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与经验研究

2017-03-29 15:08:39牛颖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牛颖超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与经验研究

牛颖超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继城市化后,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可持续发展主题之一,环境治理模式的选择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高,在环境污染治理早于发展中国家,其污染治理模式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模式提供了参考.以美国为例,阐述其污染治理历程,总结西方市场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发展历程并为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借鉴.

发达国家;污染治理;模式;经验

1 引言

二十世纪,西方市场发达国家工业经济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蕾切尔?卡逊在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就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的严重损害向全世界发出了警示,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也因此率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伴随而来的是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锐减、酸雨扩大、陆地沙化、水资源污染、雾霾等问题出现越来越频繁,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综合性要求环境治理模式不断优化,逐渐由单纯依赖政府的环境治理模式向合作式的环境污染治理转变,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势在必行.但是我国目前仍存在公众参与意识不高、环境信息公开不足、环境非政府组织影响有限等问题.因此,寻找适合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才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汪国华根据西方环境治理理论与框架将西方市场发达国家环境治理模式分为政府控制型、市场机制型、社会机制型三种模式.高明、郭施宏根据相关文献,将环境治理模式分为网络治理、协同治理、多中心治理和整体性治理四种主要的环境治理模式.田千山对市场调控模式、政府强制模式、企业自觉模式和多元共治模式四种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多元共治模式是对单一主体治理模式的突破.本文则以西方市场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分析环境治理模式的三个阶段,并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借鉴.

2 美国环境污染治理历程

伴随着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20世纪初在美国底特律、芝加哥和洛杉矶这样的工业城市,其空气污染就己经比较严重.二战中的军工生产则加剧了污染的进程和程度.为此,美国公民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直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污染治理才真正开始,这一时期(1970年-1985年)通常被定义为“规制年代”,从凯霍加河大火引发水污染开始,其他环境污染问题也相继得到关注,随之便产生了美国环境局(EPA),然后一系列有关环境污染治理的规制便相继发布,尽管这些规制使得与污染相关的利益相关者认识到环境污染也是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潜在成本之一,但是这种以短期规制污染为主的行政命令式治理模式并不是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它表现出来的弊端包括财政税收压力,社会执法成本和摩擦成本的增加,不同的污染需要确定不同的控制方案等,结果导致实际效果并不显著.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1994年),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已有的治理模式并不能真正解决污染问题,一些公司和机构也不断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各种有关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主题宣传和研究机构逐渐增加,于是便产生了新的治理模式,即以环境污染预防为主的源头管理模式,例如1987年发布的《医疗垃圾追踪法》与1992年的能源之星计划,在污染产生之前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源头管理模式重点强调从环境污染问题的源头出发,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将政府与社会各界等和环境污染相关的主体通过科学的的组织联系起来,共同建立并完成环境目标,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和非营利性环境保护机构有效支持并确保了预期的环境污染治理目标的实现.然而,该模式依然存在较大的挑战:需要有效地监管并对企业和个人进行指导,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排放标准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各州纷纷通过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系统,通过与社会各界,乃至全球各个国家合作,共同探讨绿色理念,制定环境保护规则,交流环境治理经验,分区分块按责规划治理,全球性环境保护条约应运而生.各种非营利机构所制定的环境评定标准也为整体环境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提供了依据.

美国当前环境管理工作的显著成效主要源于以下几大要点:

(1)环境污染治理坚持源头管理和末端污染治理相结合的全程管理和可持续观点,既注重从源头减少污染,又要保障过程和末端污染的治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则要求不同环境问题资源共享并有效配置,保证整体环境问题解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2)行政手段和市场化手段相结合,既要有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式强制约束,又要有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化激励措施.

(3)形成多利益群体合理、理性、科学、全过程的参与机制.通过宣传和教育调动社会中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绿色发展观念,进而降低社会的摩擦和执行成本.

(4)鼓励并培育节能减排项目,提高支持力度,促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发展,建立并完善市场化的环境治理框架.

3 西方市场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治理模式

随着西方市场发达国家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读加深,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和实践形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3.1 以末端治理为基础的传统环境污染治理模式

在经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灾害之后,环境污染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种污染治理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尽管西方市场发达国家率先意识到了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早期的环境治理模式主要以末端污染治理的传统环境污染治理为主,即“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废弃物治理”单向流程的开环式系统,其目的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污染进行规制,达到最低排放标准与最大排放量限制的要求.虽然这一模式先天存在弊端,其不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但相对于以往没有环境治理措施而言,已有很大进步.然而该模式下的污染治理成本十分高昂,且不足以改变环境保护消极被动的局面,政府和大众都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3.2 污染预防为基础的事前控制污染治理模式

20世纪7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出现,并且日益严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这使得人们开始质疑环境末端治理模式的正确性.鉴于末端控制的环境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西方发达国家将环境政策的重点转向以预防为主,提出了以污染预防为基础的事前控制污染治理模式,即“资源-生产-消费-资源(再生)的反馈式流程”.事前控制和末端治理在实施的地点和成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事前控制环境治理模式资源重复利用率高,对生态环境影响小,这也是环境治理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源头上预防或减少污染产生,不仅降低了处理费用和污染转移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率资源的利用率.

