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娟+林常青
摘 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开始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固定成本或者沉没成本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而产品或企业的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概念直到2006年才出现,鉴于其对出口贸易稳定增长的重大意义,大多数文献开始采用生存分析法对各国产品或企业的贸易关系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此,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方面对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及启示,最后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存分析;贸易持续时间;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3.018
0 引言
传统的实证贸易理论常常关注“谁参加国际贸易,以什么进行贸易,什么时候发生贸易以及为什么会发生国际贸易”,但是通常并不关注“国际贸易的持续时间”,当国家之间发生贸易时,他们的贸易时间将会持续多长。Besedesˇ and Prusa(2006a), Besedesˇand Prusa(2006b),Besedesˇ(2008),Nitsch(2009)等人均从产品层面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时间进行经验研究,研究发现大部分贸易关系非常动态,频繁地进入或退出市场,导致了大部分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都非常短暂,Besedesˇand Prusa(2006a)指出在美国的进口贸易中超过50%的贸易关系仅仅生存一年,而接近80%的贸易关系的生存时间少于5年。进口贸易产品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至4年。
到底该如何解释出口企业频繁进入与退出国际市场,进而导致贸易关系持续期较短的现象呢?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来解释该现象,但是近年来为了探讨贸易关系的动态性,已有大部分国内国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国家基于产业层面、产品层面甚至企业层面的进出口贸易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经验研究,基于经验研究结果,他们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贸易关系持续期较短的现象。
1 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研究内容
1.1 进口贸易关系
最早将生存分析法引用至国际贸易领域进行进口贸易持续时间研究的学者是Besedesˇand Prusa(2006),他们采用1972-1988年T7分位以及1989-2001年HS10分位高度细分的产品层面数据对美国进口贸易持续时间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其中位持续时间非常短,仅为2-4年,并存在负的时间依存性,即如果一国的一种产品或一个企业能持续出口或进口超过几年,那么此后它在出口或进口中失败的风险将会下降,因此很有可能今后将很长一段时间持续出口或进口。Hess and Persson(2011)利用1962-2006年EU-15个国家从140个非EU国家进口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欧盟进口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仅为1年,几乎60%的贸易关系在第1年之后就结束了。陈勇兵等(2013)基于HS6分位产品层面中国进口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进口持续时间的中位值为1年,均值为2.26年。
1.2 出口贸易关系
对出口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研究稍晚一些,Besedesˇ and Prusa(2007)使用UN-COMTRADE数据库中SITC 4位數的数据研究了46个国家出口的持续时间,他们把46个国家划分为5个地区:依次为东亚、加勒比地区、中美、南美和墨西哥,结果发现出口的中位持续时间仅为1-2年,且地区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而言,出口生存时间明显要更长,其二,从1975年发展而来的2003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关系的生存时间比发达国家更短,许多发展中国家新的贸易关系很少能持续两年以上。因此,如果发展中国家延长出口的持续时间,将会极大地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Besedesˇ(2012)研究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其成员国加拿大、美国以及墨西哥三国出口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三个成员国之间互相出口的贸易关系的危险率反而将下降。何树全(2011)采用生存分析模型对1989-2008年中国出口到美国农产品高度细分的HS-10分位贸易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该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很短,平均生存时间为3.9年,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年,同时分析了贸易持续时间和初始贸易量的相关性。陈勇兵等(2012a)开始基于企业层面的高度细分的贸易数据采用生存分析法对中国出口持续期进行了深度分析,研究发现持续时间均值不到2年,中位值为3年。
无论是进口贸易还是出口贸易,其持续时间的研究过程中,关于数据的选取以及数据的不同处理方式的选择将会影响持续时间。例如,Besedesˇ and Prusa(2006a)中既有TS分类、HS分类,还有SITC分类。HS分类为产品分类,SITC分类为产业分类,因此HS相比SITC分类而言更细化,也就是说SITC分类下的数据为加总后的数据,从其贸易持续时间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HS分类的产品层面数据相比SITC分类下的产业层面数据,其持续时间明显更短。几乎所有关于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研究都证明了负的时间依存性的存在。
