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勤
摘 要:数感指的是对数字的感觉,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数字的敏感程度较低,难以发现数学运算的规律,数学水平因而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当务之急是培养小学生的数感,使其能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4.040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此时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数感,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并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各类问题,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的数学人才。
一、在比较理解中形成数感
要想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需要学生对数字保持较高的敏感程度,对数字有个明确的概念,将不同的数字放到一起时可以迅速的按照特定的顺序将数字排列好。比如,0.5,20%,1/3,1,2.0,这几个数字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为什么?请按照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排列。学生需要先化简,再比较,在化简的过程中就训练了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又如,0.5是小于1的,那么2.0和1相比哪个大?为什么它们都有小数点,数值相差这么大呢?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判断数字大小,进而逐渐掌握数字的规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感和验算水平将大有助益。
二、在運算教学中培养数感
数学离不开计算,通过大量的数学运算能够快速的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口算、笔算、心算等。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运算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口算为例,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1000以内的加减法,了解九九乘法表的正向和反向应用,然后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比如,375+267+125=?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学生会得出767,一般来说是先让375和267相加所得结果加上125就可以得到767。但是这种计算方法的运算量较大,同时我们知道375+125=500,用500+267可以迅速得到结果767,比顺序相加的方法要简单,所以在计算之前要先观察,寻找简便算法,无形中考查了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再如,求解0.05*7.5*2的积。这是一道小数乘法运算题,通过观察发现0.05*2的得数为0.1,0.1*7.5=0.75,这也是一种简便算法。这样训练可以使学生对数字的认识更加深刻,运用起来也会更加灵活,能够显著提高数学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在实际操作中强化数感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我设计了以下操作活动:
(1)做一做:学生动手制作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教师制作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具体感知。
(2)摸一摸:摸摸制作的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3)量一量: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测量计算橡皮面、课桌面、黑板面的面积。
(4)找一找:找一找自己身边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体。
(5)估一估:估计自己书包面、课本面、教室地面的面积。
通过以上一系列操作活动,学生获得了亲身感受,并学会利用直接经验去测量、计算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四、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与众多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数字,比如手表、日历、电话等,还会遇到许多的数学问题,比如行程问题、买卖问题、生产问题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来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使学生不自觉地由数字联想到生活,从而建立数感。以行程问题为例,家里和学校相距2千米,走路的速度是4km/h,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km/h,如果8点钟开始上课,小明走路和骑自行车分别需要几点从家里出发?这是一道包含了时间和行程的综合问题,需要学生先计算行程时间,再观察手表得出结论:走路到学校需要30分钟,骑自行车需要12分钟。然后,教师要让学生看手表,算一算8点之前的30分钟和8点之前的12分钟分别是几点。学生会看到数字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从而在生活中逐渐增加对数字的关注度,数感也会慢慢形成。
五、在实践运用中领悟数感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数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数学的精髓,形成良好的数感。比如带领全班学生到植物园春游,已知学生人数为36,门票为20元,有两种购买方案,一种是8人套票,需要130元;一种是5人套票,需要80元,哪种套票更合适?为什么?经过计算和比较学生会发现第一种是600元,第二种是580元,所以第二种更合适。教师应该经常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根据现有经费研究活动方案,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数感,也可以让学生亲近自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再如,班级要购买篮球和排球共10个,篮球70元一个,排球40元一个,班费共有520元,怎么买比较划算。因为全都买篮球需要700元,全买排球需要400元,买4个篮球,6个排球需要520元,按照数学思维来说全都买排球比较划算,还会剩余120元。但是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还需要考虑到班级的实际情况,有些学生喜欢篮球,所以篮球是必须要购买的,再考虑到班费金额有限,因此篮球数量只要在4个以内即可。这道问题将数学与生活实践巧妙的联合起来,学生会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数字的作用,认识到数学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还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从而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心身边的数字,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六、结语
众所周知,数感的培养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教师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小学生抓起,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将数学融入到生活实践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形成逻辑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够灵活应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日后的数学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立凯,杜先存.小学生数感培养的高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64-65.
[2] 罗远连.小学生数感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5(3):80-81.
[ 责任编辑 杜建立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