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枫 王娟
摘 要:在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日益交织的今天,不少大学生出现了网络成瘾的情况。其人际关系恶化的现象,伴随着这种网络成瘾现象而出现。大学生网瘾越来越成为父母头疼的主要问题,网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同样也是父母关心的重点。而目前部分父母通过向外找寻戒除网瘾和改善其人际关系的途径往往是失败的。鉴于此,而运用家庭治疗模式的视角,分析网瘾大学生及其人际关系状况,并从家庭内部探索出一条路径来解决该问题。
关键词:家庭治疗模式;网瘾大学生;人际关系
中圖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160-03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使我们生活得以改善,同时也会导致人们沉迷其中并影响到正常生活。而大学生是最容易受其影响的群体,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低水平。而在社工视角看来,网瘾大学生的行为偏差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初级群体的影响可能更加明显,而初级群体中的家庭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旨在从家庭的角度,探索矫正网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其中,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抽样法,从湖北工程学院抽取2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为了解网瘾大学生被占用上网时间的时候的感受,专门设计了一份问卷,且分别调查网瘾组与非网瘾组。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深度访谈选取了两位网瘾大学生,个案H和个案Z。
二、网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分析
1.网瘾大学生在上网时候容易焦躁和易怒。根据问卷数据分析得出,网瘾大学生在被占用上网时间的时候感到沮丧和易怒的比例为46.8%而非网瘾大学生为35.9%。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使用者往往可以肆无忌惮地做一些不敢做的事情,比如骂人、在游戏中打杀,并且会在上网的时候而外化出来,表现为焦躁和易怒。
在对H和Z的观察和访谈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和易怒。
访谈一:
访谈者:我看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很暴躁,你自己觉得吗?
H:那没办法,一些人好蠢,控制不住就想骂他。
访谈者:不上网也这么容易生气吗?
H:好像有点。
访谈二:
访谈者:我看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很暴躁,你自己觉得吗?
Z:是的,有些人让人很火大。
访谈者:不上网也这么容易生气吗?
Z:好像比以前更容易生气了。
综上所述,网瘾大学生在上网期间更加容易焦躁和易怒。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完全的符号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使用者往往可以肆无忌惮地做一些不敢做的事情。在感情色彩方面更加倾向于发泄,比如骂人、在游戏中打杀。通过访谈可以看出,H和Z的情感是压抑的,上网就成了他们发泄心中不快的一个重要并且安全的渠道,久而久之,会在不上网的时候也外化出来,表现为焦躁和易怒。
2.网瘾大学生更容易出现越轨行为。在访谈过程中发现,网瘾较大的学生容易产生迟到或是逃课以及其他类似的越轨行为。
访谈三:
访谈者:那如果你发现离上课或者离约定只有半个小时了,你还会开始下一把(游戏)吗?
H:迟到一点没事儿的,要是迟到太久了,就不去算了。
访谈者:你知道由此带来的后果吗?
H:怕什么,大不了旷课。
访谈四:
访谈者:你平时会因为打游戏而误事吗?
Z:我又没有什么正经事(笑),有时候会。
访谈者:可以举几个例子吗?
Z:比方说上课,学校的活动,不去就不去了。有时候饭都可以不吃,觉都可以不睡。
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网瘾大学生因为上网超时而越轨的行为为58.2%,明显多于非网瘾大学生的31.6%。我们可以看到,在上网的时候网瘾大学生往往会没有时间概念,或者意识到了自己的违规行为,但是由于对规则的淡漠,故意采取越轨的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网瘾大学生对规则的淡漠,进而容易发生越轨行为。通过对H和Z的访谈可以看出他们倾向于突破现有的规范,渴望通过越轨行为来表达对规则的憎恶,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这种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潜意识里带有对儿时痛苦经历的反抗。
3.网瘾大学生较少与人交流。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网瘾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上网方面,包括网络社交,而没时间进行或者忽视了现实中的社交行为,甚至是与家人的交流。
访谈五:
访谈者:请问平时和父母通话的频率是每周多少次?
H:不好说,有时候有一两次,有时候没有。
访谈者:一般是你主动打过去,还是他们打过来?
H:他们打过来比较多。
访谈六:
访谈者:和父母的联系多吗?
Z:不多,除了要钱。
访谈者:那平时一般和谁互动的比较多?
Z:平时和一起玩游戏的同学还有以前的同学联系得多,毕竟有共同的话题。
另外,在对H和Z的观察中,H与父母关系极其不好,出现过与父母,外婆和外公的肢体冲突。其经常不回家,即使放假也是经常在外留宿或是半夜回家,一天和家人说不上几句话。Z与父母关系不好,和父母的交流大多数都是要钱,经常和父母起争执,大学期间,几乎很少主动给父母打电话,父母也几乎没有来学校看望过他。
除了家人,网瘾大学生更少地与教师交流。
访谈七:
访谈者:你觉得和教师的关系算好吗?
H:不好,都没怎么接触过,他甚至不知道我的名字。
访谈者:那么和班上的同学呢?
H:和总在一起玩的几个比较熟,其他的都不行,有的女生我一句话都没有说过。
访谈者:你在班级以外的交往多吗?
