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数据新闻实践比较研究

2017-03-31 21:04甘馨月马凯张韵秋
新媒体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数据新闻比较研究

甘馨月+马凯+张韵秋

摘 要 通过比较研究“数据博客”和“数读”,通过内容分析法等方法进一步探究我国数据新闻在数据来源新闻选题可视化呈现等方面的优化改进之路。研究认为我国数据新闻应在数据来源、选题内容、报道范围、可视化呈现、团队构成、新闻生产上改进,在数据新闻制作中遵循開放意识、融合意识、嵌入意识和互动意识。

关键词 数据新闻;英国卫报“数据博客”;中国网易“数读”;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4-0001-04

以大数据为时代背景的今天,新闻行业也必将呈现一番新的景象。数据新闻便是新闻在大数据时代的产物。2009年英国卫报开创“数据博客”,成为国外数据新闻较早的一批实践者,中国网易“数读”栏目建立于2012年,是国内较早一批数据新闻的实践者。因此选择国内外数据新闻的先驱者作为本文的比较研究对象,分析了两者从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发布的数据新闻。

英国卫报“数据博客”中收集的数据为笔者联系卫报编辑,根据编辑提供的检索方法在谷歌中检索得到的所有该时间段内“数据博客”的新闻,共计191篇。笔者联系了网易“数读”栏目编辑,其整理了一份该时间段内“数读”栏目发布的新闻,由于“数读”一个大标题下的新闻有时并没有内在联系,笔者在整理新闻数量时按照单个主题统计。共计148篇。本文以此数据采取全部抽样的方法进行分析。

1 两者间的比较分析

1.1 数据来源

两者的数据来源中政府、社会组织及企业的占比都较高。由于政府数据可信度较高,容易获取,成本较低,所以选用来自政府的数据较多。专注于大数据的收集挖掘整理的企业出现,其数据值得信赖且拥有数据较多,媒体亦开始倾向于花钱购买自己需要的数据进行新闻制作。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博客”中数据来源于自身媒体调查的占比最高,这不仅源于其有强大的编辑团队合理的分工,也因为众包新闻等模式的运用。“数读”仅有0.5%为自行调查数据。中国数据新闻的尝试者多是无采编权的网络媒体,这使得数据新闻的数据来源主要依赖传统媒体,其常用数据多为二手数据,不但数据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考究而且使得国内的数据新闻在广度、深度、时效性及原创性上大打折扣。此外“数据博客”已和社交媒体开始合作,随着社交媒体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这将是媒体获取原数据非常便捷的渠道,值得媒体好好利用。而两者的数据来源中都有未标明出处的数据来源,数据的权威性有待考察。媒体应该重视核对数据来源,标明数据出处。

1.2 选题内容

“数据博客”和“数读”在选题方面都比较倾向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类,原因部分在于这几方面数据都较多且较好获得。就笔者在与“数读”编辑的访谈中得知,“数读”新闻选题一般以新闻热点为根据,以内容本身价值和数据对观点的支持力度为标准。数据在数据新闻叙事中占主导地位,所以数据是否可获得成为能否完成新闻报道的主导因素,许多数据新闻往往是先获得可用数据,从中发现选题,最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报道。此外,观察数据可知,“数据博客”比“数读”选题范围更广,“数据博客”其他类型报道占比高达23.56%。而“数读”在法治选题方面没有涉及,其他类型的选题数量也较少。

1.3 报道范围

两者在对国外的报道中,都对美国格外关注,这与美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分不开。就两者的报道范围来说,都更为关注国外,笔者就报道范围为何外国较多的情况对“数读”编辑进行了访谈,编辑解释其报道倾向国际是因为国内外数据开放程度的区别,国外发达国家的数据更容易获得。而《卫报》的报道一直都比较偏向国际,无论是其纸媒还是新媒体均如此,这与其高端市场的主流大报的定位有关。

