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模拟联合国活动对世界公民培养的作用

2017-03-29 03:46
长治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联合国公民世界

李 珊

(长治学院 思政部,山西 长治 046011)

试析模拟联合国活动对世界公民培养的作用

李 珊

(长治学院 思政部,山西 长治 046011)

上世纪90年代,模拟联合国活动进入中国高校并逐步发展壮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如何培养具有内在核心素质和外在实践能力的世界公民,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课题。文章在研究世界公民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研实践,分析探讨了模拟联合国活动中进行的完整的理论训练和模拟外交实践,肯定了模拟联合国活动在世界公民的培养上的重要作用。

模拟联合国;世界公民;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理解教育

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热点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模拟会议活动。在模拟的联合国会场中,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或其它政治实体的外交代表,通过会前对议题进行长达数月的学术调研,在会场上使用联合国官方语言上进行的演讲、游说、结盟、文件写作等实践活动推动会议的进程,最终投票通过或否决解决相关议题的决议草案。模拟联合国活动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20世纪末进入中国,在中国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时间,全国高校的模拟联合国社团方兴未艾。自1995年首届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在外交学院主办之后,国内的模拟联合国活动经历了发展三个阶段:1995年至2003年的萌芽期、2004年至2008年的起步期以及2009年至今的壮大期。据统计,参与模联活动的高校年均增长率达21%,虽然各个高校的模联组织管理方式不同、发展水平良莠不齐,但从初步成果来看,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有效补充、场域扩展的新型场所、实践学习的合理形式,已经培养了一批具备出色的双语沟通能力、磋商谈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国际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高素质现代青年[1]。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不同国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的诉求日益趋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不仅要具备理解与处理国内政治问题的素养与能力,同时也要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政治素养与能力,公民教育也就随之超出了国家、民族的界限,出现了所谓的世界公民概念。培养世界公民的基本目标为,首先致力于拓宽其国际视野,鼓励他们关心当地、本国乃至全球性议题,其次鼓励他们勇于承担作为世界公民的全球责任,缔造一个正义、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2]。因此,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不仅要具备国际问题的认知和能力,还要有意愿持续地付诸行动。模拟联合国活动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训练对于世界公民的教育和培养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一、模拟联合国活动所培养的4C能力是世界公民的内在素质。

中国模拟联合国协会最早于2011年就提出了的3C能力建设这一命题,即模联代表沟通力(communication)、理解力 (comprehension)和妥协力(compromise)的培养[3]。随着全球治理对国际合作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补充了合作力(cooperation),使3C能力扩展为4C能力。4C能力提出之初是作为模联活动的培养目标来设置的,然而模联活动外延不断丰富的背景下,4C能力同样也与世界公民的“拓宽视野、关心全球”的培养目标相契合。在多元文明和全球化趋势为特征的当今世界,4C能力组成了一个世界公民应该具备的内在素质。

(一)沟通力是世界公民的基础素质

沟通力指青年学生通过相互能够理解的符号规则来表达一种意向的能力。在外交场合,外交官的沟通能力常常能够帮助本国在外交博弈中减少误解、误判,从而获得国家利益的争取或保全。在模联活动中,跨文化、跨语言的沟通能力是模联代表的首要核心能力,也是其他能力发挥作用的基础。跨文化沟通(cross cultural-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言与非本族语言之间的沟通,也指任何在语言与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沟通。青年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通过会前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调研以及会中身临其境地谈判斡旋,更加了解别国的历史、文化、宗教等传统,从而减少因语境变化或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造成误解。模联代表在会场上得到锻炼跨文化沟通能力,在会场之外依然能够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其在陌生的文化环境、在复杂的文化场合完成有效沟通,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发声。

(二)理解力是世界公民的核心素质

理解力指青年学生在模联活动中对议题、其代表国以及相关国家政策的理解能力。经历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人类终于以巨大代价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可贵。要实现长期和平的环境,就必须达成真正有效的国际理解。194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冲突日益凸显,在重大问题上如何保持各国外交独立的同时又能减少国际误解和冲突仍然是各国的共同诉求。无论是国际性的模联会议,还是普通的校际联会,其主题都涉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参会之前,代表们通常要经过数月调研,完成阅读双语材料、整合网络资源、撰写立场文件等准备工作,在换位思考过程中增进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地域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因此,模联活动实现了一种创新的参与式、体验式、渗透式的国际理解教育。

(三)妥协力是世界公民的关键素质

妥协力指青年学生在模联活动中互相倾听、让步和最终达成协议的能力。在多元文明的当代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适度妥协是达成合作的基础。在清晰界定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之上,在一些国际性、地区性问题的解决上,有待于相关国家的适度妥协和让步,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事态升级甚至导致局部战争。在模联活动中,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深入调研和模拟谈判,使代表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受到各种综合因素影响的,国家利益、历史文化传统、国体政体、决策者个人等诸多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对外政策,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一国地外交政策。除此之外,高级别模联会议常常设置“危机处理”环节,通过模拟会议期间出现重大国际危机事件,锻炼“各国代表”临场危机处理的能力。在危机解决的过程中,青年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相关国家在国际重大问题的互谅互让是值得倡导的行为,是为避免事态升级而作出的理智选择。

