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阐述了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意义,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经验,以及目前国内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现状,为我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
近年来,在创新思潮的冲击下,图书馆新业态创客空间的出现,使得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传承文化,提供信息、知识和文化服务中心,更在成为提供工具、鼓励知识与思想交流、激励创意与创新的空间载体。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出现,是当下时代赋予图书馆的新使命,也是新时代推动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必然趋势。
1 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定义与发展
创客空间(Makerspace、Hackerspace 、Makerlab),《创客杂志》中的定义是:它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物理场所,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交流实验室、工作室、机械加工室。
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实施源于美国雪城大学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Lauren Smedley的提议,她建议在公共图书馆内建造一个创客空间,使人们能够合作、创造并进行制造。纽约州的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Fayetteville Free Library,FFL)采纳并实现了她的建议,FFL是美国第一所创建创客空间的公共图书馆。随后各级各类图书馆陆续参与其中,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引起ALA(美国图书馆协会)重视,并得到政策、资金支持、统一规划及战略指导,服务系统逐步完善。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迅速,2013年美国已有51% 的公共图书馆建立了创客空间,大中小学图书馆及混合型图书馆也相继开展了此类服务。
相比美国等技术发达国家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迅猛发展,我国创客规模较小,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创客空间的发展建立仍处在发展初期,通过学习借鉴国外与国内图书馆实践经验,为我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 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意义
2.1 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构建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创客空间是一个开放空间,允许任何知识背景、有着共同兴趣的的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实践、分享经验来进行制造和创作。以“实践、分享和创新”为核心的创客空间服务,是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服务的必然趋势,它可为图书馆提供集动手制作、分享知识和进行知识再创造的新型知识服务模式,丰富了图书馆服务方式,延伸了图书馆服务理念,提升了服务水平,能够提升图书馆的社会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2.2 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开创图书馆教育新途径
图书馆创客空间旨在为用户发挥创意和实现创意提供工具资源、技术指导、交流平台,让用户在开放式的实践交流过程中学习、分享和动手制作。创客空间开展服务形式丰富多样,如创客沙龙、专题讲座、手工艺品制作、数字媒体制作、电子器件及工业产品制作、3D 打印、机器人设计和创造等,吸引不同年龄、知识、生活背景的用户参与其中,极大的丰富了学校及社会课外教育生活,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与创新性,丰富了教育手段,开创了图书馆知识教育新途径。
3 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经验
3.1 国外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经验
公共图书馆由于其面向的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家庭、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等,开设的创客服务内容较为广泛,以迎合时代需求,注重家庭培养、社区民众参与,资金来源主要通过政府支持。(1)美国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是第一家建立创客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其主要服务内容分为数字制作和实物制造:数字制作内容包括制作视频、博客、游戏、制造机器人并为其编程等;实物制造包括使用3D 建模和打印、业余爱好者学习激光切割机和刻字机、缝纫机、首饰制造等。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主要特点是精细分工,不同的项目有选择地针对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等不同年龄阶段用户开设。项目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国家资助、会议筹集、网站众筹、基金等。(2)挪威·奥斯陆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面积较小,仅占40平方米,定位于打造一个服务社区所有民众的工作车间,是一个可让民众一起工作、分享关于新技术和其他新兴事物经验和知识的实体空间。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有:编程、手工制作、修缮电子器件、玩音乐、电脑游戏、阅读文学作品、看电影等。目前大部分资金来自挪威国家图书馆。(3)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公园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定位于将民众与服务、资源、信息、设备和生活经验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提供让人们终身学习机会,创建社区交流、创造力为宗旨的社区生活中心。其主要活动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设立,有面向儿童、青少年的婴儿活动时间、故事会、家长信息会议、暑期活动等,有面向成年人的3D 打印、读书俱乐部、网络与电脑培训、作者见面会等。经费大多来源于政府财政援助和社会各界捐赠。
3.2 国外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
