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浪平先生《咏柳》赏析

2017-03-30 23:15
东坡赤壁诗词 2017年1期
关键词:咏柳老先生

柳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独特的、丰厚的情感积淀。作为一个中国人,只要有一点点文化品味,一点点文化修养,他就会在“柳”的飘舞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千年情韵;在“柳”的诗词画卷中,品味到非同寻常的独特美感。当我们听到“柳”音,看到“柳”字,我们的心情就会诗意起来,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幅情思悠悠、春意绵绵的美丽画卷,情难自禁地神思飞扬起来,神往起来。肖浪平先生的这首曾获《湘潇书画诗词社》全国命题限一先韵征诗大奖赛一等奖的《咏柳》诗,就充分地展现了他的才情和艺术品味的不凡。

诗的首联,开句吟及“翠楼”,原指怀春女子的妆楼、绣楼。语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丈夫远去,相思切切,一次次浓妆等待,却是一次次伤心失望,心爱的人没有归来,登楼远望,看到的是柳丝飘扬,春风荡漾,莺啼婉转,花开鲜艳,这人啊,哪里不曾愁啊,恰是愁肠百结啊!诗中的一个“上”字,一个“悔”字,就将少妇的怀人之情,尽溢眼前。白居易《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一个“减”字,该是何等的情重!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岸,晓风残月。”长条折尽,别离难耐,美好的春天,在离人的眼里,竟是如此地晦暗、伤心,妆重何待?柔柳无言。只有,去、去、去了。

诗的颔联,则化用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和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首诗都是千古名诗,肖老化用得恰到好处,一下子就将“柳”的诗意,“柳”的春光,展现无遗,柔情万种,清亮明丽,拳拳绿意,随风吹来。

陶渊明老先生是中国历史上最爱柳的人了,其名作《五柳先生传》,道出了他的人生旨趣: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因穷愁潦倒而自贱,安贫知足;不惟功利而趋炎,淡雅旷达,求得精神上的富足。“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达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精神自觉和人格的自然。在诗的颈联里,肖老先生以陶公的精神,为人生的价值坐标,随着年龄的渐长而自觉、而神往。可见肖老先生的淡泊志向。

章台,古长安的一条街名,非常繁华。十里章台,这条街古时有十里路长。这里是指章台柳,典出唐天宝年间,诗人韩翃(音hóng)羁滞长安,结交了一位好朋友李生。李生有一爱姬柳氏,善谈谑,善歌咏,艳绝一时,人称“章台柳”。柳氏十分钦慕韩翃的才情。韩翃也十分倾心柳氏的才艳,两人有相见恨晚之慨。李生知道后,遂成友人之美,将柳氏慷慨赠翃,并解囊资助三十万金玉,让二人成婚。翌年,韩翃登第,遂归昌黎省亲,暂将柳氏留长安。适逢安史之乱,两京沦陷。为避兵祸,柳氏剪发毁形,寄居法灵寺。此时,韩翃被淄州节度使侯希逸留用为书记。到肃宗收复长安,韩翃才有机会派人到长安到处密寻柳氏,并同时携带一囊碎金和一首《章台柳》的诗。柳氏捧金大哭,遂写了一首《杨柳枝》答赠。

原诗《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答诗《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其痛切心情,溢于言表,哀之叹之。

尾联起句,出自王维的《阳关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熟悉《阳关曲》的人,自然就明了送别的况味。这再来一杯酒的丰富情感内涵,千秋如斯,常饮常新,永远鲜活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一曲《阳关三叠》,一曲《送别》,如泣如诉,如痴如醉,柔婉美好的旋律,永远扣动着中国人的心灵。“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柳在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歌曲里,永远飘漾在在中国人的心上,而他清瘦的身影,亦永远行走在美丽的中华大地上。诗如其人,人如其名,看了弘一法师的肖像,再与肖老先生比照,不曾想二人酷肖,一样的清癯,一样的闲淡,只是一个入了法门,一个绝了情门,都是如此地非同凡响。肖老先生年轻时爱上了一位红颜知己,后因家庭原因,未能成婚,肖老哀伤至极,终身未娶,如此痴人,才得以如此痴境。诗至极处人至痴,感天动地亦感人。名利多了,何以得诗?入了至俗,何以脱俗?凡病该可医,惟俗不可医。凡事该可耐,惟俗不可耐。要想得诗之高境,心之高境才是真。

诗之收句,一看就知,得于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岁月沧桑,人生苦短。多少英雄都被雨打风吹去。一壶浊酒,笑谈千秋,伤感的是过往,希望的是未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永远的送别,永远的折柳,永远的中国梦,永远的华夏古韵。

肖老先生的《咏柳》,全诗句句用典,典典与柳相切;恰到好处,不着雕痕;思路清晰,一气呵成。艺术造诣精湛,将千古与柳相关的文化信息,都融入到本诗之中,脉脉毕肖,字字珠玑,确不失为一首绝佳的仙品。惟显不足的是,全诗极少个人的经验情怀,典典都是历史的再现,除了“五株陶宅随年近”,勉强能与诗人的经历有些相关外,余之诗句,看不出个人灵魂的跃动。这不失之为诗之缺憾。不过瑕不掩瑜,单就咏柳而言,确为不凡之作,是为上品。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咏柳老先生
咏柳
咏柳
100万只猫
咏柳
咏柳等
有我在,你怕啥
有我在,你怕啥
年 轻
才七十岁
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