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洁
(皖西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柏 洁
(皖西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阶段,肩负着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使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更为科学和规范,从而为培养创业人才的教育实践体系贡献出一份力量.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项系统性的人才培养项目,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视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融入,也要校内外力量结合使用.总之,使用各种方式和途径,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意识,也让学生的整体创业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团党委组织在第二课堂成绩试点执行办法开设时,要总结之前的第二课堂建设成果,指明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要求所有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重视第一课堂教学活动开设的同时,也要为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以期让第二课堂在具体的创业发展中占据独有的特点与优势.
本文主要概述第二课堂成绩单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作用,先简要介绍了当前社会各级对人才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求,主要是希望在第二课堂培养中让学生能在构筑第二课堂成绩体系的同时,创立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在完成上述理论知识搭建以后,通过实践参与的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育系统,以求学生能在实践中使自己的创新发展能力得到最终深化.
改革创新体制能让学生的分析、创新和表达能力得到深化和发展,其实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同时,若仅仅依靠一堂课到两堂课的时间就显得远远不够,所以就要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第二堂课.所谓第二堂课理应是第一堂课的补充和延伸,这是高校新体制改革下的人才创新培养的关键环节.改进人才培养的同时以第一堂课为补充,做好课程延伸,这已经是高校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由于涉及到的工作内涵较多,在相关工作开展时由于缺乏对应的标准制定和监督管理,致使改革中部分成果较难实施,获得成效也甚微.
那么就要借助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直观和客观性特点对这一问题进行补充,从而能强化高校体制下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前提是做好育人,将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看成是人才设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具体就业状况,开展实践创新模式,用以提升高校人才的创新规范意识.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能力建设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团组织中央的主要规定,在合理规划课程设置的情况下,能将课程设置分成5个大的模块;实践活动实际模块、创新创业模块、文体活动、工作履历等模块系列,相关文体活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深化发展,在较强团队意识的培养中让育人模式达到最优.
第二课堂的开设要求所有的内容宽泛,活动的形式不但要具有多样化还要方便和灵活,更要在学生自愿参与为主的情况下,尽量契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意识得到深化和发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是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争取从学生的角度探寻问题.开设的第二课堂由于较难受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因素影响,所以整体的课堂推进均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开展下来的,并借此鼓励课堂表现中能力和成绩突出的人才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大高校结合课程教学点现状和课堂教学情况,制定具有特色的第二课堂计划,开设相关的活动,这将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也能让第二课程教学形式在提升中,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不但能让课堂教学的目标更加清晰,也能让课堂教学模式更具体系化.
实践育人的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开设,能让“第二课程成绩单”的内涵和建设状况达到最优,通过强化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建立良好的第二成绩单管理模式和制度,最终使课程的制度在实施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如,黑龙江东方学院就是在应用科技大学试点改革的前提下,逐步开展措施让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得到深化.实践活动开设期间,学校努力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和实践意识,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以后,力争用实践创新理念,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争取为国家培养出“应用性、职业型和开放型”综合人才,让人才无论从质量还是素质方面均达到最优,从而能让学校培养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拓宽就业的深度与广度.学校为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要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制订《黑龙江东方学院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及指导教师奖励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规定,明确要求各类必修和选修课程,然后将所有的课程由团委进行统筹和规划,记录到第一课堂的成绩单之内.原则上学生开展第二课程活动可以预设4个学分,创新创业学分和社会实践都要占1个学分,这两项学分是必须要获得的学分,只有这两项学分达成以后,学生才有资格向学院申请毕业.建设以及完善第二课堂制度的内容,促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程两者相互影响,在相互作用下让两者能实现教育人才培养的本源要求.当然在进行实践能力考查的时候,需要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两者达到统一,并将所有的成绩交由教务处进行系统的规划,统一的认证,这才能在原有的教务系统平台内,开设单独的第二课程成绩管理系统,打造优质的网络平台考核办法,让第一课程能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相互统一.
第二课程成绩单的制度实施可以借助于思想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时代发展的新背景,结合时代契机,规划自己的创业实践之路.第二课程学分管理规定实施期间,通过思想引领让政治制度更加倾斜,也加大实践课程的学时量.结合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的思想动态,可以开设“旗帜教育”等主题类活动,通过思想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时代主旋律有着深入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能成才和成长.
高校范围内实施“第二课程成绩单”,不但有利于高校人才素质的培养,也能探索出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高校素质实践的优化.高校争取将第二课程成绩单与第一课堂成绩单两者结合在一起,从学术、实践等方面综合性的对学生开展评估,给用人单位全面的呈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让学生也通过两个成绩点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总之,两者的结合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在优化现有高校人才能力,提升高校人才素养方面有着积极影响.