(1)美国·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开展以提供3D打印为核心的创客空间服务,是第一所向学生提供3D打印的高校图书馆。向大学所有师生提供3D打印、扫描与设计服务、激光切割与刻字机、电子编程、机器人创造等服务项目。通过与社区其他组织合作促进实践,举办了Arduino微控制器、移动应用程序开发、3D扫描和建模入门研讨班,还与当地知名的创客空间合作举办解锁研讨班。其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建设资金、年度基金和捐赠。(2)玛丽华盛顿大学辛普森图书馆与教育学院及教学技术部合作,将一间未被使用的教室改造成了创客空間,内设3D打印机、机器人、简单的试验板工具、使用套件的电子产品等,面向整所大学开放,已成功举办两届“集成融汇与制造机器人”研讨会。(3)密歇根大学艺术、建筑与工程图书馆下设部门成立了3D实验室,向全校师生提供3D打印、3D扫描、虚拟现实以及动作捕捉等服务。运营资金主要来自图书馆建设经费,也有通过参与师生项目合作获得拨款支持,学生只需在实验室中支付材料成本即可使用。
4 国内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现状
我国创客空间发展起步较晚,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4.1 我国专业与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
2012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技孵化器合作共建“科技创新与创业平台”,成为我国第一个专业图书馆创意空间,2013 年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2014 年以后长沙市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创客空间相继成立。我国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较多整合了传统文献查阅、检索、信息咨询、专利查新等服务项目,提供3D打印、开展创客培训、为创客提供服务平台、开展手工制造等活动。
4.2 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
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探索起步较晚,时间较短,数量有限。起步较早的有清华大学的i.Center、浙江大学的“云造”和中国美术学院的“洋葱胶囊”。随后,三峡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国台湾交通大学浩然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也先后创建创客空间,这些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均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建,以开放交流为目标,通过提供多元、轻松自在的非正式信息交流讨论场所,鼓励师生走出研究室,与不同领域成员接触,激发创意活力,通过动手制作将创意转为现实。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通过有效整合高校强大的学术背景、优秀师资资源,与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持、高效的运营经验相结合,有效促进高校创客空间持续发展。总体来说,相比国外,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面临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创客文化背景缺乏、发展经验和专业人才不足等困难。
5 实践经验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的启示
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成熟实践经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未来构建提供了有益经验。
5.1 明确图书馆定位
各个高校学科背景、专业特色各不相同,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立,应充分立足学校学科特色、充分调查用户需求,以本地需求为出发点,探索构建符合高校图书馆馆情和满足服务群体的服务模式及服务内容。
5.2 开展广泛合作
图书馆在开展创客空间服务时,大多以教学分享、数码编程、数字及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创客空间各项服务建设,需要各种工具资源配置和维护、技术设备及人力资源的大量投入,需要资金保障,仅仅靠图书馆单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作为非营利单位,需要动员所有力量,广泛开展合作,例如,积极寻求政府、学校、企业、专业创客团队支持,才能保障图书馆创客空间持久正常运行。
5.3 宣傳创客文化
目前,创客文化在国内高校还未普及,图书馆要开展创客空间服务,需先积极营造好高校创客文化氛围,利用图书馆网站、微信、微博及日常活动线上线下渠道,大力对创客文化、创客活动开展宣传,吸引用户参与其中,享受创客空间服务,使图书馆成为新科技、新知识、跨学科协作与创新的重要孵化传播基地。
5.4 科学化管理
创客空间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科学化的管理水平,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实践提供了诸多经验。例如,建立网上在线交流平台,利用慕课(MOOC)等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培训及互动,有效地拓展创客虚拟交流空间,实现线上和线下协调发展。在人力资源方面,创客空间的发展维护仅仅依靠图书馆员的力量是不够的,通过与专业科技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志愿者等多方合作,弥补图书馆科技专业人员不足短板。此外,规范的安全技术培训是确保创客空间高新技术设备安全使用的基本保障,及时了解用户信息反馈,不断调整、优化业务流程是促进创客空间更好发展的动力。
6 结语
在各国图书馆为寻求自身发展而积极采取创客空间服务模式进行转型的背景下,在我国全面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浪潮下,各类型图书馆应把握契机,顺应潮流,开展广泛合作,合理科学地构建具有本馆特色的创客空间,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促进学习、提高民众信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进而为促进创新创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发挥应有功能。
参考文献
[1]唐晓阳.中美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比较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 24) : 72-77.
[2]张红利,曹芬芳. 国内外典型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研究和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5,(22):9-16
[3]杨莹. 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构建研究,图书馆学刊,2016,(04)
作者简介
潘琴燕,武汉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