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鑫
浙江是特色小镇的发源地,这种由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被称为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2015年9月,中财办主任刘鹤一行到浙江调研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表示特色小镇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符合经济规律,注重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比较优势和供给能力。同年1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办《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
2016年10月1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浙江杭州召开特色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广特色小镇建设经验。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经成功完成了两批79个特色小镇的创建工作。而特色小镇也为浙江这一年的经济转型贡献了巨大力量。拿杭州而言,2015年,浙江省杭州市GDP达10053亿元,成为国内第10个万亿元级城市。
据统计,2015年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新入驻企业达3207家,完成社会投资超过1500个亿。在众多支撑杭州发展的引擎中,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栖小镇、贸易小镇等特色小镇作为杭州市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色小镇之所以在浙江省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浙江是全國经济大省、私营经济强省、消费经济强省,关键是块状经济特征十分明显,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具备特色小镇发展的一切根植性条件。
第二,吴越文化体系魅力不断彰显,名胜风景强省优势突出,文化及旅游根基深。
第三,以浙商群体为代表创新拼搏的精神,是全国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特色小镇正式他们施展拳脚的优质空间,他们创造了浙江如今的辉煌,他们更有创造未来的实力。
因而,浙江实践赋予了特色小镇全新的内涵。特色小镇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是浙江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举措,俨然已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
而PPP方面,随着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PPP政策的密集颁布以及各省市PPP项目的不断推出,我国的PPP市场也已正式进入到大规模运行阶段,由此带来了城市开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旅游文化、养老医疗领域政府治理、财政管理、商业模式、开发机制、投资机制、金融机制的全面革新。未来将有数万亿级规模的项目将引进社会资本,而PPP也将成继土地财政、融资平台之后新一轮地方基础设施资金的重要来源。从发展上来看,特色小镇的建设与PPP的结合必将逐步普及并绽放异彩。
为推进特色小镇与PPP模式的进一步融合,帮助特色小镇项目投融资单位了解新常态下国家重点鼓励的项目、领域、政策和模式,解答PPP投融资模式存在的困惑与难点,分析筛选各地特色小镇优秀招商引资合作项目并提供咨询、融资服务和推荐合作伙伴,提高PPP项目合作和特色小镇的对接与运营成功率,中国房地产杂志社、浙江省首届特色小镇展示会组委会决定在3月中旬联合举办“2017特色小镇+PPP高峰论坛”,此外,“浙江省首届特色小镇展示会”也将同步盛装启幕。
据了解,此次论坛从开放、共享的理念出发,结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部署,汇聚特色小镇建设以及PPP相关行业官、产、研、学诸类权威部门、机构、专家、实操团队,从各个层面探讨解决投融资途径、盈利模式、同质化避趋、运营管理、配套资源对接等现实问题,将与参会各方共同总结学习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融汇PPP助力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深度思考,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协同政府、企业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携手推动特色小镇开发+PPP的一体化发展。
作者系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