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霞
(1.武夷学院 思政部,福建 武夷山 354300;2.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从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谈起
刘朝霞
(1.武夷学院 思政部,福建 武夷山 354300;2.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要的问题要真懂真信,杜绝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其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实际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学风引领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进而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为人民著书立说,做到学术性、思想性、现实性的统一。
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问题导向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1]。社会的进步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也需要制度的创新,两者缺一不可。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发展起着思想的先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2]。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1]。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的讲话,为哲学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指出了问题所在,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贯彻会议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从思想上和行为上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在实践中化为自觉的行为。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研究原则,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实际问题,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为人民著书立说,做到学术性、思想性、现实性的统一,进而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理论的开拓者,学术研究的引领者[3]。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无任何现成的经验和道路可以直接照抄照搬,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和国情,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并加以消化和改造使之适合中国实际。特别是当今国际发展深刻变化,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攻坚期,社会思潮多元多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在此发展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也就是说,无论是从当代中国的发展还是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效益质量的提高,改革进入深水区复杂问题的解决,以及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推进,党建工作的完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都需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和引领。特别是各种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话语权等各个方面更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实质,在实践中更好地去贯彻执行。
2.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被实践证明的客观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源于其真理性、实践性和革命性[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近一百年来,历史和实践已雄辩证明我们党和国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功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缔造了新中国,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将继续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行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定性[1]。也就是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做贡献,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研究,而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和结果,因此,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使唯物史观与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相得益彰。国家道路如果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就会犯左或右的错误甚至产生严重颠覆性后果,而哲学社会科学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犯原则性错误。
2.2 马克思主义有弱化、边缘化的倾向和现象
新中国成立起来,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逐步发展繁荣,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的一些理论和思想传入到我国,各种思想理论的交流碰撞,再加上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西方西化、分化中国的企图从没停止过,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仍不断复杂激烈。在斗争激烈的复杂背景下 ,马克思主义不但没被加强,反而出现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被弱化的现象,甚至出现以西方理论为圭臬的全盘西化论的倾向。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1],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实际存在的问题和纠偏的方向。要使马克思主义深入到哲学社会科学各个理论内部,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但首先的一点是对于西方的思想理论和外国文化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于西方的理论和思想要有独立思考,科学分析、借鉴和批判而不能人云亦云,照抄照搬,甚至迷信盲从。也就是说,正确对待西方理论和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另外,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人员占到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队伍的大多数,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马克思主义在学校各学科中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一个真理体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是其成为科学的两大基石,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表现在其思想体系是对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在实践中,我们要以此为遵循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的角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当前我国进行的各项改革的成功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得来,因此要从思想上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践行马克思主义信念不动摇,在实际中要反对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杜绝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做法。在思想认识上要真懂真信,因为只有真懂才能真信真用,为此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系统地掌握其理论体系,并运用其观点、立场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我们遇到的社会问题和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有所发现和创造,才能真正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服务社会,为党和国家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挥参考、引领作用。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工作中,要坚信已被实践和历史证明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要坚持老祖宗不能丢,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思想之源,学术坚守的原则核心。
3.2 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民性
为什么人做学问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也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问题[5],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上层建筑,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不代表任何阶级利益,政治立场和历史背景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不存在,即使是一些言称价值中立的研究,也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特色和阶级利益的烙印。从唯物史观看,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源头都是来自生活和生产的实践,因为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能够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伟大思想成果必然要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也就是说,人民利益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6],因此,坚持人民立场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应有之义,是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的出发点、立足点。因此,要向人民学习,从群众中寻找课题,吸取营养总结提升;回应人民现实关切,满足人民理论需求,要认真系统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善于澄清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迷雾,在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思想格局中站牢服务人民的立场,发出思想的先声、彰显真理的力量。同时要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指导实践,让真理的光辉照耀中国发展的未来。如果哲学社会科学不坚持人民利益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这也是检验哲学社会工作者是否站在人民立场的试金石。
3.3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理论创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自己的问题,理论是对问题思考的结果,[7]是问题解决的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其最鲜明特点是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直面现实问题,重在改变世界,因为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正本清源,找到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脉络,才能推动理论的创新。因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实际,从客观实践出发,在实践中运用、发展、完善、检验理论,做到新实践创造新理论,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回答、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切实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从各自研究的领域发现社会发展的问题,挖掘新的材料,找出新的角度,进而在思想和理论上进行新的建构,同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总结和凝练提升,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社会公平正义等多角度进行问题的总结和研究,提出原创性的观点和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7]。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要本着始于问题,源自实践的科学态度,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的主攻方向,切实做到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体系的一篇纲领性文件,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未来发展方向,是我们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又一次提升,必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式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在实践中切实贯彻执行,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的高度统一,积极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出应有贡献。因此,哲学社会科学要做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的研究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进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只有做到这三个坚持,我们才能够在实际中,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清醒的理论自觉、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的高度一致[8]。这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价值归属和根本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够谱写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命运交响曲,才能够促进思想中国的构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9]!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5-17.http://www.dangjian.cn.
[2]沈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与会专家八人谈[J].前线,2016(7):50-55.
[3]田鹏颖.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人民立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理论界,2016(6):1-5.
[4]省社科联科研管理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浙江日报,2016-05-26(14).
[5]左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学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的体会[J].共产党人,2016(11):7-8.
[6]田居俭.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J].求是,2013(19):44-46.
[7]王伟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体系的纲领性文件[N].光明日报,2016-05-20(1).
[8]韩庆祥,王海滨.“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学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J].紫光阁,2011(7):25-27.
[9]万玉凤,储召生.“伟大的中国梦需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中国教育报,2016-05-19(1).
责任编辑周丁力
The Necessary Guidance of Marx Doctrine on th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From Xi Jinping’s Speech at the Symposium 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LIU Zhaoxia
(1.Wuyi University,Wuyishan Fujian 354300;2.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ASS),Beijing 102488,China)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having an irreplaceable ro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Adhering to the Marx doctrine as a guide,first it should really understand the true faith and eliminate the dogma and pragmatism,against knowing little;second,it should adhere to the orientation of people centered,use Marx’s position,viewpoint and method to study and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in China,use Marx’s style of study to lead the so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onstruct the social scientific system of philosoph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give suggestions for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write people’s thought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technicality,ideological content and real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Marxism;people’s standpoint;problem orientation
A81
A
1674-5787(2017)03-0033-04
10.13887/j.cnki.jccee.2017(3).9
2017-04-17
刘朝霞(1979—),女,山东济南人,在读博士,武夷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