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涛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论红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何立涛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红色文化是在我国革命时期产生、在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发展的特有的文化形态,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和阶级性,记录着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精神意蕴、当代价值追求。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活力源泉和重要载体;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不竭动力。因此,深刻挖掘红色文化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价值,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价值
文化无形却胜过有形,流淌在每一族群、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的血液中,深入到骨髓里,成为人类历史发展最具底蕴的、最终的决定性力量,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和标志。因此,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文化建设立是最核心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时期形成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性、色彩性、时代性,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生存、历史前进的不竭动力[1]。
1.1 红色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和阶级性的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解放的历程中统一形成的革命信仰、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集合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者和继承者。红色文化中包含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军长征精神无不彰显出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大公无私等精神特点和文化特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体现出红色文化的客观性,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和浮夸风,科学正确地揭示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文化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大众性是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其实质在于突出人民大众的主体地位,造福于人民群众。
红色文化是依靠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思想文化,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现红色文化的大众化和普遍性。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从根本上说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文化,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所形成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观点及其政治要求”[2]。因此,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2 红色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
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革命战士、先进的知识分子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精神面貌,代表着国家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人民利益的根本诉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文化体系,居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提供高瞻远瞩的规划。红色文化本质上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广大群众服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价值体现。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相互统一、相互作用,创造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思想文化,它的核心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主旨精神的思想价值体系,红色文化为其源源不断输送营养土壤、空气和养分,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3]。
1.3 红色文化具有特定的政治内涵,丰富了党的政治意识形态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新的“革命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和我国群众进行革命运动的产物,带有一定中国特色的政治气息。人民群众按照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前进,是体现红色文化在革命队伍和共产党人中最基本、最根本的宗旨表现。随着时间推移,红色文化慢慢内化为中国社会进步、改革与创新及文明发展的灵魂动力和精神支柱。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革命文化作为革命的思想准备,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文化的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的各级指挥员,没有革命文化的引导,就不产生革命的运动。红色文化既服务于无产阶级的思想路线,又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是我们党最高领导权的形态体现,这是属于无产阶级、为人民所共同享用的文化,体现出我们党时刻关心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政治宗旨,决定我们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重要决策。
民族要复兴,文化是先导。红色文化体现的红色精神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也是一种时代文化。“红色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今天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和国魂,是中国人民不甘沉沦、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境界,是精神风貌、精神力量、精神人格的总写照[4]。
2.1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呈现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红色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共同理想。每一处革命圣地、每一块奋斗土地、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的崇高理想、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5]。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6]。因此,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但在内涵与价值的取向上是一致的,而且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红色文化资源这一宝贵精神和物质财富。随着时代进步,红色文化得到进一步创新与发展,逐步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去,在精神内涵与价值上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到一定作用,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与其他先进文化共同繁荣和创新[7]。
