖、血酮体、尿常规,尽可能做到早发现,及时治疗。糖尿病患者均应控制、监测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生活要有规律,严格控制饮食,严禁饮酒,限制肥肉等脂肪类食物摄入量,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要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厌食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一旦发现尿中有酮体,应及时去医院治疗。患者及家属应充分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掌握发生的原因、诱因和预防方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综上所述,微量泵皮下持续注射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參考文献]
[1] 刘文华,王红旗.胰岛素泵治疗1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8):25.
[2] 杜丽英,崔莹.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1):117-119.
[3] 韦健.5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39-140.
[4] 郭红,白玲,米尔班.1型糖尿病患儿胰岛素泵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2014,9(3):342-344.
(收稿日期: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