2 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研究方法
关于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目前采用的计量模型包括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层的Cox模型、扩展的Cox模型以及离散时间Cox模型四种。在Hess and Persson(2010a)指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研究存在三大弊端之前,多数文献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经验研究,之后,大部分的文献开始对该模型进行改进,例如分层的Cox模型以及扩展的Cox模型,国内的研究基本上采用离散时间Cox模型进行分析。
2.1 Cox比例风险模型
Cox模型首先由Cox(1972)提出来,并由Besedesˇ and Prusa ( 2006b )最早运用于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其基本形式为:h(t,X,θ)=h0(t)exp(xθ),在该表达式中,协变量X表示影响贸易持续时间的因素,θ为待估计的系数,h0(t)为基准的危险率,即所有危险因素为0时的基准危险率,它随时间而变化但与协变量无关,且假定它与h(t,X,θ)呈比例。h(t,X,θ)为个体在协变量X的影响下在时刻t的危险率。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有两个特别的优点,其一,对其生存函数分布的特征未做要求,另外,其基准危险率是不确定的,可以为未知。Cox模型通过对危险率的估计验证各因素对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程度,若估计出的危险率大于1,则表明该因素的存在将提高危险率,从而缩短贸易持续时间,反之则反之,等于1则表明该因素对贸易持续时间没有影响。鉴于Cox模型的严格假设,在Besedesˇand Prusa(2006b)之后,多数的文献开始对其进行改进,形成了分层的Cox模型以及扩展的Cox模型。
2.2 分层的Cox模型
Besedesˇ (2008)最早提出采用分层的Cox模型对影响美国进口贸易的因素进行研究,其改进后的表达式为:hs(t,X, θ)=hs0(t)exp(x θ),其表达式和其基本表达式类似,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无论是待估计的危险率还是基准危险率都有一个s的下标,表示分层的意思。Besedesˇ (2008)中按照地区以及1维SITC产业的不同进行分层,基准危险率不仅随时间变化而且在各因素的不同层上也是不同的。这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比例危险的严格假设不成立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分层的Cox模型对其影响因素的验证与Cox模型的验证并无二致。在Besedesˇ (2008)之后,Nitch(2009),Stefan Bojnec and Imre Ferto(2012)也相继采用分层的Cox模型对德国进口贸易持续时间以及欧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2.3 扩展的Cox 模型
Fugazza and Molina(2011)曾采用Schoenfeld残差法对比例风险假设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拒绝了假设,尤其当随时间变化的协变量包括在模型中时,该假设的有效性更弱。因此Fugazza and Molina(2011)在Cox模型的使用上从另外的角度进行了改进,他们采用了Schoenfeld残差法对比例危险的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对拒绝该假设的变量引进与时间依存变量的交叉项到估计模型,从而构造了扩展的Cox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估计。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分层的Cox模型还是扩展的Cox模型,对其影响因素的验证与原始Cox模型的验证并无二致。
2.4 离散时间Cox模型
Hess and Persson(2010a)提出使用连续时间Cox模型分析贸易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是不恰当的,并分析了其三大原因,第一,该模型在处理许多贸易持续时间的节点问题时,将会导致系数估计的偏误及标准差,第二,其很难恰当地控制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因此会引起错误的时间依存性和参数估计的偏误;第三,Cox模型在使用时必须满足比例危险的理论假设,使用扩展的Cox模型虽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需要估计大量额外的参数。鉴于此,Hess and Persson(2010a)提出使用离散时间模型来分析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首先,离散時间模型能解决贸易持续时间的节点问题,其次,离散时间模型可用二元因变量的方法进行估计,并能在现今主要的软件中轻松操作,这在计算上也比连续时间模型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模型中已包含众多影响因素,一旦仍有影响因素包含在了误差项中,并导致误差项与解释变量相关的话,将导致参数估计的偏误,而离散时间模型能容易地拓展来解释不可观测的异质性。最后,通过使用离散时间模型,我们能较容易地放松比例危险假设。基于以上原因,在这之后,几乎所有的文献均采用离散时间模型来进行经验研究。离散时间模型的提出在计量方法的选择上取得了突破,为今后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方法,也为各国研究贸易持续增长提供了基础。
3 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研究结论
从2006年以来,各国学者开始从国家特征、市场结构特征、产品特征以及企业特征等角度对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影响尝试进行了经验研究,也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3.1 国家特征
3.1.1 引力变量
