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进��
摘要:基于“自学·议论·引导”模式下学教相长的助学式课堂,理应顺应“校本、生本”的自然本真需求,构建出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校本化“助学案”,在编制和对话“助学案”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均能得到长效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学教相长;助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29-2
“自学·议论·引导”学习模式的研究是个恒常课题,且硕果频出、成绩斐然。然而,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的拓展性研究中,我们不可以拾人牙慧、东施效颦,正如陶行知先生在《试验主义与新教育》中所言及“他山之石,固可以攻玉,不同者而效焉,则未必适于中”。我们需要做的是:扎根本土课堂,坚守朴素需求;在借鉴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理性扬弃、合理取舍;紧密联系“校本、生本”特点,在课堂中植入草根元素,走自己的校本特色之路,进而促进师生间的学教相长。
“欲求常新之道,必先有去旧之方”,走校本之路的关键之一在于构建具有校本化、个性化特征的学习文本材料——“助学案”。“助学案”是一个立足于“校情、生情”的草根化知识载体,是助学式课堂四环节“自主先学、同伴互学、展示评学、精点深学”得以顺畅实施的“乡土剧本”。它没有全盘沿袭或机械复制旧时或当下的教辅资料,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含考试说明)和教材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设计编写的以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案,是学习目标问题化的载体,具有助读、助思、助论、助练、助评的作用,它注重学法指导、知识体系建构,实现了教材向学材的转变。同时,它必须对照学习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能级要求、编排次序、呈现方式及习得途径等重新进行定位、整合、建构。鉴于人生阅历的丰富度、学习历程的延伸度及心智发展的成熟度的不同,师生之间的认知力、理解力、领悟力、创造力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教师既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以师者的宏观视阈,高屋建瓴、整体把握;又要蹲下身段,从学生的微观视角出发,降低台阶、聚焦细节。所以,地理“助学案”的编写必须要严格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紧扣《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揣摩教材编写意图;解读地理文本特点;洞悉学生认知能力。不局限囿于本节点知识内容,应从知识单元、全册教科书乃至整个学习模块和学科体系去把握,理清丝缕关系,锻造还原逻辑性和系统性。其文本内容主要涵括“目标设定、自主梳理、感悟训练”等环节。
一、目标设定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努力的方向依据。美国一位潜能大师曾经说过:“成功等于目标,其他的一切都是这句话的注解。”没有目标就没有渴望成功的动力,明确的目标会成为努力的依据,形成鞭策力,激发斗志,开发潜能。学习目标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基础、思维水平、认知能力、探究意识、新知敏感度等。具体要求如下:
1.单个学习目标应精细化、具体化、个性化。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同一个知识点应设置不同的能级要求。杜绝直观“高大上”,即“起点高、目标大、形而上”;倡导内涵“白富美”,即“要求直白、不晦涩,目标丰富、不笼统,层次清美、不混乱”。
2.众多学习目标在编排次序及层次上要有能级梯度,应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3.学习目标所呈现的行为动词应精准、凝练、简洁,且能够与测试要求的能级相吻合。针对学生的个体或面上差异,可以适当作个性化调整,拔高或降低要求,真正做到“因材(學生)施教”。
4.学习目标的言语陈述要简明扼要、辞约旨丰。简单、简洁、简约,少繁冗、去堆砌、除杂糅,学生容易关注、明晰、领会学习目标的要求,学习中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旨。
现以《锋面系统》(湘教版·必修I)学习目标设计为例,笔者作如下处理:
● 了解锋面的概念和类型。
1.说出锋面的概念和类型。(基础能级)
2.说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及形成原理。(基础能级)
3.根据锋面示意图,判断锋面的类型。(基础能级)
4.根据锋面形成原理,绘制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示意图。(提升能级)
● 说明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运用锋面示意图,说明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基础能级)
2.结合实例或气压分布图,说明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提升能级)
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学习终极目标分解细化成能级要求递进的子目标,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多频率小步调“量”的行走,最终完成大步调“质”的跨越。
二、自主梳理
“自主梳理”这个环节是整个学习流程得以顺利、有效实施的基石。通过采取“知识问题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涵泳文本,梳理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助学案”不是“活动单”的流水呈现,不是“教师教案”的复制再现,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也不是问题的繁琐堆砌,而是着重体现“学”,是知识点有序且艺术呈现的载体,是学生渐次学习的抓手。以《锋面系统·锋面和暖锋》的助学案设计片段为例,笔者作如下构思:(该片段已发表于《文理导航》)
1.情境设置:观看“南通天气预报视频(近期)”及“锋面、暖锋形成过程的动态演示”。
2.阅读“锋面介绍”及“锋面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锋面?锋面上方和下方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气团?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2)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你能解释原因吗?