在“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内容构建的初期,开展大学生实践教育活动模式,将传统的教育模式转为现代化的启发式教育模式,从而能让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能力得到深入发展,也能学生能深刻的了解到现代化教育模式中的精髓所在.以“创业基础”为核心开设的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对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有积极意义,创业实践活动开设之际可以将核心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时就能实现全覆盖的创业教育实践.日常教学中带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项目实践,建立课外创新培训基地,可以将学生的创新实践成果、论文和专利全部折算到课程学分中.建立创新学分累计制度,鼓励学生将创新与创业两者更好的契合在一起,最终延伸创业成果,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做到所用,最终搭建良性的互动教学机制.
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是以学生的相关活动做为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在学生自愿、主动的参加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思政素质、文化素养、心理道德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使学生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能够拥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到竞争当中.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生能够有效的增强自己各方面能力,使得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自控能力都得到加强,并呈现出4个具体的特征;第一,动手实践能力有所增强.工程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设施,尤其是学校的实验设施,再加上参加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办的实践课程,保障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动手机会,再者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适当关注和指导,实践能力变得突出.第二个特征是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兴趣变得更加浓厚.由于参加第二课堂,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以此来带动学习兴趣和氛围的提高.第三个特征是学生就业的目标性变得更加的清晰.大学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学生在充实的学习生活当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和就业的方向,能够知道自己想要在毕业之后做些什么,得到准确的就业方向.第四个特征是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变得更强.在第二课堂的相关活动中,通过创新创业交流,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增强,使学生的创造性嗯哼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变强.
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当中第二课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相关情况要做好统计和考核工作.开展第二课堂时,学生的活动记录都是利用人为方式记载,对于学分的认证分为三个等级,第一是班级认证,第二是学校认证,第三是学校相关部门的认证.在第一级认证当中,学生需要自己去填写表格进行申请,并由班委会进行审核,通过之后递交辅导员老师进行下一步的确认;第二级认证需要学校的相关部门同意并加盖公章后送教务处;第三级是教务处进行复审,合格后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认定.对于一般参与性的活动,考核方式由团委统一安排,直接给予参与者认证;对于竞赛类活动,认证依据是学生的获奖凭证、竞赛的相关文件为主.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所得到的学分须记入成绩单,获奖的项目所得到的学分可以用于代替不及格课程所需要的学分;参加活动得到的学分可以代替公共选修课所需要的学分;代替的课程由学生进行自由选择.为了更好的完成学生第二课堂的统计工作以及考核工作,需要利用科学、可靠的统计系统以及相关平台,将网络平台做为整个系统的有效载体.现在最有权威性和可靠性的便是由团中央学校部以及共青团研究中心共同开发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便在于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提供一个有效的信息化平台.通过这个系统,高校可以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活动进行模块化形式的划分、对相关信息进行发布和管理,对活动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并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对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评价和认证工作,还可以对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相关活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打造优良的考核平台,开发相关功能,使活动的参与情况、学时的相关认证工作、考核记录以及校内的相关活动通知和成绩单打印工作等等个性化的模块,实时对学生在参与相关活动过程中的经历和活动效果进行记录,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打造提供了可靠的真实数据.
在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已经成为了高校的重点教育方向.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不仅是创新的能力,还需要具有创新创业的理念和精神.第一课堂教学内容中包含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基本技能,第一课堂的开设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对第一课堂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所以,要对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有准确的判断,合理分析社会需求,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教学理念,拓展可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平台,对相关培养机制进行完善,结合第一课堂的相关教学内容,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和能力,成就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创新型人才.
〔1〕南京工业大学团委.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打造共青团工作全覆盖的有效方式[J].中国共青团,2016(06):59-60.
〔2〕陈茂嘉,姜海燕.浅谈建立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三步走”策略[J].才智,2016(22):94.
〔3〕居锦华,居水荣.如何有效打造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229-231.
〔4〕赵健,谢欢,章樱樱.依托“PU”平台打造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探索[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87-89+93.
〔5〕李雨亭.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依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7(05):1-2.
〔6〕李懋,丁珏.努力构建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作新体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的实践探索[J].中国共青团,2016(12):22-23.
〔7〕赵晓宇.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开展的载体初探[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4):65-68.
〔8〕吴江六.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效性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49-50.
〔9〕李雨亭.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路径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A].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提升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实证研究(上册)[C].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3.
〔10〕陈彦武.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对大学生“三创”能力的影响及管理创新研究[D].南华大学,2011.
〔11〕王佳杰.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系比较研究 [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6(04):58-61.
〔12〕张娟.构建英语学科第二课堂 促进学生有效英语学习[J].学苑教育,2011(10):66-68.
G64
A
1673-260X(2017)10-0156-03
2017-07-22
贯彻三特别育人理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以土建类专业学生为例(wxtj2017C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