最早将引力变量用于研究国际贸易的是Tinbergen(1962),他使用地理距离以及经济总量研究分析了其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并得出了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与他们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的结论,至此,大多数文献也将其他类似于地理距离以及经济总量的变量定义为引力变量,这来自于物理学中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Fugazza and Molina(2011)也将地理距离,内陆化,共同边界,共同的语言以及殖民地联系这些引力变量引入到原始的Cox模型,扩展的Cox模型以及Probit模型中,并得出贸易双方之间的地理距离与贸易的危险率成正比,与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成反比,共同的边界以及共同的语言以及殖民地联系与贸易关系的危险率成反比,与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成正比,内陆化对贸易关系的危险率影响在不同的模型中表现不一致。
3.1.2 国家环境
贸易双方之间的国家环境包括汇率变动、贸易成本、关税水平以及国家风险等,Besedesˇ (2008)曾将实际汇率水平、贸易的交通成本引入到Cox模型中,研究了其对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的影响。文中使用各进口国对美国的汇率水平作为指标进行估计,得出进口国对美元贬值,将降低该进口贸易的危险率,延长其进口贸易的持续时间。而贸易的交通成本将提高贸易关系的危险率,缩短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Hess and Persson(2011),陈勇兵(2012b),陈勇兵(2013)引进实际汇率水平变动因素,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针对关税水平对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影响早在Besedesˇ and Prusa(2006b)中已经被研究过,并得到了关税水平与贸易关系的危险率负相关,与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正相关的结论。
Besedesˇ(2012)对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出口贸易持续期的研究中引入了经济风险变量,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反,经济风险与贸易关系持续期成正相关,即经济风险越大,其贸易关系持续时间将会更长。陈勇兵等(2012a)将国家风险变量引入模型,得到了国家风险与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负相关的结论,说明了企业出口到较高风险的国家或地区,双方贸易更容易中断。这与之前的结论并不一致。
3.2 市场结构特征变量
市场结构特征变量包括产品进口来源国的数量、市场份额。Nitsch(2009)在对德国进口贸易关系持续时间进行研究中,将市场结构特征的各种变量对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这些变量的估计系数均为正相关并且显著,这些变量包括进口总额、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出口商的数量以及德国出口总额。陈勇兵等(2013)考虑到中国进口市场结构特征的不同将对中国进口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将每种产品的进口来源国的数量、从1个进口来源国进口1种产品的总额占该产品整个中国进口的市场份额、进口总额以及是否为双边贸易加入到研究当中,结果发现,除了进口来源国数量、市场份额以及双边贸易对中国进口贸易持续时间产生正的影响之外,进口总额对中国进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也为正,这一结论与Nitsch(2009)得到的结论相比,更加肯定了市场结构特征变量对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
3.3 产品特征变量
在大多数文献中,将影响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产品特征归纳为产品初始贸易额的大小、产品单位价值的大小以及产品差异化程度。最早考虑到初始贸易额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的是Besedesˇ and Prusa(2006),采用初始贸易额对贸易持续时间进行加权处理,得到了经过加权处理后的贸易持续时间更长了,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初始贸易额对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Besedesˇ (2008)开始正式引进初始贸易额对其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进行经验研究,结果发现,初始贸易额越大的产品,其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就越长。之后,大量的文献在对贸易关系持续期进行经验研究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初始贸易额作为影响变量。
对产品单位价值大小的引进最早的应该是Nitch(2009),他除了引进初始贸易额作为产品特征变量之外,还采用了產品的单位价值以及产品的替代弹性两个产品特征变量,得到了产品的单位价值变量与贸易关系持续期成正比的结论,邵军(2011)、陈勇兵等(2012b;2013)等得到的一致的结论。原因解释为产品单位价值越高,意味着产品复杂度越高,产品可替代性弱,因此贸易关系持续时间较长。
自从Rauch(1999)根据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将产品分为差异产品、参考价格产品以及同质产品之后,大多数的文献都将其作为影响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变量进行研究,最早的应属Besedesˇ and Prusa(2006b),他们通过使用Rauch and Watson (2003)搜索成本模型研究了差异化程度以及初始贸易额对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影响,差异化产品应该有较小的初始贸易额,贸易持续期也应该较长,而对于每一种类产品而言,初始贸易额越大,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就越长,原因解释为同质产品与差异化产品在搜寻和投资成本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之后,大多数的文献也添加了产品差异化程度作为影响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变量,有部分文献对其原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3.4 企业特征
企业特征变量包括企业的出口国数目及出口产品种类数量、企业规模、企业成立时间、企业生存率、外资参与程度、是否存在双向贸易等。