3.阅读“暖锋介绍”及“暖锋示意图”,思考问题:
(1)暖锋定义:气团主动向气团推移所形成的锋面。
(2)暖锋锋面上为什么能够成云致雨?
(3)暖锋符号用表示。符号之前称为“锋前”,符号之后称为“锋后”,判断暖锋锋前、锋后的气团性质有什么不同?降雨位置如何?
(4)尝试绘制“暖锋示意图”(变式图)。
(5)暖锋处于运动的状态,暖锋移动的方向与气团运行方向保持一致。描述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特征?
基于现实生活或社会的情境,设置情景问题,明确问题解决的项目现场学习任务,将传统的知识点过关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这是地理“助学案”编制的准绳与宗旨。以问题引领学习,目标指向性强,达成效果好。通过观察上述问题,不难发现,问题的设计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②问题要能够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③问题叙述语要能够引发学生产生积极且深层次的思考;④问题的言辞要精炼准确、言简意赅。
三、感悟训练
“学习感悟”是用以记录学生在“自主梳理”过程中的所得所悟所惑,是学生思维历程、心理活动的文本拷贝,也是学生进行“同伴互学”的依据蓝本,更是问题的集中点。在这里,尤其强调学生在自主梳理中疑难问题的收集归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认知上产生冲突,进而拨动脑海里的思维之弦,让问题点转变、升华为知识、能力的生长点。
“什么是训练?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叶圣陶语)。将主要、重要知识点沉潜于各类情境试题中,学生先行自主检测,了解自学效果,明晰薄弱点所在,在合作交流时就有了关注点、侧重点,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试题情境的呈现可以是多样化的,或朴素简练,或古韵溢彩,或直抒胸臆,或意境深远。以《锋面系统·准静止锋》为例,创建如下试题:
2016年6月15日下午,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学姐学哥们相聚于学校茶室,把茶叙谊、畅想未来。此时,窗外雨丝潺潺、绿树飘摇,凝望着学弟学妹们伏案、奋笔、冥思、畅论的身影,学姐学哥们百感交集,勾起对刚刚逝去中学生活的绵绵回忆……受地理老师之邀,特编制如下试题: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描写天气的诗句有很多。造成南通本地最近几天阴雨绵绵的锋面系统,在下面哪些诗词中能够觅其踪迹: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④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旧曲新唱,植入草根元素,以同龄人的口吻命题,试题清新活泼、接地气,学生有一种亲切之感,从而拉近与试题的情感距离。同时以文采意蕴作外衣,学生在体味剖析试题过程中,会受到语言美的熏染。“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倘若教者有心建构、精心营设,地理试题定不是枯燥无味的,也可以是美丽温润的,诗意涌动的。
优质“助学案”可以为“自学·议论·引导”模式下的学教相长助力,教师在孜孜编制“助学案”的过程中,也许会衣带渐宽、劳心费神,但终能于灯火阑珊处磨砺成珠、化蛹为蝶,获得拾级乃至拔节成长。同样能够让学生在解读领悟中得到“牖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的递升境界,从而臻至快乐学习、幸福学习。
有了“助学案”,学生可以跟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可以从容自学;藉此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议论交流境况。有了“助学案”,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教师引导”这个环节,助学式课堂的“引导”也被赋予更多更新的涵义和时机。学习伊始、蒙顿初开时可“引导”,以萌生兴趣、激发原动力;学习前行、疑惑懵懂时可“引导”,以排疑解惑、续接再生力;学习渐尾、仓癛厚实时可“引导”,以激扬斗志、延续后发力。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精致小文;一首首清新和悦的天籁之音;一张张美轮美奂的造物胜景;一段段启人深省的禅心慧语;一番番逻辑缜密的探因析理……一如流水、温婉流淌,恰似春雨、润物无声,一切均可寻机适时入导,为“助学案”的效度实施添砖加瓦。
“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自学·议论·引导”模式下学教相长的助学式课堂实施,亦若烹小鲜。理应顺应“校本、生本”的自然本真需求,切忌盲目地跟风,不切实际的“大刀阔斧”般革命,而应根植于助学式课堂的息壤,作出恰如其分的变革举措,构建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校本化“助学案”,进而发挥“助学案”应有的草根效应,正应先贤所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该文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自学、议论、引导”模式下学教相长的行动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