1.4 可视化呈现

两者数据新闻都是以静态表现形式为主,“数读”甚至都是静态表现形式来展现新闻。在笔者与网易“数读”编辑的交流中得知“数读”较少用动态交互式表现数据新闻原因在于这种形式成本较高且周期较长,有时也因为选题的限制。在强调与受众互动性的当下,数据新闻的表现形式应该由静态图表新闻转向动态交互式新闻。

1.5 团队构成

“数据博客”与“数读”的团队构成上也表现出不同。卫报数据新闻团队由十几个人组成,擅长于新闻、计算机及美术领域。网易的数据新闻团队则由6人组成,4人是正式成员,2人为实习生。网易数据新闻团队建设则有欠缺,其数据新闻团队人员较少且分工不够精细,不能满足数据新闻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形式,其整个流程对从业者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因此国内培育数据新闻的合格人才十分必要。

1.6 新闻生产

笔者还观察到在数据新闻使用范围上,卫报和网易也出现了差异,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已经不局限于“数据博客”这一个板块,已融入平常的新闻报道。说明国外数据新闻已经有常态化的趋势。而网易的数据新闻还集中在专门的栏目里。此外,“数据博客”在新闻制作方式上也有其新的形式,如众包模式。众包模式即媒体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及收集方法,然后发布任务领取的帖子,用户可以领取其中一部分任务,媒体最终将数据集中分析呈现。虽然国外的众包模式已经运用得比较多,中国也有《钛媒体》进行模仿,但是许多媒体依然不适应将报道内容向受众全盘托出,众包模式在国内发展并不顺利。

2 我国数据新闻的优化路径

2.1 解决“数据难”问题

2009年从美国开始掀起了政府数据开放的浪潮。中国政府也在为开放数据而努力,国家统计局建立了国家数据网等。但我国开放数据与英美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沈浩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公布的数据大部分还是报告和报表,不能以数据的形式查到,因此也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工和挖掘。我国应积极制定政府数据开放政策,努力迈向信息公开时代。当代开放数据的意义不仅是满足公民的知情权,更在于让生产资料、生活数据自由地流动起来、全面应用起来[1]。而某些领域的数据则被互联网巨头们依靠其自身技术便利所独有。例如,百度拥有公众出行数据,淘宝掌握着网民消费数据等。新闻媒体应该积极谋求与网联网巨头的合作,创作出有深度有特点的数据新闻。此外,媒体应该对数据持有开放务实的心态,不仅积极建立媒体自身的数据资源库,亦可利用外部数据环境对自身数据资产进行扩充。

2.2 扩展选题内容,平衡报道范围

对于我国媒体而言,数据来源是影响选题内容及报道范围的原因之一。但除此之外,媒体的编辑应该树立平衡原则,报道范围上的内外平衡,选题方向上的内容平衡。这样才能提升媒体品质,拥有更廣泛的受众群体,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在我国数据的开放程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的今天,编辑需具备数据敏感,提升数据挖掘及数据分析的能力,在各方面的选题中找到隐藏在数据中的新闻点并进行报道。数据新闻只是新闻呈现的一种方式,所以它应该遵循新闻选题的规律,重视选题价值的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2]。

2.3 多元创新的可视化呈现

人的大脑有一半以上的神经元与视觉有关,而人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中,60%以上是通过眼睛得到的[3]。“数据博客”可视化的手段不断丰富,如数据地图、时间轴、坐标系图、气泡图、社会关系网络图、文字云等。而国内大部分的数据新闻仅仅停留在静态图表的层面上,交互式动态图表非常少。网易“数读”栏目,报道方式统一为:可视化图表+文字。其可视化表达一般是通过颜色搭配,图案设计及不同图表类型给受众以视觉冲击。国内的可视化水平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但在模仿过程中国内的数据新闻可视化大量出现重复的图表元素,缺乏独创性。在国外已经开启动态交互式数据新闻时代里,我国数据新闻媒体不能因为成本高周期长等原因停止对数据新闻的探索。不过在强调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当下我们更该清醒,我们不能为了可视化而做新闻,应考虑新闻是否适合用可视化手段表达。

