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寺院与官府
——明清五台山的行政系统与地方社会》

2017-03-29 03:46乔新华
长治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五台山官府寺院

乔新华

评《寺院与官府
——明清五台山的行政系统与地方社会》

乔新华

近年来,尤其是五台山申遗成功之后,五台山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研究方法也呈现了跨学科的趋向。山东大学韩朝建的新书《寺院与官府——明清五台山的行政系统与地方社会》于201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该领域的一部力作。就我所知,作者深耕晋北区域社会史有年,他曾在内地和港台刊物发表数篇专业论文,分别研究雁门关的山区治理、代县鹿蹄涧的宗族、代县的祖先图容、定襄县北社村的祭祀空间等题目。他博士阶段选择了五台山地方社会作为研究对象,而这本著作正是由他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来,该书以其独特的选题、丰富的史料、层层递进的逻辑无疑成为近年五台山研究的一部佳作。

正如崔玉卿在其《五台山学探究》中指出的,五台山的研究主题除了宗教这一主线外,还涵盖经济、社会、政治、历史、文学、建筑、艺术、地质、生态、医药、音乐等各个方面,也就是说,五台山研究永远可以有新的主题。按我的理解,韩朝建的这本著作虽然名为《寺院与官府》,但他并未将佛教作为唯一的研究主题,而是首先将五台山视为一个地域社会,在这个地域,有山区开发、税收登记等经济因素,有行政系统、管辖权之争即政治因素,也有各类人群即社会因素,其相互之间往往有联动、互动的关系。这些因素看似与佛教无关,而实际上它将佛教置于社会脉络中进行考察,在效果上反而可以大幅拓宽佛教研究的范围。在这个地域社会中,佛教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在作者看来,山区存在多个行政系统,而佛寺只是其中一个,尽管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对于山区的居民而言,他们面对的角色除了寺院外,还包括州县、卫所、王府等其他力量,而他们常常需要在其中取舍。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揭示了明清时期五台山区力量的多样性。这种综合研究方法,明显受到区域社会史、历史人类学的影响,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该书研究的内容不限于佛教,并展示了佛教学者往往忽略的一些历史现象。以明代的禁山问题为例,这个问题甚至在明清史研究领域都缺乏专门的研究,而该书则花了两章的篇幅讨论五台山封禁以及弛禁对行政系统及地方社会的影响。在第三章作者指出,明朝出于阻遏蒙古骑兵的需要,在北边推行禁山制度,而五台山就处于这个制度之下。在禁山体制之下,政府不允许山区开发,但却默许山区人群的存在,这两个方面不能同时满足,因此禁山体制从一开始就是有很多漏洞的政策。禁山制度之下,五台山寺院系统比较适合在山区的活动,因此出现了寺院兴建的高潮,并与其他政治势力比如王府、卫所结合起来,向山区居民提供“庇护”。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嘉靖末到万历后期山区开禁带来的影响。在州县官府倡导居民屯垦的政策下,山民向州县报垦纳税的情况越来越多,寺院担心自己的土地被山民报垦,于是一方面划定寺院的辖区,一方面向卫所武官缴纳一些名为“山粮”的保护费,宣称部分土地是卫所的合法屯田,从而阻挡报垦的山民。虽然成功阻挡了这部分山民,但是高昂的保护费却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万历后期,在妙峰等僧人的努力下,五台山寺院通过一系列诉讼,终于摆脱了这部分保护费,但同时也付出新的代价,即部分未纳税的田地被暴露,从而被州县纳入管辖。20年前,山西省社科院的张海瀛先生系统研究过万历清丈在山西推行的情况,而五台山清丈征税的曲折故事对研究山西清丈无疑是一个重要补充。

新史料、新问题保证了《寺院与官府》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当然,同任何史学著作一样,该书也有一些薄弱之处。由于该书主题所限,作者很自然地将佛寺视为一个控产机构与行政机构,突出了佛寺的行政与经济职能,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佛教本身是复杂的综合体,除了佛寺这一实体组织外,它在信仰、意识形态等文化方面的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展现。另外,该书从明初讲到清中叶,清朝后期的情况简略带过,没能充分展开,有些戛然而止的感觉。或许作者会有新的后续研究也未可知,这算是我作为读者的一个期待吧。

(责任编辑 王建华)

2017—02—06

乔新华(1972— ),男,山西榆社人,教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方法及明清以来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

猜你喜欢
五台山官府寺院
《周礼》职官与官府辨析
五台山
Fantasy and reality
五台山掠影
清代社会管理的流弊
心境
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
往五台山(外一首)
清代贵州团练与地方政治
五台山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