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永红
[摘要]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当今丝绸之路文化业已成为东西方进行和平友好交流的友谊和象征符号。在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丝绸之路丰富的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丝绸之路沿线经济建设的强大文化依托,因此其对于在国内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国际上实现各国共同繁荣的世界梦,进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而积极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4-0010-04
丝绸之路①起始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和政治、文化交流通道。丝绸之路,简称为丝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China - meine Reise - Ergebnisse)。
当前,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面前,对丝绸之路的未来发展应该有新的思考,培育新的观念,进而研究新的发展战略,寻找新的发展路径。②因此,深入细致地解析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投入精力挖掘丝绸之路的当代价值,对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中国梦,加强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进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特质的产生,如果把它放到社会学的视野中去考察,我们都不难发现,这些现象、特质都是该民族生活生存经历和精神、心理磨砺的体现。③丝绸之路的缘起、发展,以及由此而联系到互通有无、民族迁徙、使节往来等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的作用下,形成了丝绸之路的多种混合型文化内涵。它既有江河文化的因素,又有草原文化的因素,同时还有海洋文化的因子。因此,阐释丝绸之路的文化就是阐释中华民族错综复杂的多样性的人文性格。
(一)友好和平
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开始进行和平友好的交流。在此期间,虽然有過纷争和战乱,但其主流是东西方之间友好和平的交流。西方通过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地传来艺术、科技知识和各种宗教,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④中国的工艺技术,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地传向西方,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历史上,当然还有很多和平友好交流的事迹。其中,玄奘西游加强了中印之间友好和平的文化交流。他万里迢迢去天竺寻求佛法,搜集佛教典籍,进行翻译和讲说,同时撰写《大唐西域记》,为东亚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打下了基础。鉴真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日本,弘传佛法。鉴真东渡促进了唐朝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因此,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也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友好和平的交流通道。
总之,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赋予了丝绸之路友好和平的文化内涵。同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发达、领先的巨大文明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代中华持主动权的对外文化交往,其基本的性质是和平的。⑤因此,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和平友好交往的文化符号、文化象征和文化旗帜。
(二)开放交流
丝绸之路开通后,虽然有过闭关自守的短暂时期,但从整体上看,基本保持了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开放交流。因此,丝绸之路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就具有了开放交流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特质。以下是历史上丝绸之路开放交流的主要朝代和典型人物。
秦汉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东西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进入初始阶段;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进入活跃阶段;宋元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东西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往进入频繁时期。期间,张骞、班超、甘英、大秦王安敦、鉴真、玄奘、遣唐使、马克·波罗等历史人物在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过程中都曾经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通过交流,大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丰富了各国的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
所以,从秦汉时期开始,历经隋唐时期,再到宋元时期,从整个历史上看,丝绸之路的和平友好的开放交流时期仍然占据历史的最长阶段,开放交流也占据了历史的主流。
(三)兼容并蓄
历史上,最能体现丝绸之路兼容并蓄文化内涵的朝代是唐朝。唐帝国也以自身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地对待外来文化。唐代长安居住着很多外国移民。据记载,唐长安城中有至少有5座祆祠,其中4座在西市附近。在西市以北不远坐落着城中唯一一座基督教堂,该教堂隶属于东方教会。⑥最能说明兼容并蓄这一现象的还有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访等历史事迹。
另外,以莫高窟佛教艺术和藏经洞文物为代表的敦煌文化和艺术,是在丝绸之路千余年发展演变的背景下,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种文化不断交流融汇,进而创新,形成的古代人类文化、艺术硕果。“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王国,往往对各种宗教和文化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它们互相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⑦它们的兼容并蓄,不仅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古代中西方多元文明交流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于现代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古代丝绸之路兴盛和繁荣发展的一千年,促进了古代东西文明的交流,催生了公元4至14世纪的敦煌莫高窟735个洞窟和窟内45000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尊彩塑。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丝绸之路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内涵。在一定意义上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民族融合的道路。在这条商贸通道上,人们交流的不只是商品、思想,还包括生活习惯、生活艺术等各种民族文化。
(四)互利共赢
丝绸之路这条通往西方的国际通道,打通了中国文化首次外传的道路,将沿途的各个国家联系起来,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连结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⑧
