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莉莉
【摘要】不同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当代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旨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探索英语实践课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力求为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实践课 教师角色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长期以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占据着我国绝大多数的英语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很多时候处于被动参与状态,缺少自主知识建构的机会,很难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相对应的,英语实践课给学生提供了亲身锻炼的机会,增加了学生语言练习机会,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旨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探索英语实践课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力求为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一、 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吸收外部环境中的信息,并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来构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有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也有认知结构重组与改造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些数量的增加和性质的改变,儿童才得以构建并丰富和发展自身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大学生习得第二门语言的时候也正是如此。建构主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由于其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在当代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这样的课堂设计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锻炼了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全了独立个性,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精神,更具社会文化适应性。
二、 英语实践课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1.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最终的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建构主义的情景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2)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对有关情景的知识经验,如果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情景,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利用以往经验,来解释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3)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由于经验背景的不同,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差异本身正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发展,构建新的知识框架。
2.学生建构的引导者。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在英语实踐课堂中也要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较多的可理解性英语输入。以英语话剧实践课为例,教师建构出某话剧的背景知识,引导同学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进行小组协作,利用自身原有认知,发表自己对某话剧的理解,且提出可行的角色分配。小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重要作用;小组协作时,成员们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制定计划,完成任务,且在会话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核心思想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这种师生、生生的平等交流,使课堂更具动态性,当然教师在创造情景,进行语言输入的时候需要把握学生的兴趣,有张有弛,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学习效果的评估者。建构意义是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实践的最后,教师还要充当教学效果的评估者。以英语话剧实践课为例,学生在交互协作后,模仿创作-表演-总结-反思-修改,达到最终的表演效果。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协助下,通过接触不同的有效信息,深入了解话剧文化背景、学习表演技巧。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通过观察同学们的表演提出自己的建议了,对出彩的地方加以鼓励,对不恰当的地方予以改正,还可亲身演示,言传身教。
三、结论与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为英语实践课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设计原则和教学模式的创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弥补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师为主的弊端,在课堂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互动的学习氛围中,自觉建构知识体系,必能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发展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当今大学生的要求。教师在充当课堂设计者、指导者和评估者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教学的需求,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Jean Piaget,The Origin of Intelligence in the Child[M].Translated by Margaret Cook:Routledge,1997:15-18.
[2]陈金萍,吴恒,李小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0):136-137.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4]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5-82.
[5]张逸军.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有效实施微格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5,(1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