H:不多,我没有参加过社团和其他的组织。
根据数据分析可得,非网瘾大学生每周与父母通话3次的次数为36%,大于网瘾组的20.6%,而在与父母通话小于等于1次方面,网瘾组为43.8%,远多于非网瘾组的20.3%。我们可以看出,网瘾大学生与父母的交流远远没有非网瘾大学生的频繁。也可以说,其与家庭的关系并不太好,那么反过来也可以看出家庭关系影响着网瘾大学生对父母的交流。
综上所述,网瘾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是不够的。通过观察可以看出,有网瘾的大学生一般圈子相对较小,并且都有着消极的人生态度,由此形成一个亚文化群体[1],进而形成一种亚文化,即否认自己的价值,不敢正面自己真正的需求,认为自己就是不行,什么都无所谓,每天玩玩闹闹就很好。通过对H和Z的分析发现,他们不爱和家长,教师、同学交流,宁愿生活在自己的狭小的虚拟圈子里,害怕真正的现实的人际交往。
总而言之,网瘾大学生容易感到沮丧、心情低落和易怒并且因为上网而导致越轨现象比较严重[2];再者,网瘾大学生与父母、教师的交往比非网瘾大学生少,容易出现隔阂。换句话说,网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非网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不和谐。
三、家庭治疗模式的分析与介入
1.理论视角。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模式[3]建立在系统理论之上,她认为:一是个人本身是一个系统;二是家庭是另一個系统;三是个人和家庭所处的环境又是一个系统。个人系统的形成受家庭系统的影响很大;同时,家庭系统的形成也是家庭中个人系统互动的结果。个人系统与家庭系统呈现出复杂的、彼此影响、彼此决定的关系,它相互塑造,形成了特定的家庭氛围与情境。萨提亚模式的真正目的是关注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成长,为了达到彼此的目的,需要借助家庭的情境作为动力。另外还有三要素,即自我价值和需求、家庭规则、沟通形式。网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可以运用此观点分析,大学生沉迷于网瘾所造成的人际关系的失范是由于在家庭生活中自己的价值和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并且受到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影响,尤其是家庭规则和沟通形式。
2.自我价值和需求角度。萨提亚把有关于对自己的感觉和想法,称作为自我价值。个人良好的自我观念与自我评价是个人及家庭心理健康的基础。并且每个人都有一些基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特别是爱与归属的需要。当人的需要在成长过程中不被满足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导致人的自尊心的低落与丧失。H和Z作为一个孩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是特别需要安全感以及爱与归属的。但是,H的父亲嗜赌,暴躁,母亲的懦弱和无耐心根本满足不了其正常需要。在这么一个矛盾的家庭里面,H对其自我价值的产生发生了偏差,认为自己不好,逐渐自暴自弃,进而害怕与外界交流,以保护自己。Z的情况和H几乎一样,Z的父亲和母亲由于在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挫败感,形成了习得性无助,采取用给钱代替管理的放养政策,这一行为对Z的自我价值和需求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形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以及对父母的情感移情到女朋友身上,也同时让Z与父母的隔阂越来越大,造成现在充满矛盾的局面。
3.家庭规则角度。萨提亚把家庭成员决定应该如何感觉、如何行动的规则,称为家庭规则。家庭规则会在每一个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家庭规则会有利于所有家庭人员的成长和发展,反之则会对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不利。当家庭规定被视为具有绝对性而别无选择的时候,例如某些家庭规则的要求只能谈好的、对的、适当的和切题的事情,而负面的感受和情绪,如愤怒、被伤害、伤心等则不允许表达,通常就会带来问题。在对H的观察中,H的家庭规则是不健全的,甚至是缺失的,H的父亲嗜好打麻将,经常不在家,母亲在棉纺厂上班,工作辛苦,而且三班倒,一家三口能坐下来说话的机会极少,所以家庭规则并没有被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H很多情感,例如委屈、被伤害和愤怒都无法表达,进而在小学二年级就第一次进入了网吧,现在的情况越发的严重。在对Z的观察中,Z的家庭规则同样也是缺失的,小时候父亲忙于工作,母亲喜欢打麻将,与Z的交流少,没有建立起明确的家庭规则,大学后,父母有了新的事业,几乎不管Z,Z的情感同样得不到表达。在这种不良的家庭规则之下,H和Z逐渐出现了网瘾和人际关系不良的情况。
4.沟通形式角度。萨提亚认为,良好的沟通因该是直接、清楚和会得到适当回应的沟通。而不良的沟通则是间接、隐晦及少有澄清机会的。不良的沟通方式会使家庭成员形成不良行为。在对H的观察中,发现H的父亲与H的沟通形式主要是责备型,即忽略了对方,无视对方的感情,并且有时采取暴力形式,对外形成一种儿子怕老子的错觉,其实H心理不满父亲;H的母亲对H的沟通方式也是责备型的,由于H所谓的不听话,母亲对H的沟通越来越没有耐心,在这种沟通方式下,H内心的不满感强烈。在对Z的观察中,笔者发现Z的父亲与Z的沟通方式是正常的、理性的,但是Z的母亲与Z的沟通方式是责备型的,Z内心同样是对母亲不满。加上父亲与Z的沟通太少,Z的基本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在不良的沟通形式之下,H和Z的沟通形式也是不良的,H冲动,没耐心;Z易怒,我行我素。
综上所述,网瘾大学生所具有的易怒、越轨和更少与人交流的倾向,可以被看作是由于不良家庭规则和沟通方式,以及有偏差的自我价值和需求造成的。家庭治疗模式正是从这三个方面介入案主的家庭,重塑其家庭规则和沟通方式,进而改变其自我价值和需求。实际上,每个人都会经历一连串的感受,这些感受无论好坏,至少都是真实的,所以人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当无论什么感受,都可以被接受和了解时,自我就会成长。相反,当家庭规则排除某些真实的感受表达时,必然会损害我们的自尊[4]。作为父母,应该协助建立起一套家庭规则,清晰明确地给孩子规定该做的和不该做的事情,并且长期监督孩子的行为,防止其行为与家庭规则的偏差。另外,在制定家庭规则的时候要注意灵活性;良好的沟通方式是一致性的沟通,不应该以责备的、讨好的或是超理智的方式呈现。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应该建立在平等[5]和理性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