丝绸之路为中亚、欧洲地区带去了中国先进的冶铁技术,为中亚带去了先进的水利灌溉技术。冶铁技术的广泛传播推动了民族融合及各民族的广泛交流,而其最大的意义是对生产力的促进和提高。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东亚强盛文明的一个象征,而且在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东西方在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真正实现了共同进步和互利共赢。在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古代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丝绸之路沿线各国都曾受惠于中国先进的物产、工艺、科技和政治文化思想。同时,随着南亚和中国及波斯地区的贸易活动日趋频繁,印度南部的商业景象异常繁荣。⑨西方一些物产和珍禽异兽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亚、中亚、乃至欧洲的很多物产、工艺、宗教、艺术等都纷纷传入中国,大大丰富、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
还有,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⑩因此,丝绸之路上的这些经济、文化交流使东西方出现了互利共赢、共同进步和发展的局面。
(五)开拓进取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本身就具有开拓进取的意识和精神。其中,张骞、班超、甘英、玄奘、鉴真、郑和等著名历史人物为加强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勇于冒险和开拓,其开拓进取的意识和精神成为丝绸之路开拓进取精神的典范。下面我们就对张骞和班超的开拓进取事例作一扼要介绍,以此来进一步印证丝绸之路所蕴含的开拓进取的文化内涵。
张骞是古代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杰出的探险家、旅行家和外交家。他前后两次出使西域,长达17年,行程万余里,沿途历尽艰险,备尝辛劳。11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方后世之人,将他誉为“中国哥伦布”。我国古代也有张骞“凿空”的说法,两者意思差不多,都是开创新纪元。12
汉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脅迫西域各国出兵,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镇抚西域各国。直到永元十四年(102),班超才从西域返回洛阳。班超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这些历史人物,丝绸之路上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得以发扬和流传。
丝绸之路上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孕育了丝绸之路丰厚的文化内涵,它也是孕育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根基和灵魂。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还是中国软实力的有机构成部分,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当代,我们要充分继承和发展其在历史上形成的文化内涵,坚持世界文化多元性和互补性,坚持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经济繁荣贡献其应有的文化特质和文化精神。
二、丝绸之路的当代价值
文化是一种持久而强大的力量,可以说文化既是我们经济建设的起点,又是经济建设的终点。文化价值具有深远性、潜在性等特征。因此,我们要大力挖掘丝绸之路文化的当代价值,这对于我们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一)丝绸之路是建设和推进“一带一路”的文化依托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3年10月3日,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习近平又提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就是当下我们经常提到的“一带一路”。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13
许多政要和学者也提出了要依托丝绸之路沿线丰富的文化资源,调动各方力量,从而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历史上,丝绸之路主要存在于和平时期,而且商品和文化的交流带来了共同繁荣,因而这个文化符号的内涵可以归结为和平、友谊、交往和繁荣。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政府借用“丝绸之路”这个文化符号向世界传递了一种理念,这就是“和平、合作、发展、共赢”。14因此,丝绸之路理应成为我们建设和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文化依托。
还有学者表示,丝绸之路的文化旅游资源是“一带一路”独一无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源,可以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资源里寻求产业发展的突破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资源理应成为中国建设和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文化依托,理应为中国和世界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丝绸之路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文化动力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中国梦,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资源赋予我们的和平友好、开放交流、兼容并蓄、互利共赢和开拓进取精神,就是我们不断取得事业进步、梦想成真的强大文化动力。
文化兴国、文化强国从来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金字招牌。15坚定地走文化兴国和文化强国之路,就必须在继承发扬我国丝绸之路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血脉,大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内涵品质,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世界认同度,在与西方文化的抗争中不断巩固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展示中华文化的强大生机与活力。1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我们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充分挖掘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的文化依托和文化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目标奋勇前进。
(三)丝绸之路是推行和平外交和改革开放的根基底蕴
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理应成为我们推行和平外交和改革开放的文化根基和底蕴。在继续大力开展政府外交、政党外交的同时,我们要积极挖掘丝绸之路的文化底蕴,大力开展同世界公民社会的文化交往活动。
和平外交政策的文化根基和底蕴也是丝绸之路所形成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质。丝绸之路是用文化资源做桥梁,谋求中国和世界其他文明和平共处、共同进步、共同繁荣。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继续推行和平外交也体现了丝绸之路所蕴含的文化根基和精神。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的文化根基和底蕴,同时可以归纳为历史上丝绸之路所形成的文化内涵和特质,尤其是丝路文化的开拓进取和互利共赢精神,更应该成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文化根基和底蕴。
(四)丝绸之路是冲出亚洲和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旗帜
