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贴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17-03-29 07:50罗明艳邝宇香李紫昕
护理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温通气虚胃炎

罗明艳,邝宇香,李紫昕

温通贴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罗明艳,邝宇香,李紫昕

[目的]观察温通贴结合辨证施护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除按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治疗及护理外,加用温通贴贴敷足三里、脾俞、中脘、上脘、关元、气海及辨证施护。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指数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 d及10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0 d症状总积分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结论]温通贴穴位贴敷足三里、脾俞、中脘、上脘、关元、气海结合辨证施护可以改善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病人的临床症状,且操作简便,显效迅速,效果满意。

温通贴;慢性胃炎;脾胃气虚型;辨证施护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6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达80%左右,其病程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有研究显示:342例广州地区慢性胃炎病人中51.5%中医证型为脾胃气虚型[2]。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而中医药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显著[3]。岭南梁氏脾胃病流派是岭南名医梁乃津教授创立的,集广东省名中医余绍源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黄穗平教授在内的以擅长脾胃病诊治的中医特色流派。流派“中药内服+中医特色疗法+药膳”三位一体的慢性胃炎综合诊治模式,可以提高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慢性胃炎是名副其实的流派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其中余绍源教授创立的“温通贴”穴位贴敷是流派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肯定,本研究为进一步寻求循证医学依据,进行了相关临床病例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4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脾胃病科住院诊断为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1.25岁±12.59岁。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55.28岁±10.56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诊断标准 病人诊断需同时满足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4]。症状方面:消化不良、上腹部饱胀、疼痛等常见症状;或兼见食欲不着、嘈杂、嗳气、反酸等消化道症状;上述症状可由饮食不当、情绪刺激、劳累等因素诱发。内镜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内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表现为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或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部分黏膜呈颗粒样或结节样改变。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考《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5]。脾胃气虚证主症:①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②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次症:①纳呆;②疲倦乏力,少气懒言;③四肢不温,大便溏薄;④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⑤脉沉弱。上述证候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的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的病人;年龄18岁~7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对温通贴药物过敏者;②合并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晚期病人以及意识不清、有精神病史的病人;③计划怀孕、孕妇及哺乳期病人;④严重过敏体质或皮肤化脓、出血、过敏病人;⑤自行退出研究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按中医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及护理。

1.2.2 观察组 除按中医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及护理外,加用温通贴治疗。

1.2.2.1 温通贴治疗方法 温通贴贴敷足三里、脾俞、中脘、上脘、关元、气海。穴位定位参照全国统编教材第6版《腧穴学》。温通贴的制作方法:取肉桂、细辛、吴茱萸、干姜等中药粉剂与蜂蜜、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糊状,制成大小为1 cm×1 cm的药块,药块厚度为0.5 cm,将药块放于天灸专用胶布中央。操作方法:病人取坐位,选择穴位并定位,清洁所选穴位处皮肤,将温通贴贴于穴位上,每天1次,每次4 h,10 d为1个疗程。本研究中有5例病人所贴穴位处皮肤出现瘙痒,停药后可自行缓解,有1例病人所贴穴位处皮肤出现过敏,经抗过敏治疗后痊愈。

1.2.2.2 辨证施护 ①重视精神调养:包括避免不良刺激和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积极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护士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及时解决病人的需求。在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方面,教会病人运用各种方法缓解不良情绪,如意念法、移情易性法、音乐疗法等。请成功案例以身说法,消除病人不良情绪。②膳食调护:要做到饮食有节、有方、卫生、谨和五味。根据病人的饮食喜好,因人、因时制宜,选择不同性味的食物,五味调和,合理搭配。嘱病人治疗过程中每日进食益气健脾之品,如粳米、小米、大枣、鸡肉等,食疗方有山药粥、生姜红糖汤等。少食耗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空心菜等。③用药调护:遵医嘱服用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温补类的中药汤剂宜餐前或空腹热服,服药期间宜进食热饮,以助药力,忌食油腻、辛辣、生冷及寒凉不易消化之品。④健康指导:嘱病人注意胃脘部保暖,指导病人两掌心搓热做腹部按摩,鼓励病人多做户外运动,劳逸结合,选择一些舒缓的保健操,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利于气血津液营养输布,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1.3 疗效评定的标准 主要症状分别为胃痛、胃胀。胃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由无痛到严重疼痛标注0 cm~10 cm,0 cm为无痛,1 cm~3 cm为轻微疼痛,对生活工作无影响,4 cm~6 cm为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7 cm~10 cm为严重疼痛,影响生活及工作。并对胃痛频率以及胃胀的程度、频率、影响4个方面分别计0分~3分。次要症状分别为恶心、嗳气、嗳腐吞酸、大便稀烂/干结、食欲减退等指标,根据无、轻、中、重度4级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证候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临床治愈为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为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但小于95%;有效为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但小于70%;无效为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证候积分疗效评价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 结果(见表1~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胃痛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3 讨论

