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底春风

2017-03-29 03:26陈彥如
收藏·拍卖 2017年3期
关键词:通才居图富春山

扇底春风

2017年开年就正值《收藏·拍卖》13岁,150期。

设计总监子瑜为150期封面选了一个特别的符号——扇子。而扇中的画面来自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二者在纸面上的契合,非常完美。

但凡中国人,一眼都能看得出这也是很中国的基础性文化符号。就算是漂洋过海到了西方,扇子文化依然很快被接受与融入。

晋代《古今注》里记载,扇发起于殷端,最早是天子用于展现皇家威仪的仪令之物;后来出现团扇,代表圆满和团圆;再后来,从高丽传过来折扇,又因开合自如、携带方便而成为文人手里的宠物,甚至成了逍遥自在的意向延伸;就连扇的读音,和善良的“善”同音,也是合了中国吉祥文化的意会法。《富春山居图》附着其上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在其后的“封面故事”栏目里会有更详尽的解说。

小小一柄扇子,已经集书画艺术吉祥文化于一身,有自己的文化表情。

这样看似轻巧实则厚重的文化载体,确实蕴含了《收藏·拍卖》杂志的核心精神:“融合东西,通达古今,传统即当下。”这是 13年来作为一本大文化杂志存在的前提。

所以才有了150期纪念版封面专题,是对过往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在对庞杂进行了精心梳理之后,编辑部的同仁们发现,尽管13年弹指一挥间,原来还有这么多大家与名师以及优秀的前同事们共同陪伴走过。我们还特别邀请了金石界泰斗、通才学者王贵忱,文人品格的西泠拍卖掌门人陆镜清,国际收藏家、美术馆馆长余德耀为本期的封面专题进行题词,在此也同时向这三位业界颇具影响力的大家致以深深的敬意。

回顾,看起来几乎是3月刊的主旋律。上海博物馆的“鸿古余音”以上古古物来重组华夏历史链条;广东美术馆在挖掘本土艺术的进程里,再发一次缅怀的幽思;卢浮宫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两个世界级大馆的年度大合作,遴选珍品佐证800年来不断突破自我的成长历程。

当然,也有前瞻:比如3月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到来之前,给自己的游逛路线划出一些重点:比如已经非常非常了解孤独的林风眠的故事和作品,但是关于他的市场涨或者不涨,还真是一个待解的谜;比如已经开始进入关注的艺术基金,如何在未来的资本市场去掘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

其实,在3月刊里,还有特别值得记忆的一幕:年近九旬的王贵忱贵老,抱恙中仍然艰难地为我们写下了珍贵的祝福。这位学界尊崇的通才学者作为我们的顾问一直给予了太多的学术支持,同时也是本刊一名忠实的读者,默默陪伴我们走过150期。

贵老对《收藏·拍卖》也是寄语殷殷:“严肃,有个性,有声有色,要贵在坚持。”

尽管寥寥数语,却感有一阵扇底春风徐徐而来,十分入心。

猜你喜欢
通才居图富春山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杭州 富春江边富春山
《富春山居图》旧事
做质量人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沈括:一个通才的治水路
通才,时代的召唤
杨通才:无限眷恋无限情
火烧《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