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一周年: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2017-03-29 09:09:39张连福向泽雄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仲裁庭仲裁菲律宾

张连福 向泽雄 张 琼

(1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2 巢湖市第一中学,安徽 巢湖 238000)

“南海仲裁案”一周年: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张连福1向泽雄1张 琼2

(1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2 巢湖市第一中学,安徽 巢湖 238000)

2016年7月12日,在菲律宾政府单方面要求下,国际仲裁庭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基本原则和国际政治常识之于不顾,悍然公布“裁决结果”,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一年来,美菲等有关国家“仲裁结果”甫一出炉时的兴奋与高潮,在中国的战略定力面前,渐渐退去归于平静。特别是随着中菲关系的全面转圜,仲裁闹剧业已曲终人散,悄然落幕。审视“南海仲裁案”一周年的演进过程,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值得认真分析,其对南海的和平稳定、国际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中国的和平崛起等产生的消极影响需要引起警惕。

“南海仲裁”;历史演进;背景原因;消极影响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其“不但关系到周边的六国七方,而且涉及区域外的大国”。在南海问题上,“中、美、俄、日等国都在不同程度上牵连其中。”[1]中国,作为南海最主要的相关方,为了维护好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大局,创造性地提出“双轨”思路,致力于和东盟国家一道,努力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2]。然而,2016年7月12日,应菲律宾政府单方面请求成立、位于海牙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基本原则和国际政治常识之于不顾,悍然公布“裁决结果”,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一年来,美菲等有关国家“仲裁结果”甫一出炉时的兴奋与高潮,在中国的历史耐心、战略定力和真心诚意面前,渐渐归于平静。特别是随着中菲关系的全面转圜,仲裁闹剧业已曲终人散,悄然落幕。审视“南海仲裁案”一周年的演进过程,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值得认真分析,其对南海的和平稳定、国际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中国的和平崛起等产生的消极影响需要引起警惕。

1 “南海仲裁案”之历史缘起

历史上,周边国家围绕着领土、主权、海洋资源等滋生的冲突与争端可谓层出不穷。就以中菲为例,仅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间,双方围绕南海问题,先后爆发了1995年美济礁冲突、1997年黄岩岛冲突、1998年美济礁冲突、1999年仁爱礁事件等。但是,将双方之间关于南海问题的分歧和争端诉诸联合国海洋法庭进行仲裁,这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这不仅违背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庄重承诺,更让风雨飘摇中的中菲关系再一次经受了严峻考验。

1.1 “南海仲裁案”的历史脉络梳理

中菲“南海仲裁案”的导火索,要追溯到2012年4月间爆发的“黄岩岛事件”。黄岩岛,属于中国海南省三沙市管辖,是中沙群岛内部最西边的岛礁,是由狭长的大半圆形的珊瑚带围成的,主礁盘面积约为139平方公里,距西沙群岛的主岛永兴岛600公里,距广州约1112公里,东隔马尼拉海沟与菲律宾群岛相望,距菲律宾吕宋岛西岸约230公里。黄岩岛,是由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是由中国长期使用和管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即便是按照西方公认的《美西巴黎条约》(1898年)、《美西华盛顿条约》(1900年)和《英美条约》(1930年)等关于“菲领土西限以东经118°为界”之相关规定,黄岩岛也根本不属于菲律宾领土。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军舰突袭黄岩岛,对正在岛上潟湖内正常作业的12艘中国渔船进行粗暴的堵截和干扰,甚至将一些中国渔民扒去上衣丢在甲板上暴晒。菲律宾军方的挑衅引起中国国内舆论一片哗然,中国民众极其愤慨。中国政府积极响应民意,在开展紧急外交交涉的同时,迅速派出海监、渔政部门执法船只抵达相关海域。6月3日,中国取得了“黄岩岛事件”的决定性胜利,菲方船只被迫全部撤出黄岩岛海域,而中国执法船只则继续留守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对其实施实际管控,以更好地保障中国渔民的正常捕捞作业和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中国的强势反制,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不是积极通过双边对话、协商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而是单方面向联合国海洋法法庭提起仲裁。6月,备受争议的中菲南海争议临时仲裁庭成立。7月,临时仲裁庭将有关秘书服务正式“外包”给常设仲裁法院,并在中方坚决反对的情况下,“菲律宾出了双份钱”强行启动仲裁程序[3]。