慢性胃炎归属于中医“胃痛”“胃痞”的范畴。主要由于外邪、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素体虚弱等因素长期作用,最终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表现出胃脘胀痛,或胃脘痞闷不适的症状。其病位在脾、胃,与肝相关,病性上以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为主,气滞是本病的重要病理特点[7]。《伤寒论》曾有云:“脾,坤土也,脾助胃气消磨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提出了胃脘痛发病的关键是脾胃气虚。导致慢性胃炎的病因很多,治疗的方案也各异,但余绍源教授认为,无论是何种病因或病理产物,最终都会影响胃腑的气机,疼痛或痞满的发生,正是胃中气机失其和降的表现。因此,治疗不能顾及胃中气机的调畅,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用方常配合行气止痛的药物,如郁金、佛山、元胡、木香、砂仁等。余绍源教授认为对于辅助治疗慢性胃炎的外治法,应通过中药成分的温通理气作用,刺激体表特定腧穴及经络,以达到行气活血、气机调达、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选穴用药方面,选择足三里、脾俞、中脘、上脘、关元、气海等穴位,其中足三里为下合穴,集足阳明胃经之经气,且足阳明为五章六腑气血之海,可鼓舞后天之精气,以充养全身之气血;脾俞与中脘俞募相配,交通前后脾胃之精气,配合足三里主治脘腹痞满疼痛。选药上应用干姜,温补后天中阳,其温补作用守而不走,具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后天脾土充盛,则运化正常,气机调畅,五脏六腑得到更好的荣养。余绍源教授认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节,且本病为慢性病程,反复发作,所谓“久病至虚,穷极必肾”,久病伤及先天元气,故采关元、气海相配,以肉桂、细辛入肾经,温肾助阳,理气止痛,取其“阴平阳秘,身体久安”之意。且脾土不足,湿浊停滞,土湿木郁,肝气不舒,临床常见胃痛遇七情因素加重,故配合吴茱萸,温经散寒,调达厥阴肝经经气,疏畅气机,配合诸药,共奏温阳理气止痛之功效。

本组病例选择了广东省中医院二沙脾胃病科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病人进行观察,脾胃气虚证为本科室乃至华南地区常见证型,临床除常见胃痛、胃痞、疲倦、纳呆等气虚症状,还常见喜温怕冷、便溏、恶性呕吐、口淡等虚寒表现,为辅助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结合临床优势病种及证型研制出外用“温通贴”。杨云英等[8]研究显示:辨证施护对提高胃痞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 d及10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7.5%。另外,临床也发现,“温通贴”不仅对慢性胃炎有效,对于脾胃虚寒或气虚型呕吐、泄泻、嗳气、反流等均有疗效,其具有温补阳气、理气活血、鼓舞正气、扶正防病的功效,且使用简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效果满意。

[1] 程志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7):50-51.

[2] 李玉玲,胡学军,钟子劭,等.广州地区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821-823.

[3] 张北华,高蕊,李振华,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专家经验数据挖掘分析[J].中医杂志,2015,56(8):704-708.

[4] 房静远,刘文忠,李兆申,等.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7):44-55.

[5] 张声生,李乾构,黄穗平,等.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3):207-209.

[6] 郑筱庾.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6-129.

[7] 甘慧娟,梁丽丽,韩木龙,等.慢性胃炎的证素分布特征及与性别关系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7):2456-2459.

[8] 杨云英,朱爱利,饶秀珍,等.辨证施护对胃痞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2A):3899-3901.

(本文编辑 苏琳)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n patients with chronsic gastritis of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with Wen Tong paste

Luo Mingyan,Kuang Yuxiang,Li Zixin

(Ersha Branch of Traditional Medical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dong 510120 China)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编号:2014A020221085;广东省中医院岭南梁氏脾胃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罗明艳,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10120,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邝宇香(通讯作者)单位:510120,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李紫昕单位: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引用信息 罗明艳,邝宇香,李紫昕.温通贴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7,31(9):1100-1102.

R248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9.023

1009-6493(2017)09-1100-03

2016-08-10;

2017-02-27)

猜你喜欢
温通气虚胃炎
基于红外测温的火针“温通”效应改善脊髓损伤作用靶点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温通刮痧联合中药塌渍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效果中的应用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五味温通除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的影响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