Roberts and Tybout(1997)最早引入动态的probit 模型来分析1981-1989年哥伦比亚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的进入和退出决策类型,他们的模型中,每个企业在退出出口市场之前必须支付固定成本,在进入之后,企业仅需要承担变动成本,他们引入虚拟变量来控制企业过去的出口现状,显示其出口历史的类型。Benard and Jensen(2004)使用了一个线性概率框架来研究美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中沉没成本的大小和作用。这两篇文献都选择了企业的历史特征对企业选择进入和退出决策的影响进行研究,当时并没有提出贸易持续时间的概念,也没有从企业的其他特征探讨对进入和退出决策的影响。
Holmes,Hunt and Stone(2010)最早对企业按照规模大小进行分类,从而对不同种类企业持续期的决定因素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两种类型企业的贸易持续期受企业特征以及宏观经济变量等的影响并不同,微型企业的初始规模扩大时将对其贸易持续时间产生负的影响,而中小型企业刚好相反。与以前的研究不同的是,发现企业所有制特征并不是影响企业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外资企业之所以具有更长的持续期来自于其成立规模,而并不是由于其所有制。
Esteve-Pérez et al(2013)采用生存分析法对1997-2006年西班牙企业的贸易持续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出口现状高度持久时,企业与目标国之间的匹配却是非常动态的。研究得出,企业的贸易持续时间不仅受企业异质性的影响,同时还受出口目的国的异质性影响,同时还发现,在低风险的国家,企业生产率以及规模都对企业的生存时间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在高风险的国家却做不到。但是,信息的溢出效应以及企业内的交易将对其出口贸易持续期起到促进作用。
陈勇兵等(2013)采用离散时间生存分析模型考察了中国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该文也对企业进行了分类,分类的依据包括地区以及所有制,在此基础上除了采用Esteve-Pérez et al(2013)中企业规模、企业成立时间、企业生产率、是否外资参与,是否存在双向贸易等变量之外,还添加了企业出口的初始贸易额、企业的出口目的国的数目及出口产品种类数量以及是否为国有企业等企业特征变量。结果表明,企业层面的特征会对持续时间产生显著影响。
4 研究展望
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仍然是集约边际的主要推动力,而集约边际又是出口增长最具影响的推动力,因此现今对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尤为重要,从21世纪以来大多数的国内外学者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先使用生存分析法对不同国家产品或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估计,得到了产品和企业的贸易持续期短的结论,并发现了负的时间依存性特征,鉴于贸易关系持续时间对于出口稳定增长的意义,大多数的文献开始从国家层面、市场结构层面、产品层面以及企业层面特征对产业、产品、企业的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方面对其进行了梳理及评价,得到了诸多有价值的结论及启示。
经验研究的结果为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及警示作用,例如Esteve-Pérez et al(2013)指出,如果不加选择的对所有类型企业采取出口促进政策,那么很有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因为不同类型企业的贸易持续时间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或者受到同一因素相反的影响。另外,Besedesˇ and Prusa(2006b)指出,差异化产品的进口贸易持续时间相比同质产品而言更长,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出口商应该专注于出口差异化产品而放弃同质产品呢?这也为出口促进政策提供了警示作用,但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将成为贸易持续时间后续研究的内容之一。
大多数的文献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产品或者企业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远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论框架。现阶段鲜有文献对其各种因素对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研究,而只有掌握了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各项贸易政策,促进贸易稳定增长。因此对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将成为贸易持续时间研究将来工作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陈勇兵,李燕,周世民.中国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及其决定因素[J].经济研究,2012,(7):48-61.
[2]陈勇兵,钱意,张相文.中国进口持续时间及其决定因素[J].统计研究,2013,30(2):49-57.
[3]Besedesˇ,T.,Prusa,T.J.Ins,Outs,and the Duration of trade[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6,39( 1) : 266-295.
[4]Besedesˇ,T.,Prusa,T.J.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Duration of US Import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6,70( 2) : 329-358.
[5]Besedesˇ,T.,(2012).The Role of NAFTA and Returns to Scale in Export Duration[J].CESifo Economic Studies Conference on Measuring Economic Integration.
[6]Esteve-Pérez, Francisco Requena-Silvente , Vicente J. Pallardo? -Lopez.The Duration of Firm-Destination Export Relationships:Evidence from Spain, 1997–2006[J].Economic Inquiry,2013,51(1):15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