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胡昌亮 武士勇 张费 李红云 王从阳
【摘要】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其预后与治疗方案之间关系。方法:选出85例稳定型心绞痛作为本研究主要对象,前期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抗缺血、调脂、ACEI制剂、改善心功能等常规药物治疗,并根据情况调整血糖、血压。后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后期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未给予综合康复治疗。随访1年,观察1年内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症状、心绞痛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以及心力衰竭症状的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死亡情况及其再次入院情况。结果:研究组45例中,有10例(22.2%)再次入院,对照组40例中有18例(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后期配合落实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防止心肌梗死症状、心绞痛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以及心力衰竭症状出现,同时还能降低再次入院率,对于提升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 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
doi:10.14033/j.cnki.cfmr.2017.6.0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6-0107-02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乏力等,严重时可引发心律失常,甚至是心功能的衰竭等症状,最终危及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的质量,所以要及时进行救治。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救治工作中,在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其预后,还需配合落实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此次为评定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应用价值及其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8月-2015年8月,选取8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患者行或不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期待能提升其预后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2年8月-2015年8月因稳定型心绞痛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出85例作为本研究主要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后期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排除了不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者),年龄60~73岁,平均(67.50±2.25)岁;25例男性与20例女性;病程为1~6年,平均(3.30±1.05)年;
15例(33.33%)腹型肥胖患者,15例(33.33%)高血脂患者,16例(35.56%)糖尿病患者,15例(33.33%)高血压患者,
16例(35.56%)有吸烟史,13例(28.89%)有饮酒史。对照组40例未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年龄为61~78岁,平均(68.20±2.03)岁;24例男性与16例女性;病程为1~5年,平均(2.70±0.61)年;13例(32.50%)腹型肥胖患者,13例(32.50%)高血脂患者,12例(30.00%)糖尿病患者,13例(32.50%)高血压患者,13例(32.50%)有吸烟史,12例(30.00%)有饮酒史,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研究所选患者疾病标准符合WHO拟定的诊断标准[1],经诊断后已确诊;此次研究已得到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已配合签字;患者无合并慢性肾功能异常;无合并胃黏膜出血或者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并未出现出血倾向或者恶性肿瘤。
1.3 方法
两组前期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抗缺血、调脂、ACEI制剂、改善心功能等常规药物治疗,并根据情况调整血糖、血压。后期两组均按常规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宣教冠心病防治知识,要求患者适度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确保日常生活的规律性等。研究组45例后期给予综合康复治疗:(1)客观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与病情恢复情况,向患者重点介绍疾病发生机制、治疗措施、后期综合康复治疗重要性与实践程序等信息[2],让患者配合和接受综合康复锻炼指导和健康指导。(2)在对血压值、心电指数严格监护的条件下,指导患者定期进行机体锻炼,以中等强度為标准,频率是每周3~5次。(3)运动方式主要有柔韧性锻炼、有氧运动以及阻抗运动等,每次持续运动时长为30.0~90.0 min,坚持时长为3个月。(4)将康复运动次数控制在25~36次,并予以定期随访,每月1次,若患者病情出现异常反复现象,还需对其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再合理调整康复治疗方案。(5)引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以腹式呼吸方案为主,包括四肢锻炼、扩胸锻炼、弯腰锻炼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具体包括腹式呼吸训练以及缩唇呼吸训练等,频率为2次/d[3]。(6)向患者宣教接受心理行为疗法的重要性,嘱咐患者保证肌肉组织的松弛性,防止不良情绪出现,以改善其心理障碍程度,有助于缓解病情。
1.4 观察指标
给予所有患者随访1年,观察1年内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症状、心绞痛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以及心力衰竭症状的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死亡情况及其再次入院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45例中,有10例(22.2%)再次入院,对照组40例中有18例(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3 讨论
韩呈武等[4]发现,冠心病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病多因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致心肌的缺血、缺氧或坏死。一般而言,心理压力过大、血脂水平出现异常、腹型肥胖、吸烟史较长、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等均属冠心病危险性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老年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5]。当前,临床上对于老年冠心病的治疗,除了对症治疗外,更多医师强调重视患者后期康复治疗,通过对患者血脂水平进行严格控制,在提升其生存质量的基础上,使其精神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6]。
康复治疗属综合性治疗措施,集合生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社会治疗等措施为一体的治疗方案,强调在加强疾病预防的基础上,于病发后落实康复措施,通过鼓励患者改变日常生活方式,在严格用药的同时,提升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笔者实践发现,冠心病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后,如果能配合落实亚极量运动,同时配合进行心脏康复治疗,不仅能使其运动耐力得到提升,而且还能够提升机体氧代谢能力,从而改善其远期疗效及其预后水平[7]。不仅如此,通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向患者宣教疾病康复知识及危险因素自控措施与管理技术,以提升其疾病防控能力,督促患者逐渐改善其不良生活方式,按照医嘱要求按时服药、按时复检的基础上,配合医师加强康复锻炼,通过合理搭配饮食,同时加强院内康复治疗、院外康复治疗等措施,从而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防止心肌梗死症状、心绞痛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以及心力衰竭症状出现,并且避免患者再次入院,甚至死亡,进而进一步提升其预后[8]。此次研究组45例中,1年后有10例(22.2%)再次入院,对照组40例中有18例(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有1例(2.5%)患者死亡,研究组中未出现死亡患者。此外,研究组内出现心肌梗死症状、心绞痛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以及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数量比对照组少(P<0.05)。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于后期配合落实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防止心肌梗死症状、心绞痛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以及心力衰竭症状出现,同时还能降低再次入院率,对于提升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擎,杨坚,范利,等.监控下持续靶强度有氧运动对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有氧代谢能力和体质指标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2):183-188.
[2]桑林,刘卓,郎芳,等.“太极康复操”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4):3957-3958.
[3]朱秀華,袁玉芹,李松,等.有氧康复运动训练联合心理治疗对PCI术后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调节作用[J].广东医学,2014,35(23):3676-3678.
[4]韩呈武,侯来永,孔晶,等.有氧康复运动疗法对冠脉成形术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泛素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6):564-568.
[5]梁婷,都冬梅.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1):1155-1158.
[6]白杨,肖瑜琦,修建成,等.冠心病患者对安卓系统心脏康复风险评估软件应用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8):2507-2509,2512.
[7]张守琳,刘兆政,唐正菊,等.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1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2):157-159.
[8]孙佩伟,李运田,宋成运,等.运动康复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长期随访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5):491-495.
(收稿日期: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