2.4 建设优秀数据新闻团队,培育专业人才

我国数据新闻的编辑大多来自传统媒体,所以形成互联网思维,数据思维,图表思维十分重要。编辑应当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数据素养,学习数据分析的基本技术。此外,在媒体内部也可实行“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养模式[4],积极开办专业培训营,解决数据新闻专业人才急需的问题。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开设数据新闻有关的课程,教育培育专业人才是解决数据新闻专业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希望有更多的高校能加入数据新闻的相关课程,承担起为传媒行业培育优秀人才的责任。一个较为完备的数据新闻团队专业一般包括选题策划、文字记者、摄影摄像记者、数据编辑、美术编辑、版面网页设计、电脑制图等方面的工作人员[5]。而“数读”的数据新闻团队只分为文字编辑和设计师,缺乏对数据做深入挖掘,新闻过于表面没有触及更深的意义。国内一些数据新闻团队还存在临时组队的现象。

2.5 增强受众参与感

在人人都是记者,人人手里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互动性成了网络的重要特征之一。国内的数据新闻只能做到一键分享至其他平台,互动渠道单一。而卫报开设“开放新闻”栏目,方便网民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理解。卫报甚至在其“数据商店”里介绍数据新闻的制作方法且发布用户制作的数据新闻,此外,还选取受众感兴趣的选题,运用“众包模式”使受众参与到数据新闻制作中来。“数据博客”前总编罗杰斯说过,“一些巨大的文件,统计数字或者文字报告,媒体自身根本干不了什么事情,只有众包可以帮大忙。”众包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数据带给媒体的巨大压力,让受众实实在在参与到新闻中来,增加与受众的互动。我国媒体也应该积极探讨如何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做更好的数据新闻。

3 我国数据新闻发展应具备的意识

3.1 开放意识

在信息时代,开放及共享信息是互联网的基本特性。只有拥有开放意识,才能更好地拥抱互联网。卫报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开放透明的信息环境。政府应该开放数据,各媒体间的数据库也应该共享,这样才能在丰富的数据中发现更好的选题,做出更精彩的新闻。

3.2 融合意识

社交媒体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掌握了人们大量的数据。新闻媒体应该保持开放融合的心态与社交媒体进行合作,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数据新闻创作,这样才能使新闻更贴近人们,为人们所喜爱,并且原数据也更能体现客观性原则,维护媒体公信力。此外,互联网各类平台发展如此迅速,新闻媒体不能再死守自己的阵地,懂得取长补短。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更要加强与其他平台的合作,建立立体化的传播渠道。

3.3 嵌入意识

数据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或许可以不再以单栏的形式存在,它完全可以分散到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去。这样既可以让更广泛的受众接触到数据新闻,有利于数据新闻的推广,且传统新闻与数据新闻混合报道也能够调节受众阅读的兴趣。

3.4 互动意识

互联网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互动性,新闻媒体通过与受众的互动可以利用大众的智慧,深度分析挖掘数据,与受众共同制作出精良的作品。在互联网时代下,互动不仅能获得受众的好感,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也有利于提高媒体制作数据新闻的水平及媒体的影响力。

4 结束语

本文对于数据新闻的研究也仅仅只是冰山一角。但是通过“数据博客”与“数读”的比较研究,能够从中看到我国数据新闻与国外数据新闻的差异,探究出数据新闻还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向。在比较中也可以发现我国数据新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融媒体的日益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数据新闻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迪莉娅.国外政府数据开放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9):91.

[2]徐贝勒.我国数据新闻发展现状[J].新闻研究导刊,2015,6(22):133.

[3]宋绍成,毕强,杨达.信息可视化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研究领域[J].情报科学,2004,22(1):16.

[4]刘银娣.欧美数据新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出版,2016(1):49.

[5]张宁.大数据时代职业新闻工作者专业素质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5:43.

猜你喜欢
数据新闻比较研究
国内网络数据新闻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