时至今日,世界上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而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民认同和接受、赞赏中国丝绸之路文化的精神实质。所以丝绸之路是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一面醒目的中国文化旗帜。
由于丝绸之路文化内涵中的和平友好、互利共赢和兼收并蓄等精神成为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文化旗帜。也由于在經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我们在物质文明上逐渐赶上了世界。所以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文化大国的崛起,及其与之伴随的必要的文化自觉和文明担当。17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主要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消除“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的消极影响。如果走出去的文化和国人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18
因此,丝绸之路的开放交流、兼容并蓄等文化内涵就成为我们走向世界的潜在的文化性格,丝绸之路理应成为我们展示大国风采、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文化旗帜。
(五)丝绸之路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文化灵魂
习近平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动地呈现了中国的“世界梦”,是继“新型国际关系”后推出的又一重大国际关系理念,超越了历史上大国争霸的“零和博弈”窠臼。19“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复兴中的大国在新形势下对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和规划。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就为我们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做好了铺垫。
当下,我们应该以丝绸之路赋予的时代精神为理念,继续传承丝绸之路精神,展示当代中国繁荣昌盛之风貌,走出泱泱大国责任之风范,走出东西方对话的和谐之路,突破民族与地域的概念,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并且大规模地将丝路文化所具有的国家软实力内涵辐射到欧亚大陆。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丝绸之路做出定义:“商品交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和东西方对话之路。”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真善美。因此,丝绸之路文化也是我们给予世界的精神食粮和终极关怀,它既是我们的起点又是我们的终点,而且也是我们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灵魂。
总之,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潜力巨大,对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建设、文化交流、社会发展繁荣以及促进各国文化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丝绸之路文化的当代价值为我们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提供了文化基础,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文化灵魂和文化旗帜;同时进一步挖掘和发扬丝绸之路的当代文化价值,也表明了我们对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持久魅力日臻完善和不懈追求;对中国和世界而言,其最终的文化关怀是要我们在国内实现“中国梦”,在国际塑造“世界梦”。
三、结语
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文化发展进步的文明史。我们理应继承和发展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道路上走出新的文化风采,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持续繁荣,是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持久魅力的积极人格象征。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理应都是文化。因此,丝绸之路不仅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友谊之路,也是当代中国走向世界、塑造未来,实现中国梦和塑造世界梦的根基和旗帜。
由此,丝绸之路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就是作为一个文化旗帜和文化符号,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繁荣。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爱和善良能超越一切,又能把一切激活。20因此,丝绸之路文化昭示我们:中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中国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深层动力、旗帜和依托只能是文化。总之,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也将塑造和主宰人类的未来。
[注 释]
①丝绸之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除了陆上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本文是用丝绸之路的广义。
②段京肃、段雪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力的传承与发展》,《当代传媒》,2016年第1期,第39页。
③陈惠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特质及其当代意义》,《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2期,第68页。
④钟青:《丝绸之路探源》,《唯实(现代管理)》,2016年第1期,第36页。
⑤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23页。
⑥[美]芮乐伟·韩森著、张湛译:《丝绸之路新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190页。
⑦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32~333页。
⑧王红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及其意义》,《丝绸之路》,2010年第8期,第34页。
⑨[英]彼得·弗兰科潘著,邵旭东、孙芳译:《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64页。
⑩卫思宇、张永军、李骊明:《论新丝绸之路》,《西部大开发》,2013年11月,第91页。
11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2页。
12郑彭年:《丝绸之路全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5页。
13陈君:《上合峰会:共促务实合作》,《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9月,第45页。
14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5 期,第539页。
15牛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金田》,2014年6月,第378页。
16张书林:《试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理论建构》,《学习与实践》,2013年第6期,第52页。
17郭广银:《走向世界的中国伦理》,《伦理学研究》,2013年第3期,第18页。
18葛剑雄:《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世纪》,2012年1月,第66页。
19阮宗泽:《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世界梦”》,《国际问题研究》,2016年第1期,第21页。
20余秋雨:《何谓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