(四)合作力是世界公民的发展素质

合作力指青年学生在模联活动中求同存异,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逐步加深,国家之间的合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都在进一步发展。中国处在百年难遇的战略机遇期,更要努力减少国际误解,集中精力谋求发展。模联活动通过其所设置的议题,引导青年学生关注全球治理和全球合作,如2016年10月底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大会主体即为:青年、和平与安全。其五个委员会的议题分别是: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朝鲜核问题以及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进一步讨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削减问题、恐怖主义与难民问题、打击国际毒品犯罪问题、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这些议题均涉及近几年全球治理的热点问题。以“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议题为例,没有一国可以独揽网络警察霸权,也没有一国可以独善其身,只有合作才能谋求共赢。通过参与模联活动,在理想化地国际社会中,各国求同存异,排除意识形态、发展方式上不同的偏见,最终在相关国际问上达成合作共赢、互惠互利,这样的合作虽然在国际社会现实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种种现实困难,但使青年学生们对国际合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深了认识,更加致力于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的国际社会。

二、模拟联合国活动是青年学生进行世界公民实践的重要途径

如同面向国内的公民教育,世界公民教育的难点同样在于参与和实践。公民教育的关键在于训练和养成,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中教授理论。单纯运用在教室中坐而论道的方式教授国际关系理论知识,以期达成培养合格世界公民的目标无异于缘木求鱼。参与模联活动对青年学生掌握政治知识、训练政治技能、增强政治理解、积累政治经验都有重要意义,逐渐成为一些欧美国家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以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两天半的会期为例,通常要进行四个分组会议,第一个分组会议上,外交代表要通过演讲发表本国立场和主张,找到利益相近国家组织结盟;会议进入第二和第三个分组会议阶段,外交代表们开始进入到游说、结盟和撰写工作文件的阶段;第四个分组会议进入到最后环节,由外交代表们通过投票表示赞同或否决国家集团提交的决议草案。这样沉浸式的巅峰体验往往通过两天的集中模拟完成了在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都很难能达到的教育效果,不仅完成世界公民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更能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化与塑造。在我国,由于受到多方面现实因素的限制,青年人参与政治的机会往往极其有限、在参与过程中因为缺乏实践训练和经验也容易发生不理性的行为。通过对于现实政治问题的模拟,模拟联合国活动所提的模拟平台、学术训练和政治参与是青年学生进行世界公民教育实践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已经有诸多青年学子以模联为踏板,日后走上了联合国的会场,为中国发声、为青年发声。例如在2017年1月31日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六届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青年论坛当中,中国代表团的20余名青年当中就有很多曾有参与模拟联合国活动的经验。因此,模拟联合国活动为世界公民教育提供了实践的绝佳途径和平台。

三、模拟联合国活动是培养高素质国际公务员的基石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在重要的国际组织当中的份额也相较于过去明显提升,如2016年1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正式生效,中国份额占比将从3.996%升至6.394%,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IMF第三大份额国。所占份额的提升直接体现出的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的提升。一国所承担份额的多少也直接与该国分配的国际公务员数量匹配,但是现实是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的中国籍国际公务员相当短缺。按照目前的联合国会费份额比例计算,中国籍联合国实际工作人员不足分配名额的半数,其中,居于中层以上的更是相当匮乏。人才供给不足是中国籍国际公务员人数失调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快培养符合国际组织要求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才能尽快填补这一空缺。

在参与模联活动的过程中,青年学生集中参与了从会议前对背景材料的调研和整合过程,到会议中的演讲、谈判、结盟、磋商以及文件写作等重要环节,就拿文件写作来讲,一场会议中,代表要完成立场文件(position paper)、工作文件(working paper)、决议草案(Draft Resolution)、修正案(Amendment)等英语文件的写作与提交,对材料整合和写作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除此之外,还要参与会场下的地球村、社交晚宴等社交场合,完成了一场对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内外兼修的世界公民训练。通过这样身临其境的体验学习,青年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外交礼仪、国际关系理论知识,还锻炼了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为他们未来能够迅速适应在复杂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的国际组织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模拟联合国活动激发了青年学生关注世界、消除贫困、维护和平、致力于为中国发声的强烈愿望,从而有很多人申请国际组织实习生或参与非政府组织的暑期项目,最终走上了国际公务员的道路。模联活动为我国的青年学子走向国际政治的舞台架起了一座桥梁。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在为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今天来看,这番话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即是符合“三个面向”的素质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1世纪高等教育公告》中提到:“教育各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应该为世界的需求而服务,达成一个更加宽容、公正而富有责任感的国际社会”[4]。当今的国际舞台,中国和世界的命运紧紧相连。站在中国与世界命运的交汇点,如何培养负责任、有能力的国际公民,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课题,模拟联合国活动通过能力培养、实践锻炼、未来发展等全方位、多层次的训练为世界公民的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

[1]杜晓馨.场域扩展对中国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杨勇,杨秀玉.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公民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11,(11):78-82.

[3]中国联合国协会中国模拟联合国发展情况调研小组.中国模拟联合国活动发展报告[J].国际政治研究,2011,(02):169-177.

[4]万明钢,白亮.全球化时代“学会共存”教育的愿景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9,(11):76-80.

Analysis on the Role of Model United Nations Activities in Cultivating the World Citizen

Li Sh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Department of Changzhi University,Changzhi Shanxi 046011)

In the 1990s,Model United Nations activities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China and gradually grow flourish in college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how to cultivate world citizens with the inner core quality and the external practical ability is the most urgent task for higher education.Based on the study of world citizen education goal and investigation practice,Model United Nations activities have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carrying out the complete theory of train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diplomatic practice of the world citizens.

Model United Nations;world citize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D813.2

:A

:1673-2014(2017)03-0004-04

(责任编辑 杨晓娟)

长治学院城乡发展与基层治理研究团队阶段性成果

2017—02—26

李珊(1990— ),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联合国公民世界
论公民美育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联合国提议2015年召开第五届世界妇女大会等5则
朝韩“打到”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