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勤
摘 要:本文以“电场强度”的导学案设计为例,分别从提供心理安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凸显学生主体,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肯定教师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益三个方面阐述运用学案导学进行物理教学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学案导学;物理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2-0063-3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与传统的教案和讲稿不同,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所编制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案。好的学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
笔者尝试用“学案导学”进行物理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笔者的管中之见与老师们交流。
1 “学案导学”提供心理安全,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卡尔·R·罗杰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提出:“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
学案的使用改变了学生面对的提问对象,教师成了帮助者与引导者,这有利于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的教学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电场强度”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第一次接触到的概念——“场”很不理解。但他们由于害怕答不好问题被老师批评或者担心遭到同学的取笑而保持沉默,课堂往往只剩下教师一个人在进行说教。
为改变这种情况,笔者在导学案中设计了“课前自主探究——电场强度的概念”环节,取得较好效果。片断如下:
【问题1】 初中时学过磁场的特点是什么?磁场的方向如何规定?小磁针有什么作用?如何判定空间有磁场?
【问题 2】 电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简单、快捷地判断空间中是否存在电场?
【问题 3】 要研究电场,必须在电场中放入电荷。无论放置什么样的带电体都可以吗?
【问题 4】 试探电荷q在某点受到的静电力大小为F,则该点的电场强度E= 。电场强度简称 ,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为 ,符号为 。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
【问题 5】 小组讨论:
甲同学说:“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可知,E跟F成正比,E跟q成反比。”
乙同学说:“电场强度E跟q、F无关。”
请说出你们小组的观点。如果以檢验电荷q的带电量值为横轴,它在电场中A点受到的静电力F为纵轴画出直角坐标系,你认为F与q的关系图线应是什么样的?
【问题6】 场强的大小和方向与放入的试探电荷有关吗?如果取走试探电荷,该点的电场强度会为零吗?
例 1 在电场中某点用+q测得场强E,当撤去+q而放入-q/2时,则该点的场强( )
A.大小为E/2,方向和E相同
B.大小为E/2,方向和E相反
C.大小为E,方向和E相同
D.大小为E,方向和E相反
导学案中问题1和问题2是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磁场知识,温故知新。问题3和问题4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类比联想,得到电场的性质,并提出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问题5和问题6是知识的升华,要求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出电场强度的特点,属较高要求。例1是用来巩固所学内容。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也就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使学生更有信心,也就有了课堂上的心理安全感。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查阅、讨论、思考等,他们就有机会对自己薄弱的地方进行充分的准备,也就会有更多的自信去面对考验。学生对于学案上的问题会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同时也学会了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做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为学生的表现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2 “学案导学”凸显学生主体,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让其他人来替代,只有学生主动获取的知识,印象才最深刻,理解才最透彻。
“学案导学”让学生在最大化地开展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实现知识内化的最大化。学生利用导学案可以有准备地、有侧重地学习,这使得学习有了目标性,学生也可以就“学案”在课堂上提问,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电场强度”的导学案中,笔者设计了“课内自主学习——探究电场线”环节,片断如下:
【问题1】 小组讨论: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初中时学习了磁感线,那么,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什么特点?
【问题 2】 小组讨论:电场强度是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的?
【问题3】 学生实验: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能模拟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吗?(盛在容器中的蓖麻油,头发屑,电源)
【问题4】 小组讨论:通过实验,你看到了头发屑排列成的形状,请问电场中真的存在这样的线吗?
【问题 5】 小组讨论:电场线的定义是什么?你能概括电场线的特点吗?
【问题 6】 小组讨论:两条电场线在空间能相交吗?为什么?
本例以导学案为脚本的教学中,无论参与小组讨论还是操作实验,学生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并且很顺利地掌握了电场强度的概念与电场线的特点。
“学案导学”的教学能够较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超乎寻常的表现也会给老师以启迪, 同时也给老师带来惊喜和快乐。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在展示中发展,这也成为物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 “学案导学”肯定教师引导,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内外因有机统一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学案”是把内外因结合起来的“媒介”。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指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知识。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仍然负有监控的责任,要在关键的时候对学生的方向性错误提出自己的意见,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例如:在“电场强度”的导学案中,笔者设计了“课内自主探究——电场强度的叠加”环节,片断如下:
【问题1】 矢量的合成遵循什么定则?举例说明。
【问题2】 如图1所示,图中P点的电场强度怎么求?
【问题3】 如图2(a)所示,真空中,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的点电荷相距r,则:
(1)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的场强多大?
(2)由O沿中垂线向外场强如何变化?
(3)中垂线上关于O点对称的两点B、B'场强有何关系?
(4)两点电荷连线上场强有何变化?
(5)两点电荷连线上关于O点对称的两点A、A'场强有何关系?
【问题4】 把问题3中电荷改为等量同种电荷,如图2(b)所示,电荷量均为+Q,上面五问的答案又是什么?
例2 如图3所示,M、N为两个等量同种电荷,电荷量为+Q,在其连线的中垂线上的P点放一静止的点电荷q(负电荷),不计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电荷在从P到O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大
B.点电荷在从P到O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
C.点电荷运动到O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最大值
D.点电荷越过O点后,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直到粒子速度为零
该片断设计中,问题1和问题2回顾了矢量合成的方法,问题3和问题4分别分五步分析了等量异种、等量同种电荷周围电场的特点,这五步紧密联系、环环紧扣,充分体现了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最后,通过例题巩固,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显然,导学案中通过问题进行有效引导的方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
4 教学反思
“学案导学”强调的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设计方案。所以,它既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又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教师需要做更多、更細、更深的工作去把导学案变得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性,以此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华.中学物理“问题导学式”教学的研究[J].上海教育研究,2013(6):88—90.
[2]李桂萍.学案导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4):14—16.
[3]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 (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栏目编辑 邓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