2015年7月7日,仲裁法院举办了首次听证会。10月29日,仲裁庭围绕着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做出了荒唐的、片面的裁决,开始越权对中菲南海争端进行仲裁。

2016年7月12日,海牙国际仲裁法庭“最终裁决”正式对外公布。“裁决结果”不出意外地判定了菲律宾“胜诉”,同时,否定了中国关于南海“九段线”的主张和中国对南海海域的“历史性所有权”。[4]

1.2 “南海仲裁案”的背景原因分析

人们不禁要问,在和平与发展已是时代主题、区域合作正在蓬勃发展的态势下,南海形势是如何一步步加剧紧张,以致于激化形成“对簿公堂”的尴尬局面?审视“南海仲裁”乱象的蛛丝马迹,不难发现,它并非是一个普通的仲裁案件如此简单,从本质上讲,它是菲律宾诉求自身现实利益的结果,更是美国满足其亚太战略需要的产物。

其一,“南海仲裁案”是菲律宾诉求现实利益的结果。“南海仲裁案”的焦点是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权益之争。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南沙附近海域蕴藏大量石油天然气的发现,让南海周边国家开始关注广袤无垠的南海。随着《联合国大陆架公约》(1958年)关于大陆架的制度设计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关于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出台,进一步刺激了南海周边国家的利欲,也让南海争议从相对单纯的岛礁之争进一步升级扩展到海域划界之争。在这些现实利益的驱动下,南海相关国家纷纷调整南海问题的既有立场、制订有关国内法案、发表相关政治声明,围绕南沙群岛的主权诉求和南海海域的权益要求,争先恐后,各显神通。在此背景之下,菲律宾陆续占领了费信岛、中业岛等8个南沙岛礁,并在美济礁、黄岩岛、仁爱礁等岛礁进行了多次挑衅行动。2002年11月4日,在第八届东盟峰会上,为防止南海岛礁争议失控、防止新的占岛控岛行为的发生,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宣言》签署后的10年间,南海周边国家共同努力,较好地管控住意见和分歧,营造了良好的合作共赢局面。但南海貌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尽管中国为遵守《宣言》的原则规定,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和忍耐,但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并没有和中国相向而行、全面认真地落实《宣言》精神,反而变本加厉地推进对占据岛礁的改建扩建、强化对南海争议海域的行政管理、加紧在争议区域的油气资源开发,以满足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利益诉求。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成为最终突破中国政策底线、“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二,“南海仲裁案”是美国亚太战略需要的产物。2009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一上任,便立即着手对前任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进行纠偏,“重返亚太”成为了美国全球战略重点和外交优先选项。美国在“维护南海航行自由”旗号的掩护下,加强与南海周边小国的外交互动、经济援助和军事交流,不仅自己在南海周边频繁军演、“大秀肌肉”,还经常性召集盟国和相关国家搞联合军演、“围堵中国”,支持怂恿相关国家抱成一团对抗中国,其在南海问题“选边站”的倾向,极大地助长了部分国家在南海与中国角力的信心和野心。2014年起,美国完全摒弃了在南海问题上不选边站的基本立场,开始以更加赤裸裸的方式直接介入南海争议、明目张胆地偏袒盟友及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在舆论上加大调门强调中国的南海“断续线”主张“缺乏国际法基础”、指责中国岛礁“军事化扩建”“威慑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军事上加快推进“两个60%”军力部署,即力争在2020年前将60%的海军舰艇和60%的海外空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5]。因而,在很多人看来,美国是南海局势紧张的始作俑者和最大推手。美国炒作南海议题、加剧南海紧张局势、打破南海原本的一汪静水,既可以给中国和平崛起设置障碍,又能为美国介入南海事务创造条件。这无疑最符合其在亚太地区军事霸权的存在,最大化满足其国家战略利益的实现。

2 “南海仲裁案”之周年进展

中国外交部曾多次发表声明,强调中方“不承认、不参与”菲律宾单方面提交的仲裁,严正指出了“南海仲裁案”的实质是“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及其相关问题”,仲裁庭“恶意规避中国于2006年根据《公约》第298条有关规定作出的排除性声明”存在着重大的法理缺陷,但依然阻止不了“南海仲裁案”闹剧的继续上演[6]。