2.2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活力源泉和重要载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是遵循先进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为指导的思想文化,主要包含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建设两个方面。如何有效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必须依据相应的基础和传播载体。一方面,中国在经历辉煌革命的历程中,积攒下的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全国,不仅数量多,品种也密集。许多诗词歌赋、革命顺口溜和红色歌谣已经深入群众内心,广为流传;影视剧作品《亮剑》《红色利剑》等受到广大群众喜爱。最近收视率比较不错的影视作品《人民的名义》,也受到广大干部、人民群众和高校大学生的较高评论,正是由于作品的质量符合广大人民需求,贴近生活。另一方面,红色文化的精神表现形式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2005年在《光明日报》中首次提出“红船精神”概念,推动了红色精神进一步发展。21世纪以来,直面各种挑战与困难,不管是重大疫情还是巨大地震,中国人民都没有退缩,众志成城,形成了代表性的非典精神、汶川精神,这正是红色文化在新时期的特殊呈现方式和升华,与人类文明优秀的成果相承接,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不竭动力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精髓,不但有利于弘扬革命先进事迹和增强文化传播,而且红色文化资源以毋庸置疑的证据见证革命历史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有效利用红色文化中富含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进行宣传,合理开发用以创新,对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建设都会起到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不是喊喊口号,而是要把人们从对红色文化教育的认识性转化到实际生活中,争做践行者。此外,红色文化资源不但能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内化为人民心中的理想与目标,还可以引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建设中充分汲取营养,享受发展成果,增强全体社会人民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水平,坚决抵制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和舆论导向。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9]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果,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教育,探索红色文化的价值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3.1 充分挖掘和培育红色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全面化的服务平台
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分布辽阔,具有潜在的巨大社会价值功能。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以彰显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坚持政府为主导作用,加强区县、乡镇以及社区红色文化资源的遗迹保护和利用,大力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投入到红色文化产业建设中去,建立符合各区县标志性、代表性、特色化的红色产业基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红色品牌和服务产品。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一些西方国家的不良思想文化逐步融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对我国主流思想的发展与宣传形成了一定的冲击,部分成员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产生动摇。因此,应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产业来展现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如开展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红色专题教育学习讲座、革命圣地和纪念馆的参观等一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活动[10],坚持一切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社会主义文化创造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培育出优质化的人才队伍。
3.2 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第一,加强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建设。中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遍及全国,应该把红色文化产业纳入当地政府工作部门管辖内,进行文化阵地工作指导,建立红色文化宣传专栏,按时更新文化信息内容,强化文化传播的影响力。第二,加强红色文化网络媒介传播建设。在网络上,不仅要建立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专题网站用来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而且要针对一些具有国家重大意义的纪念馆和革命老区进行记录性的标识,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建设具有针对性的网站平台,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展现给全世界,增加群众体验红色文化的渠道,形成大众性文化。第三,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在“融入”和“渗透”上用心思、下功夫,创造出生动性、实际性、系统性,既能充分体现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又为广大群众所喜欢的艺术作品,满足不同民众的需求。
3.3 全面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指导中,实现红色文化在理论与实践中结合,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红色文化是一种集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价值和功能于一体的独特的综合性资源[11]。依托红色文化开展教育活动,发扬红色精神和红色思想,必须发动一切有力力量,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再到社会教育三个重要场所积极倡导,政府部门大力扶持,做好教育培训工作。
学校是培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内在的“精”“气”“魂”对良好文化环境的营造起到重要建设作用。因此,既要发挥思想政治课优势效能,做到让红色文化进课堂入教材,增强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融通,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阶段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父母对子女的精神文明与品德修养具有特殊的帮扶作用,长辈应将红色教育巧妙运用到家庭教育中,时刻督促子女积极学习先辈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定期带子女参加红色旅游,观看红色主题相关影片。社会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试金石,也是锻炼一个人精神文明成长的重要条件。开展城乡城镇社区红色文化下基层宣传,促进社会环境健康发展,为社区居民创建和谐安稳的学习氛围,满足社区居民对多样化文化的需求,有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入人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历程,也是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复兴的历程,尽管建设任重道远,但红色文化独特的时代价值,彰显了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我们期待着文化大繁荣新局面的到来。
[1]中央宣传部编写组:治国方略[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66.
[2]李水弟,傅小清,杨艳春.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6):159-162.
[3]管仕廷.论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J].传承,2012(13):74-75.
[4]何其鑫,向国华,余雪源.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35-239.
[5]杨建辉.试论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101-103.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203.
[7]张寒梅.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传播创新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57-160.
[9]李国泉.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论纲[J].理论导刊,2016(1):85-89.
[10]李容容.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契合[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03-105.
[11]张泰城,魏本权.论红色资源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中的价值[J].求实,2009(4):92-95.
责任编辑闫桂萍
D64
A
1674-5787(2017)03-0049-04
10.13887/j.cnki.jccee.2017(3).13
2017-04-14
何立涛(1990—),男,山东日照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