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
今年两会期间,特色小镇话题很热。“特色小镇”概念也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总理指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其实,特色小镇之热始于半年前。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2020年前,将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至此,国家及地方性扶持政策层出不穷,一波接一波。
2016年10月,住建部《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公布了127个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同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住建部、农发行发布《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2017年2月,住建部、国开行发出《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在政策强力推动之下,特色小镇建设迅速如火如荼,可以预见,未来4年将是特色小镇的快速发展期。
嗅觉敏感的房企自然也瞄准这一时机,将特色小镇战略提上日程。例如,华夏幸福未来三年在环北京区域、长江经济带以及珠三角区域等核心城市内部以及周边布局百座特色小镇;碧桂园已经启动产城融合战略,计划在五年内投资千亿,在全国建设数个智慧生态科技小镇;绿城将以农业或文化等产业作为主导,深度整合教育、医疗、养老、园区服务等跨界资源,在城市近郊形成一個完整的城镇化解决方案……
诚然,特色小镇在房地产界已然成为房企转型发展的新方向,更为企业创新发展搭建了新平台。然而,“一哄而上”的特色小镇也难免出现某种程度的“变味”。
笔者以为,培育特色小镇要把握节奏,避免平均主义和摊大饼式推进。应集合资源要素,重点建设示范小镇,尽快发挥引领作用。
培育特色小镇要因地制宜,应该更多把行政权限下放给特色镇,让其根据当地特点自主支持创业,不宜对特色小镇提时间上的硬性要求。
培育特色小镇要警惕打着特色小镇旗号复制过去的产业园区模式,搞新一轮房地产热。特色产业应该是特色小镇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忌为了“特色”而“产业化”,亦或是把仅有的产业化虚张声势成“特色化”。
总而言之,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差异化发展,对地域相近、产业相同、定位相似的小镇择优选择,避免同质竞争。要在细分领域占领制高点,优化产业生态圈,打造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