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 丹
(吉林建筑大学 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转型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案例型示范教学形式改革研究
迟 丹
(吉林建筑大学 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根据转型背景下部分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专业发展和学生就业方向的需要.从教学课堂出发,开展新的课堂示范教学形式,以具体专业“案例”作为对基础教学内容的辅助说明,可以提高学生对基础训练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接洽性,明确专业特色.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示范教学;教育转型
在诸多艺术设计院校争相建立、发展、并存和竞争的当下,寻找新的立足点,树立新的教育形象,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各大院校的立命根本,同时也决定了其培养人才的社会适用度.毕竟,专业教学是本科教学的主要内容,而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是其担当的社会责任.依托部分院校“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强调专业学习与专业就业的关联性是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它不仅仅考验着学校的办学思维是否准确,同样对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里所涉及的变动或调整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持着平稳的关系.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每一点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理念的变化.而正是这种灵活的机动性以及对专业实用能力培养的硬性要求,才促进了当今新的教学理念的探索和建立.
本文所要阐述的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式、方法以及预期的成果.因为教学改革,它体现的是整个教学阶段理念的变化和调整,它要求更为系统、缜密的调理和秩序.同时,客观存在的师生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改的效果.所以,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教改核心思想,以及如何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进行验收,是本教研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本教研立项中所提到的“案例型示范教学”是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示范指导行为的.其特点在于对“案例”的选择与理解层面上.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强调的是基础技能与专业技能的衔接,而“案例”的选择与表现正是基于各专业不同职业特点要求的.首先,任课教师所挑选的示范内容是要符合基础绘画教学要求的,但更强调其今后在专业应用上的存在形式,这个标准要符合专业“案例”的形式.其次,此处的“案例”不是指真正的专业题目或项目,而是明确基础课所要解决的与专业课相关的问题.任课教师在课堂示范过程中不单单要将基础理论灌输下去,更要让学生明了这一年的基础练习所要解决的是将来专业学习中的哪部分问题.这示范“案例”的列举就是一个清晰明了的讲解过程,而最终目的是强调和加深学习对基础教学的理解,明确学习目标,让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始终在同一轨道上并行,促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角色.因此,总的来说,“案例型示范教学”就是以能体现专业应用性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基础技能示范绘画.它的特点在于示范内容的选择与基础绘画的匹配程度上.
这里指出的教学大纲编写工作内容除了常规的教学目的、手段等相关内容,主要强调要将各阶段教学解决的问题以文字形式明确规定下来.因为绘画基础训练是造型能力培养的阶段,它需要解决所有有关造型、透视、色调的问题.从起初的几何形体到最终的实体静物,整个训练过程就是一个从理解到应用的学习实践.以往最基本的教具和教学手段都是借用最简单形体解决结构问题,判断标准也都是依据线的表现效果和体的准确解读等内容.但这种教学的弊端就是容易使学生自我封闭在对形体的基本描摹层次中.认为只要方体画准确了,构图、透视画准确了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往往忽略了“准确”只是一个基本能力要求.在我们设计专业教学中,对物体结构的理解和应用才是侧重点.因此,对简单物体的学习到结果在实际设计案例中的应用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灵活应用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开展对物体的“解构”和“再创作”.整个教学目标、手段,材料的选择以及与“案例”的结合等相关内容都应该在最具指导性的教学大纲中有所体现.
关于教学理念的转换,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因为涉及教学重心的调整和教师对该教学手段的理解.长久以来,为了保证教学成果的完整性以及艺术设计在脱离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传统延承,多少都保留了绘画艺术对造型的塑造手段和观察方法.任课教师也多为绘画专业,这种基因的影响如果不作刻意的规范和调整,理念是很难转变的.传统绘画是将形式隐藏在艺术当中,而现代艺术则是强化艺术的形式感.因此,在教学研究前期,首先要开展的就是统一教学理念,强调专业需求.
首先,明确造型基础教学的作用.在学生刚刚步入本科专业教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规范其对表现技能的认知.因为作为艺术设计的学生,他们在绘画加试前接受的是基础绘画技能训练,其中只包含几种基本的技法运用.程式化程度很高,且有先入为主的态势.作为专业教师,就要针对其所选择的专业特点入手,规范或是调整统一学生关于基础绘画的观念.放到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强调的就是对造型的认知,以及造型学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一点上,作为任课教师首先就需要保证自身理解的正确性.因为艺术设计专业所包括的方向、内涵较多,在统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每个不同专业方向开展的教学形式及侧重点应有所区别,这是教学理念传达前的细致分工.
