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 江晓生 谌述涛
实践体验 多元评估 有效规划
——高中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学校德育
■ 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 江晓生 谌述涛
有研究表明,有明确人生目标并始终朝着目标努力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人才。在新的发展时期,虽然学生自主发展的选择权变大了,但学生的选择困惑也增加了。他们缺乏生涯规划的认知和经验,不明确自己应选择什么目标或如何去选择,他们也不清楚怎样的人生目标是适合自己的。因此,要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在2017年的工作要点中也专门强调要“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发展导师制度,引导学生做好人生和学业规划”。
在近年来的德育工作实践中,学校非常重视生涯规划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直面现状下进行理性思考,做出个人所应该和可能的最佳选择,帮助他们找到自己通向成功和幸福的道路。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主要由学生参与进行的活动设计,使他们自觉地将自己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与个人的长远人生规划联系起来,以高效地完成高中阶段的自我培养计划。我们开展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设计自我、调控自我、评估自我的能力,以期他们在未来走入社会生活之后能从容地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和挑战。
依托课程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认识自我,是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前提,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一方面,学校以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在夯实国家课程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近几年来,学校共组织开发了学科拓展、艺体特色、外语特色、科技教育、生活技能等五大类50门课程,涉及理工、文史、电脑、体育、艺术、心理、生活、管理等十几个方面,使校本课程显现出多元化和序列化特点,使“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给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机会”有了文本和阵地的保障。
另一方面,学校在新生进校后,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学生自治管理组织,发挥学生会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功能,让学生设计、组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使其在活动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学校开展的学生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几乎每一项活动都有学生的参与,如社团展示活动的筹备与开展,学生装款式、校园文化景观、校歌校旗等设计都有学生参与;学校播音员、大型活动节目主持人由校级学生会干部自主组织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校刊的选稿、编辑、排版由学生社团组织完成;学生寝室由学生承包自主管理;教室空调使用规则和班级班规由班级学生会自主制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下两个校级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他们更真切地了解自我。
1.校园跳蚤市场。校团委、学生会组织的校园跳蚤市场,从调查同学需求开始,到推出符合需求的产品,采用合理的营销策略将产品销售出去并获得利润,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运作流程。学生通过整个实践活动的参与,可以充分体会公司运作中市场部、销售部、产品部等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需要具备哪些专业和非专业技能才能胜任这些工作岗位。据此,学生就会认真地思考,如果自己将来选择其中的某一岗位作为自己的职业,需要扩充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知识。作为较大型的学生实践活动,校园跳蚤市场吸引了全校80%的学生参与,学生交换的书籍、器乐、装备等物品超过800余件。
2.校园剧场。学校的“校园剧场”也是一个覆盖全校学生的大型实践活动,其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乐队专场演出、相声曲艺表演、中西合璧音乐会……这些学生自发呈现的文艺表演,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校团委主席团根据团委委员的献计献策,做出初步决策;学生会鼓励“民间”社团踊跃报名,并且提供宣传、协调等帮助;学生社团自主策划、安排、训练;班级团支部提供志愿服务;最后的演出由校团委、学生会协助场务、主持人配合完成。在一次次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形式的尝试中,学生对美的欣赏水平得到了提高,活动内容也由一开始单纯的歌舞娱乐,逐步转向对传统文化和高雅文化的追求。在这些活动的背后,需要有大量的学生志愿者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自主管理的链条也借助活动平台得以延伸,参与的学生都能获得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机会。
新生进校后三个月的校本课程培养与校园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对高中生活的节奏与要求有了相对准确的认识。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他们通过活动体验的自我评价,能及时发现自己性格与能力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并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中逐步确认自己的能力特点,进而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
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从理念到行为、从自省与他评,从不同的视角完成了探索自我的过程,逐步理清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结构、能力层级、价值观念和对外界事物的看法等这些生涯规划的关键点。学校以此为基点,重点从以下三种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对自己的多元评估。
1.成长指导手册。学校依托校本教材《成长指导手册》,组织学生更专业地认识生涯规划的理念及高中阶段学习生活的特点。学生通过回答“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和“我如何到那里”三个问题而达到规划自己生涯的目的。“我是谁?”包含了对自我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探索;“我要去哪里?”则包含了对工作、专业世界的探索,通过职业、专业的环境和内容的探索,建立将来工作、专业和现在学习之间的联系;“我如何到达那里?”则是对于决策、行动计划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教师利用班会及心理课讲授基本的概念及理念,通过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其他同学进行真诚的分享和澄清,获得同伴的反馈,从而促进学生完成对自我和对世界的初步探索。
2.专业讲座。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的实际状况,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在文理分科以及高考填报志愿期间,学校会专门组织生涯规划方面的专业讲座,让学生不仅知道专业和职业的基本名称,更能准确地识别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优势,了解自己将要迈入的专业、职业的内涵和外延。学校希望通过专业的指导,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做到适性扬才,减少败感,减少不配对比率。
3.个体生涯辅导。我们的实践表明,自我认同、生涯规划、学习压力等方面的困惑,主要缘于学生对自我不了解、目标定位不明确,无法将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连接在一起。因此,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在开放时间内会预留专门的时间接受学生关于生涯规划方面的辅导,由辅导教师作针对性辅导。如当学生报怨现在学习的数学没有用,自己将来又不从事数学专业,为什么现在还要做那么多的数学运算时,辅导教师会引导他们发现目前的学习和将来生活的连接点,让学生逐步明白学习的阶段性特点,明白当下学习与日后职业生涯的联系。教师通过对学生个体的专门辅导,帮助学生将生涯规划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高、情感世界的丰富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其中的关联有了清晰的认识,取得了很好的辅导效果。
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获取的感性认识,在多元评估的基础上获取的理性认识,最终将指导自己对未来发展道路进行预先策划和设计。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更理性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初步尝试性地选择未来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并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自己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的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确定人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动力。当然,生涯规划本质上是加强学生对自己人生的掌控能力,不是靠简单地做个计划就可以达到目的的。为了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促进工作。
1.家长的指导与激励。学校的实践跟踪数据表明,亲子关系好坏及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高低与学生自主参与生涯规划的意愿强弱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对家长来说,他们对参与孩子的生涯规划还是有很强意愿的,只是大多缺乏相关的指导能力和技巧。为此,学校在每学期都会组织开设生涯规划指导方法的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对学生生涯规划的认识和指导能力,以帮助和激励学生更准确地定位自己的人生。
2.同伴的示范与引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别的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他们之间,观念的碰撞会成为其判断、选择的重要变量。因为对学生来说,他们非常看重同伴间的评价和建议。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得到同伴的引领,获得更好的借鉴和参考意见,学校会定期组织专场报告会,将各班生涯规划做得比较好的同学向全校推介,由他们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规划内容,并交流自己面对困惑时的一些应对方法,如在追求长远发展的前提下,现阶段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如何找到奋斗的方向和精神的依托等。
3.数据的跟踪与反馈。生涯规划效果的延时性及社会性与常规的教学质量检测有一定的差异,它的很多参数不可能在短期内、在校园内完全呈现。为了尽可能地让学生对自己规划成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学校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效果、人际关系、亲子状况、个性特质等方面的情况,尽量全面地收集他们在生涯规划指导下的自我发展数据,形成每名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曲线图,以学期为单位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实现短期目标明确性和长期目标方向性的统一。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从生涯规划的视角考察学校德育工作,可以更系统地设计高中三年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廖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