2.1 “仲裁结果”甫一出炉,美菲等有关各方欢呼雀跃

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的最终结果如期公布。对于所谓的“仲裁结果”,菲律宾和美、日、印、澳的态度如出一辙,或欢迎、或支持、或承认,因为这意料之中的“战利品”对于他们而言,早已被当作囊中之物,理当欣然接受。

菲律宾表示欢迎。菲方在7月12日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对南海仲裁的结果“表示欢迎”。其外交部官员表示,这个“重大决策”是为解决南海争端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将对促进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毫无疑问,他们将“仲裁结果”视为在南海地区同中国进行角力的一个重要的胜利成果。

美国表示承认。7月1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第一时间对“仲裁结果”发表声明,称“仲裁结果”对中菲双方都有法律拘束力,希望中菲双方都要严格遵守有关义务。事实上,如果说菲律宾政府只是“南海仲裁案”演员的话,则美国才是真正的导演。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之初,美国就一直是仲裁闹剧的实际操控者,或在前方卖力站台,或在舆论上不停鼓噪。如今,付出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如意算盘终于得逞,美国当然满心欢喜。

日本表示支持。日本,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理所当然会坚定在站在美国一边。对于“仲裁结果”,日本除了发表英语版的支持声明外,还故意附录上中文翻译。其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作为一个南海域外国家,日本如此行径,再一次地证明了其“良苦用心”,无非就是迫切地想让中国看到其有点幸灾乐祸的神态。

2.2 “仲裁结果”非法无效,中国“不承认、不执行”

在美菲等有关国家尽情“消费”所谓“仲裁结果”的同时,中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坚持正义、热爱和平的国家一道,坚定原则,捍卫真理,共同致力于维护好南海的和平稳定局面。

关于“南海仲裁案”,中国的立场和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自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2014年1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关于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裁决的声明》(201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有关争议的声明》(2016年6月8日)等文件和声明,一再表明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仲裁,“不承认、不执行”仲裁庭做出的“仲裁结果”的坚定立场。中方认为,无论如何粉饰和伪装,都掩盖不了“仲裁结果”的谬误和荒诞,都改变不了“仲裁结果”的非法和无效。因为:

一方面,仲裁程序存在明显瑕疵。依据国际法实践,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强制仲裁需要满足《公约》规定的前置条件,即提起诉讼前诉讼相关方须充分交换意见。梳理“南海仲裁案”的过程,可以发现,菲律宾声称之所以要提请仲裁是因为 “与中国的双边磋商和众多沟通陷入僵滞、无法解决”,逼不得已而为之。然而,事实正好相反,菲律宾不仅在提请仲裁前并没有就仲裁有关事项与中国进行任何方式的沟通,而且在中国一直释放最大的善意,本着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分歧的原则,试图与菲律宾进行沟通时却得不到丝毫回应。另外,仲裁本身就缺乏对涉及领土主权方面的管辖权的法理基础,是对《公约》根本宗旨的肆意扭曲,亦是对《宣言》基本理念的违背。

另一方面,仲裁庭自身漏洞百出。“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是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后,由日本籍法官柳井俊二(时任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操办组织的一个临时班底。临时仲裁庭由5名仲裁员组成,除菲律宾指派1人外,其他4人均由柳井俊二指派,他们分别来自加纳、法国、波兰、荷兰和德国,没有一名来自亚洲。如此构成,说明仲裁庭不仅没有广泛的代表性,就连基本的平衡性没有。7月13日,面对各方的质疑,联合国在其官方微博发文予以澄清,强调国际法院和临时仲裁法院根本不是一回事,尽管他们都位于荷兰海牙和平宫内,但临时仲裁法院仅是一“租客”而已,和联合国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见,临时仲裁庭根本就是师出无名,不过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咋一听非常唬人的、欺世盗名的“草台班子”而已。

2.3 中菲关系全面转圜,“南海仲裁案”曲终人散

然而,“南海仲裁案”事态的发展,并不完全按照美国这个幕后“总导演”设计的路线图在进行。虽然“仲裁结果”的公布,一时间让某些反华势力如同“打了鸡血”般兴奋,在舆论上摇旗呐喊的“鼓动者”有之,在南海上炫耀武力的“好武者”有之,在旁边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应声虫”有之……但是,中国始终没有被一个离谱而荒唐的“仲裁结果”打乱自己前进的步伐,坚持从外交、舆论、军事、经济等方面多管齐下,完全改变了“南海仲裁”剧情的发展走向。

