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条龙的传人

2017-03-30 02:50
新传奇 2017年50期
关键词:蚌壳龙的传人濮阳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因为《龙的传人》,形成一股强烈的“龙”文化热。不过,在此曲传唱两岸之前,没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中国人成为“龙的传人”,其实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找寻民族图腾的产物。

濮阳是一座刚过而立的城市,但要论历史底蕴,中国没有哪座城市比得上它,因为1987年在这里挖掘出了中国最早的龙,距今约6500年。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称,它是故宫七万条龙的祖先。而它的发现者、时任濮阳市文化局副局长孙德萱则认为:“咱们濮阳的龙是商、周以来历代龙的直系祖先……在商周以来,出土的龙的图案都跟咱们濮阳出土的龙很像。”

横空出世的“第一龙”

不过,2002年后进入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的“中华第一龙”,严格来说没有留下任何后代,因为商周时代的龙还十分原始,形象与我们熟悉的龙差别甚大,而濮阳出土的中华第一龙,一出生就风华正茂,除了头部看上去像是长了角的霸王龙外,其身体、尾巴、爪子数,与明清时期的龙造型一致。

1988年《中原文物》第一期的一则考古简报轰动全国: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濮阳市文物队发掘出三组墓葬中的蚌壳动物堆塑,这些动物堆塑十分生动,甚至有“龙”。这让即将进入戊辰龙年的中国人为之一振。

此前濮阳市文物队在西水坡遗址挖了半年。1987年5月,当地修建西水坡水库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遗址。但西水坡遗址只是个普通的史前聚落,出土的文物、遗迹十分普通,甚至连墓葬常见的陶器都没有。唯一让人眼睛一亮的就是三组奇特的蚌壳动物堆塑。1987年6月17日,市文化局副局长、考古工地总指挥孙德萱听到蚌壳堆塑后赶到现场,他坚信其中一个是龙,现场还挖出一具人骨,龙的历史在这一刻被刷新。

这个编号M45的墓中,仰身的中年男性骸骨两旁各有一蚌壳动物堆塑。左侧的显然是龙,它呈曲折的长条状,有四趾爪,头部有角、须,吐着舌头,尾部是典型的明清龙尾开花状;右侧的是虎,四腿猛兽,吐着舌头。遗骸脚下还有一个三角形堆塑和两根大腿骨组成的勺子状图形。另外两组堆塑则在距离这座墓不远的灰坑中。

濮阳蚌塑龙被认定为“中华第一龙”,是中国龙图腾的起源

濮阳的考古发现迅速在《文物》《华夏考古》《人民画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文汇报》等报刊杂志上转载发表,“国内外”震动。1988年7月,濮阳市专门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组织的专家,在西水坡遗址现场开会。大家认为这是1921年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后,中原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而蚌塑龙更被认定为“中华第一龙”,是中国龙图腾的起源。

“中华第一龙”的竞争

然而,1980年代是“中华第一龙”辈出的年代,濮阳西水坡的蚌塑龙并不是唯一的“中华第一龙”。

1980年,山西襄汾就曾出土过“盘龙纹”陶盘,据估算距今4500年。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的龙纹黑陶也有3400年的历史。更著名的当属内蒙古赤峰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和C形玉龙,它们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在龙的形态上可以和商代龙纹接轨。

1994年,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更是出现了强劲的竞争者。这条“中华第一龙”同样是堆塑的,只不过是石头而非蚌壳堆砌而成,它距今达8000年,显然,远在古代濮阳人首次创造出龙的两千年之前,阜新查海的先民们就已创造过一次龙,并且同样是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龙。

但在激烈的“第一龙”竞争中,濮阳西水坡蚌塑因为在被发掘时就自带“豪华套装”,它可以在中华民族与其他古老文明的古老竞赛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濮阳第一龙的蚌壳标本C14测定距今达6500年,而且是龙、虎组合出土,解释的空间十分巨大。后来任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的李学勤随即撰文,将龙、虎堆塑与中国后来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文化联系起来。