3.3 综合全程管理的污染治理模式

经历多年的污染治理实践之后,人们意识到以污染预防为基础的事前管理污染治理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污染问题.虽然大多数工业企业己经为污染治理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备,但是以事前预防和事后末端治理都仅仅是综合全程管理污染治理的一小部分,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相互交错,解决一种污染很可能导致另一种污染出现,而这种效应在单独对某一种污染进行治理时很难被发现.

综合全程管理的污染治理模式不仅以生命周期为视角,审视环境污染治理过程和成效,而且重点关注是否有效平衡不同污染之间的资源配置.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兼顾经济各部门系统平衡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该系统应充分考虑经济决策、物质流通和企业生产三个方面,并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待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全过程.

经济决策的全程管理是实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全程控制的先决条件,它要求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宏观经济决策层面上将未来可能的环境污染问题控制在最低限度.物质流通领域的全程管理是对污染物(包括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全程管理,从资源开发与利用、产品开发与生产的生产管理决策到消费方式选择、消费结构调整、消费市场管理到消费后产品回收和处置的消费管理决策,对污染的流通进行全过程控制.实施企业生产全程管理是有效防治工业污染的关键,清洁生产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根本性措施,转变企业投资方向,解决工业环境问题,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综合全程管理的污染治理模式,实质上是在坚持全程管理的理念基础上,更加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强调多方面全方面的环境污染管理,从而保障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

4 西方市场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经验启示

作为发展中国家集体中的一员,也作为工业大国,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担负起保护环境,承担全球的公共责任.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工业化程度较低,资源利用率低等客观现状,加之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并不健全,中国环境管理所面临的挑战要远远多于其他国家.尽管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环境质量考核为标准,分区明责与城市环境评比为主要手段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模式,但仍然建立在以环境质量为限,约束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基础上.这种模式虽然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保障了环境目标的实现,但是在这过程中不仅忽视了政策措施的执行成本,更是忽视了限制生产与建设的机会成本,而且环境质量的考评指标作为一种硬性指标评价,缺乏灵活性.分区明责和城市环境评比,主要是为了在各大城市或地区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市场,使得各大城市之间不仅要面对硬性考核评价的约束,而且要面临来自不同城市或地区之间环境质量提高的压力,从而激发他们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上的创新和比拼.

相对来说,中国整体上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环境保护意识,但尚缺乏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包括综合的资源调配部门、有力的配套支撑体系、过硬的污染治理技术等,并且企业对污染治理设备的投入比较被动,中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更多的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手段.

5 结论

我国由于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对资源的需求和污染排放持续增加,使得水、土地、空气等环境问题凸显.通过梳理西方市场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模式的发展历程,针对我国客观事实,在坚持系统、协调、可持续的原则下提出科学合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配套措施进行了总结,所得结论如下:

(1)从美国环境污染治理历程的发展来看,美国环境治理成功的关键在于综合全程,既注重事前管理的污染预防和事中管理的污染控制,又保障了末端管理的严谨和正确.而我国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方面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国许多地方当前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以及污染防治体系总体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当前和未来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综合西方市场发达国家的相关成功经验,必须科学合理地设计适合我国未来发展需要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

(2)通过梳理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发现环境治理模式的大致经过三个历程:以末端治理为基础的传统环境污染治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事前控制污染治理模式;综合全程管理的污染治理模式.由此可以看出,人类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认知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视角也从单一到全面,减少并治理污染,保障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可持续发展.梳理不同模式下所采取的不同手段,可以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3)多元合作主体共同治理.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将部分污染工作通过市场化手段由第三方负责运营,实现更专业、更具规模、更集约、更高效的环境治理模式.另外,污染治理责任明晰也大大降低了监督成本,实现资源的更优化配置.

〔1〕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李长生,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赵海霞.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环境质量变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3〕汪国华.西方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研究[J].企业政工,2013.55.

〔4〕高明,郭施红.环境治理模式研究综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12):50.

〔5〕田千山.几种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比较[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11):56-57.

〔6〕任旭锴.北京雾霾治理:政府主导的多主体合作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24.

〔7〕王玉明,刘湘云.美国雾霆治理中的政府协作及其借鉴[J].经济论坛,2010(5):113-118.

〔8〕刘燕华,周宏春.中国资源环境形势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9〕黄采金,王浣尘,陈明义.企业环境污染的监控机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8(4):63-68.

〔10〕史镇.辽宁抚顺环境污染治理的预案与模式选择[D].辽宁:吉林大学,2012.12-13.

〔11〕姜爱林.城市环境治理的发展模式与实践措施[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4):78-81.

X321

A

1673-260X(2017)01-0064-03

2016-09-09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02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绿色中国(2019年13期)2019-11-26 07:11:00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浅析农村农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25
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主要因素及相应措施讨论
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上)
英语学习(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07
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