特别是自菲律宾新政府上任以来,中菲关系的改善,更是直接敲响了“南海仲裁案”的丧钟。杜特尔特摒弃了阿基诺三世政府奉行的极端“亲美抗中”的外交政策,转而实行大国平衡的独立外交和发展经济的务实外交,其本人在多个场合,多次表达了重视中菲关系、重建中菲友好关系的愿望,并积极付诸以实际行动。对此,中方也给予了积极回应,两国在修缮双边关系上逐渐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在南海问题上达成初步共识,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缓和方式。2016年10月,中菲迎来了杜特尔特访问中国这一“历史性的时刻”。通过访问,中菲关系得到了质的飞跃,双方签署了经贸、投资、农业、旅游、禁毒、海警、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13个双边合作文件,达成一系列广泛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全面改善和进一步发展双边友好关系,并加强双方在地区和多边事务上的合作。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的时候,杜特尔特由衷的表示:“菲律宾在经济上唯一的希望,实话实说,那就是中国。”[7]因为,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其对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一带一路”的提出,更是得到亚洲各国纷纷响应。菲律宾自然无法忽视这一点,从现实考量,摆脱美国束缚,搭上中国发展顺风车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01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共和国联合声明》中强调了中菲双方愿意通过对话协商渠道,建立彼此之间的政治互信的共同意愿。在南海问题上,双方承诺都要保持自我克制,有效管控分歧,避免使争议走向复杂化、扩大化[8]。2017年1月,中菲两国外交部举行外交磋商,双方决定建立定期磋商机制,并就其《职责范围》初步达成一致。中国——菲律宾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第一次会议于5月19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十国进行协商谈判,朝着最终签署《南海行为准则》的方向前进。2017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公布整整一周年。一年来,在中菲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重新步入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的正轨上来,最终实现中菲关系的“全面转圜”。这标志着曾经闹的沸沸扬扬的“南海仲裁案”终于落下帷幕。

3 “南海仲裁”之现实思考

“南海仲裁案”虽然业已告一段落,但其留下的“负面遗产”却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南海仲裁案”不仅破坏了国际法的完整性、权威性和公正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南海相关方通过协商谈判解决争议、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产生不利后果,同时,也对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了一定干扰与阻碍。

3.1 “南海仲裁案”对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性、公正性产生消极影响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在国际社会中,法律应该是共同的准绳,它确立了各国共同遵循基本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它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所追求的公平和正义。

《公约》,旨在“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自1994年生效以来,已获世界上150多个国家批准,为成员国解决相关争议和冲突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依据[9]。但“南海仲裁案”扭曲《公约》的宗旨、曲解《公约》的条款之做法,不仅不能彰显《公约》有利于“巩固各国间符合正义和权利平等原则的和平、安全、合作和友好关系”的正能量,反而被某些西方大国扩权、越权和滥权利用,做出罔顾法律和事实的裁决,使《公约》成为其妄图阻止和遏制中国崛起的“捆仙绳”和“绊马索”。“南海仲裁案”,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存在的严重不当,特别是其把手伸长到领土主权这一非管辖领域的逾矩之举,成为破坏国际法治、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和平稳定之实的“坏榜样”,这将对国际法的完整性、权威性和公正性产生极大的破坏性[10]。

3.2 “南海仲裁案”对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产生不利后果

“沧溟八千里,今古畏波涛。”鉴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尖锐性,一直以来,中国致力于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之大局出发,主张在包括《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原则基础上同直接当事国友好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议,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反对域外国家的干涉。

秉承“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理念,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一道,总体上较好地维护了整个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局面,虽然局部地区发生一些摩擦和冲突,但这并不影响整个南海和平稳定的大格局。《宣言》的签署,更为最终协商谈判解决南海问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17年5月 18日,中国与东盟国家落实 《宣言》第14次高官会在贵阳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协议。事实证明,只要南海相关方能够相向而行,积极通过协商谈判,最大化地求同存异,照顾到彼此的利益关切,南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南海仲裁案”这种单方面提请国际法庭仲裁的做法,既不能获得中国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仲裁结果”也不能为中国所接受和承认,只能进一步激化中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加深彼此之间的恩怨,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理性选择。同时,“南海仲裁案”这一邪招不仅违背了中菲之间达成的共识,也违背了《宣言》协商一致的承诺,既打乱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实现从《宣言》向《准则》推进的步伐,也为南海类似岛礁问题的解决开创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如果此类行径得不到国际社会足够的重视和警惕,一旦引发“示范效应”,将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埋下“祸根”。