更重要的是,时年29岁的考古学家冯时认为,龙虎图像与战国时曾侯乙墓箱盖青龙白虎星图的含义完全相同,尽管曾侯乙墓比西水坡遗址晚出4000年。而且墓里还有最早的“北斗”——遗骸下方人腿骨与三角形蚌壳堆组成的图案,这将中国天文学的起源从过去的公元前1000年提到公元前4500年。

必须强调的是,据学者们推测,墓葬里那具没有任何陪葬物的骸骨,很可能是华夏民族祖先之一的颛顼——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主义者曾推算黄帝纪元起于4609年前,但这次发现表明,黄帝的孙子颛顼生活在6500年前。

在多重光环加持下,濮阳的“中华第一龙”不仅于1995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还进入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辽宁阜新的“中华第一龙”最后只能黯然被保护性回填。

除了上述因素,濮阳的蚌塑龙能坐稳“中华第一龙”宝座,还因为阜新查海遗址的龙形堆塑和红山玉龙显得太过原始简单,而濮阳第一龙则最接近现代龙纹,它拥有明清龙纹最显著的龙角、龙舌、龙爪、龙尾,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它就是清代龙纹穿越到了新石器时代。

为中华民族寻找的图腾不止“龙”一种

濮阳的中华第一龙出现的正当其时,八十年代的中国因为《龙的传人》,形成一股强烈的“龙”文化热。

不过,在侯德健的歌曲传唱两岸之前,没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中国人成为“龙的传人”,其实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找寻民族图腾的产物。

图腾,原本是欧美人类学者在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土著部落中观察到的一种文化现象:土著部落用动物、植物等自然物体标识自己所在的氏族,进而以此为符号组织不同氏族之间的婚姻关系和亲属制度。此后,人类学发展出了一系列有关图腾和亲属制度的理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图腾主义退潮之时,中国图腾主义却兴盛起来。中国学者引进图腾理论有着民族救亡的考虑:中华民族必须是世界上需要被平等对待的民族,若要被平等对待,那么别的民族有什么我们就要有什么。中国学者眼中的图腾,已不是氏族亲属关系的标志,而是团结全体民族,抵御日本侵略的大旗。时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的黄文山就认为,图腾文化乃全世界共有的现象。然而他又曲解了图腾理论,将盘古、女娲、黄帝、炎帝甚至大禹都视为图腾,此前大禹被顾颉刚已经解释为一条类似蜥蜴的虫,这正是“龙”的起点,故而黄文山也就认为龙是夏代的图腾。

当时为中华民族寻找的图腾不止龙一种。林惠祥在《中国民族史》中认为,所谓“华夏”,就是“花族”的自称,正如西羌从羊、北狄从犬,东貉从豸、南蛮从虫,地处中央的华族自然以华(花的异体字)为图腾。但是花朵在民族凝聚力上显然敌不过巨龙。

不久,民族学、人类学的这股风潮迅速刮到中国上古史研究。当时历史学者大多引用几句国外的图腾理论后,就直接将上古姓氏中的动物名称作为中国古代存在图腾的依据。

当时龙并无超然地位,它不得不与狗、蛇、熊、羊、虎、狼一起作为上古氏族图腾的候选。

把龙提升到立国之本的是闻一多。闻一多为“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开出的药方是《伏羲考》。这篇长文的目的就是要把之前泛滥的上古图腾归到一个特定的图腾名下,以实现“团结救国”。

既然上古民族的图腾多以现实动物为依据,那么兼具多种动物特征的“龙”,自然是象征民族团结和中华奋起的最好选择。

猜你喜欢
蚌壳龙的传人濮阳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河边寻宝记
龙的传人诗人作品选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濮阳实践”
蚌壳里的珍珠
为打赢濮阳蓝天保卫战贡献人大力量
龙的传人
濮阳: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落地有声
关掉白天
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