其次,关于“案例”选择的代表性.这是一个起到方向性引导的关键部分.符合条件的课堂示范“案例”应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关联特征.所选择的示范物体或形式要与课堂摆放的静物特征以及课程阶段的教学目的相符合,亦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
第二,显著特征.是指范例内容特点要易于观察、总结,指征明确,适于初学者的认知和理解,真正起到教学的辅助作用;
第三,实用性特征.主要强调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示范“案例”的实用性.明确理论的社会实践状态,起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这一点是“案例型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重点.正因为基础理论的基础性,往往让学生轻视其教学成果.只有将理论、基础训练与专业实用性挂钩,才能让学生在初级阶段对专业有所了解,明确专业学习目标.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的示范成果检验.作为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优秀的教师团队是教学研究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其中,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的指导性作品是检验研究成果得宜的参考因素之一.艺术作品在艺术价值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作为教学成果的评定,我们应该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根据上一章节关于“案例”选择代表性的特征,以及教师作为个体对教学改革理念的认知和解读,外加表达的完整性作为主要参考内容.还要增加平时教研室有关其内容的检查结果和最终作品的艺术性、专业性都可作为考核指标,并以等级形式作评估结果.除了以上基本参考之外,还需要提高示范作品的展示效果.毕竟,完整的表现思路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接收效果.试想,如果经过长期的教学积累,可以从任课教师的作品当中清晰地看到其个人对教学理念的接受、阐释及变化.这些均可作为后期调整和完善教学改革思路的参考依据.只有实践才可以作为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在教改考核和检验过程中,也将秉承这一传统,做到科学制定,理性掌控,艺术评价.
二是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学成果.在这一部分首先要区分两点,一点是学生所完成的课堂作业,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以原有的几何体或静物为主.第二点是在原有的绘画内容不做调整的前提下,如何体现教研成果,这是学生教学成果检验的重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突破对传统教学成果完成形式的固有认知.要求在画面上保留“思考路线”,而非一直强调画面的完整性.其实这种表现技法在结构素描中早有体现和要求,对辅助线和透视线的保留就是如此.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要强调这部分内容的保留就是要比较直观的检验结构的分析方法,以及实际的应用效果.当绘画阶段延伸到静物阶段,对结构、分析线的保留就更能看出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是对理论运用到复杂物体结构的实际训练过程的最好阐释.这个阶段所能解决的问题,将来即可直接应用到专业学习当中.比如,重复方体在静物台的摆设就可以解决空间内部家居物品的摆设布局和透视效果.这就是从一个小空间到大空间的学习和应用的过程.而画面上所保留的“思考路线”就可以直接明了地展示出学生对每一条线和每一个转折的认知程度以及把控能力,足以作为评定其课堂作业质量的主要参考标准.
为了确保教育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研究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包含备课、听课、讲课的实践过程,也应包括评课、结课的检验过程,以及总结、完善的后续建设过程.因为教学研究,不单单只停留在课堂上关于形式的调整和变化,它的“有效期”和“检验期”实际上是学生在步入专业学习之后一直到就业初期.这就需要我们在有效教学研究体系的保障下长期坚持下去,同时随着专业需求的不断变化来调整教学理念.只有能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教学意识形态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先进性.这从根本上非常符合转型阶段,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大院校.
同时,在体系建设中不能忽略教师作为个体的灵动性.虽然教研活动始终要遵循主要宗旨,但教师个人的理解与意见和建议非常重要.这个研讨的过程必须是保证在互相沟通顺畅的基础上,依托教研室活动进一步得以开展.因此,平时集体备课、听课是沟通的基础依据,讲课实践是沟通的前提,并由作为个体参与者的教师作为主导,按照先实践后总结,再提议的顺序参与教研活动.对于后期成果的检验和评定是以教研课题主持人和相关专家为主导,按照教学成果完成效果考量下一步的举措.教研室作为整个教研活动的指导、沟通、监督主体,为教师提供交流机会,同时负责组织专家评定教研成果,确保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定期的成果展示亦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学研究开展的具体效果.作为视觉艺术的课堂教学,成果汇报展览是最能直观检验学习成果的办法.因此,可成为体系建设的补充形式.规定采取教师以学年为单位,学生以学期为单位的课堂作业展示,从另一方面起到对教学改革研究的促进作用.学生和老师可以在比较当中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进步.
我们在整个教学研究过程中,始终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以实际教学成果检验作为体系建设的主要参考,细致发掘教学的可行性和多样性.
总之,教学研究是一个严谨、科学的研究过程,它需要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持,也需要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更需要上下一心的努力坚持.依托多年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经验,我们要始终保持对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敏感性,将专业教育理论灌输和应用能力培养作为我们教学开展的目标,努力通过教学改革的尝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典范.
G642
A
1673-260X(2017)11-0197-02
2017-08-18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教研课题2015年度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院教字2015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