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陈亚江
(丽水学院 工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的任务与教务管理工作改革策略
黄海燕,陈亚江
(丽水学院 工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其应用型转变对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探讨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变的任务,并提出改革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现有教务管理工作的策略.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务管理工作改革;应用型转变;高等教育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中新型的高等教育力量[1],它们大多数是由原专科学校单独发展,或合并其他不同类型、层次相近的学校后,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它们对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家教育部在2014年的工作要点中指出[4]:“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要求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3].这意味着我国政府部门将着力调整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特别是重新调整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发展道路,重新审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水平,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落实新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实际上,随着2013年7月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本科高校已经走向了新转型发展的道路,拉开了地方本科院校新转型发展竞争的序幕[4].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绿色增长”和“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实体经济的发展主题.我国也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加高附加值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伴随着这些经济结构调整,全国各地都需要大量的高端服务类、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式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必须培养出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生力军,只有顺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掌握扎实现代科技又接受良好技能训练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教学型向现代的应用型大学转型.
从高等教育结构上看,目前我国的研究性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定位是较为明确的,前者培养偏重基础研究和理论的学术性人才,后者培养能适应职业岗位的专业人才.但是,数量众多的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则作为两者的夹心层,办学定位相对前两者而言都较为模糊.在传统的精英教育思想影响下,大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向研究型大学看齐.由此造成我国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倾向,更严重的是造成了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不利于发挥高等教育应有的作用,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加快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众多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它们面对的共同问题大体是相似的,例如办学条件差、办学资金不足、社会资源获取能力有限、社会服务能力较差等,它们走传统大学发展道路所存在的困难是巨大的.此外,不合理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的趋同性,导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学术研究能力不足,而职业素质和适应度较差,面临就业上“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会对自身的社会美誉度造成伤害,更为严重的将造成生源和生存危机.所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改变自身办学定位,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出发,做出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相应改革,走出一条不同于研究性大学、老牌本科院校的道路,植根地方,为自身拓展发展空间.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是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是对原有办学模式的全面修正,也是主动求新求变、创新的过程.地方本科高校需要重新梳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的业务流程,实现全新的办学定位和任务.它们的办学理念应该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转变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改变原有攀高求全,追求精英化教育的办学情节.依据该办学理念,以及国家统筹的高校教育分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应该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非学术研究型人才,防止再次发生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发生错位现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高校专业建设,为了落实办学定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就要按照社会经济行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现实需求和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对自身已有的专业体系进行整合、改造、及增设新专业,突出专业建设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彻底地解决专业服务面向不明、特色不清等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必须建立并完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体系转型,全面转型人才培养体系.
必须改变原有“清一色”学术型师资队伍,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变传统的维持性教学,脱离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倡导探究式、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推行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在科研上,也必须面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鼓励广大教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科研和产业相结合的机制,提升自身服务地方科研能力的贡献率.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还必须从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做系统化改革.加强联系地方政府和企业,开放办学,深化校地合作.
教务管理工作内容包括教育管理和建设、教育服务职能,是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关键环节,关系教学秩序是否能正常运行,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高校事务管理的重要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变中,教务管理工作改革对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坚持应用型大学办学理念,因此应积极推动自身教务管理工作改革.
首先,革新教务管理理念,创新教务管理工作.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活动范围势必拓展到地方区域经济的众多行业,这是由其为地方社会提供专业人才的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也更多的包括实践应用环节.因此,教务管理服务师生的理念也必须革新,与时俱进,促进教与学,将视野从校内外推至社会层面,全面推进教学工作.积极探索开放的教务管理模式,充分体现教务工作战线的服务师生功能.充分熟悉地方区域的经济行业结构、社会资源和人才需求,积极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按照实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扎根政产学研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创新教务管理工作必须依据校内外办学环境和基础的变化要求,大胆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的先进思想和创新方法,认真审视自身教务管理的工作框架和机制.创新意味着打破原有的机制、甚至原有的理念.应当适度下方教务管理权限,提高具体教学单位和教学细胞的管理活力和工作积极性,教学基层单位对原教务管理工作或多或少存在不理解与强烈的改革诉求,因此,基层是创新的土壤和试验地,大胆尝试必定能促使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更有效的结合.
第二,随着全社会“互联网+”概念的普及,其教务管理工作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内,高校校园数字化必然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趋势,更好利用,科学升级校园网络通讯基础设施,把握这一轮的高校数字化建设契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势必会有分散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在实行网络化管理时,也须因地制宜,从专业内涵建设、实践课程教学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各方面需求出发,对教务管理做科学分析,进一步完善原有地方院校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更合理分配新型和传统教育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第三,积极推进教务秘书的再培训计划,提升其业务素质.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转变将体现在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就教务工作线而言,首当其冲的无疑是处在教务管理第一线的教务秘书,切实建设一只业务素质强的教务管理队伍.新形式要求教务秘书深入学习领会应用型高校的特点和任务,并就此加强新形势下所需要的新专业技能、教务工作业务和服务师生的新内容.与时俱进,并且具备协调新问题、处理新事物的能力.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新的教务工作制度和机制.提升教务秘书的途径较多,包括参加国家或者省级的专业会议、定期本单位组织的培训班、网络培训学习课程等.
第四,进一步完善教务管理运行机制,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尤其是科学的现代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时获取教学活动反映的正反信息.针对所发现的教学问题,及时分析并加以解决,进而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政策与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传统意义下,本科教学过程的监控手段包括:普通教师相互听课互评、学系组织专家做教学质量与教学督导、学生评教与成绩评价等环节.如何将这些环节加以有机重组和改革,构建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是教务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是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切实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依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的任务,对现有教务管理工作做改革优化,为它们走转型之路保驾护航.
〔1〕许霆.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战略选择[J].江苏高教,2005 (1).
〔2〕罗家英,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研究——以济宁学院办学定位为例[J].济宁学院学报,2009(5):101-106.
〔3〕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安静,崔敏日,陈臣.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8.
G647
:A
:1673-260X(2017)05-0186-02
201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