3.3 “南海仲裁案”对中国实现和平崛起、民族伟大复兴产生负面效应

当前,虽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前进的路上依然充满着许多变数,少不了荆棘和磨难。“南海仲裁案”就是一个现实的考验,一个大国崛起中“成长的烦恼”。

围绕南海问题,西方国家相继给中国扣上了“南海非法军事化”“破坏南海航行自由”“改变南海现状”“大国欺负小国”等大帽子。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国际舆论上竭力抹黑中国、算计中国,让中国处处陷于被动。“南海仲裁案”前后,一些国家上蹿下跳,使出浑身解数,幕后操纵,不仅左右着仲裁的进程,还左右着仲裁的结果,以致于在“仲裁结果”公布之前就能“未卜先知”。明眼人心知肚明,他们的用意只有一个,就是要把整个南海搞乱,让整个南海周边国家遭殃,就是要利用南海作局,让中国陷入其中无法脱身,从而达到阻止、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胜利在望,我们“必须冷静审视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全面把握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需要坚持定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诸如“南海仲裁案”这般闹剧当作是前进的考验,坚信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铿锵步伐[11]。

[1]赵理海.关于南海诸岛的若干法律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4):50-63.

[2]习近平.凝聚共识,促进对话,共创亚洲和平与繁荣的美好未来——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外长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9(1).

[3]德永健.起底南海仲裁庭的“从头到尾”[D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7-13/7938355.shtml

[4]南海仲裁案裁決全文(中文版)[DB/OL].中时电子报,http://www.chinatimes.com/cn/realtimenews/20160712006009-260401

[5]中国南海研究院.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报告(2016)[N].光明日报,2016-11-26(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关于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裁决的声明[EB/OL].中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web/zyxw/t1310470.shtml

[7]央视专访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菲在经济上唯一的希望是中国[DB/OL].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16/10/18/ARTIMvjvV3RdRziKLhwkL7Oo161018.s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共和国联合声明[EB/OL].中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web/zyxw/t1407676.shtml

[9]联合国海洋法公约[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4/04/content_2784208.htm

[10]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全文)[D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8/c_1111364206.htm

[11]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12(1).

FIRST ANNIVERSARY OF"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CASE":A HISTORICAL REVIEW AND REALISTIC REFLECTION

ZHANG Lian-fu1XIANG Ze-xiong1ZHANG Qiong2
(1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2 Chaohu No.1 middle school,Chaohu Anhui 238000)

On July 12,2016,requested unilaterally by the Philippines government,th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Tribunal disregarde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and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ommon sense and flagrantly announced the"ruling",causing an international uproar.Over the last year,the excite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the Philippines and other countries about"arbitration results",in the face of China's strategic concentration,gradually retreated.Especially with the comprehensive mediation of Sino-Philippine relations,the arbitration farce has come to an end.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the case at its first anniversary and its deep-seated reasons are worthy of careful analysis.It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the authoritative and impartiality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peaceful rise of China calls for our vigilanc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historical evolution;background;negative effects

D993

A

1672-2868(2017)05-0020-06

2017-07-18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SK2012B322)

张连福(1972-),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外交与国际战略。

责任编辑:杨松水

猜你喜欢
仲裁庭仲裁菲律宾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11-10 00:27:51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环球时报(2022-07-28)2022-07-28 15:13:54
什么情形可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兵团工运(2019年7期)2019-12-13 13:37:39
对旁听人员有哪些要求?
兵团工运(2019年7期)2019-12-13 13:37:39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仲裁研究(2019年2期)2019-09-25 07:31:46
一种多通道共享读写SDRAM的仲裁方法
电子制作(2018年19期)2018-11-14 02:36:44
ICSID仲裁中的有效解释原则:溯源、适用及其略比
菲律宾・邦板牙省
两岸四地间相互执行仲裁裁决:过去、现在及将来(上)
仲裁研究(2015年4期)2015-04-17 02:56:33
菲律宾独特的“绑架产业”
世界博览(2014年24期)2015-01-12 20: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