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铭峰
摘 要:宽宏大度、阳光向上、积极进取、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都是一名教师影响学生需要的优秀品质。有了高尚的师德修养,就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去实施德育的教化。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德育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坚持和不断地努力,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实现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
关键词:德育;德育内化;师德修养
谈起课堂教学似乎就是如何给学生传授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不能不把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放在首位,教书的同时更要育人。离开品德教育的知识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重要的德育使命,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尽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德育。文以载道,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也就是说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是对人实施教化的工具。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下面就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同仁们商榷。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
打铁先得本身硬,这是最通俗的道理。所以在教育化学生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者,就是应该学高、身正,没有这两样就没有做师者的资本。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就是学生形成品德的最好样板,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老师的崇拜,老师的权威形象就是他们效仿的楷模。因此,教师要从自身的师德修养入手,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品德修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自身行动的影响要比口头说教的效果强百倍。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自己说一百句,不如做一件实事。宽宏大度、阳光向上、积极进取、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都是一名教师需要的品质。有了高尚的师德修养,就应该在实际中实施德育教学。
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形成能力的主渠道,也应该是学生培养和形成高尚品德的主渠道。在人教版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的具有德育价值的文章,这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素材。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在文本中寻找到德育的内容,寻找到德育形成的融合点,这是最为重要的德育教学方式。
(一)学生在预习中感悟文本的德育内容
新课改实施以后,更多的是提倡学生的主体性,很多老师都采用了导学案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教师上课之前就已经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了。这是因为实施了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编写导学案,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和师生一起谈论和交流。比如《落花生》一课的教学,我给学生布置了自己编写导学案的任务。学生自己预先读课文,然后将文本中的生字词先找出来,利用工具书先行认读和理解,然后在布置学生理解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点睛之笔,体会一下花生的特点,这种特点和人的什么品质相吻合?你觉得这种品质重要吗?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会自己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感悟,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去理解和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性,从而对学生实施德育。花生将果实深埋地下,不张扬、不招摇,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精品。这种踏实奉献的精神,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吗?
(二)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德育
阅读教学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建构和阅读理解能力乃至于写作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同时利用阅读教学的时间对学生实施德育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在阅读理解中,学生可以结合文本中的德育内容进行自身的塑造,将德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品德修养。比如,结合课文的某一个段落,对学生实施德育;或者是结合文本中的一句经典语言对学生实施德育,再或者是结合文本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德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感悟、内化后,最终形成他们自身的德育修养。比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将歌曲《天路》配上在网上搜索到的青藏铁路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西藏的美丽迷人、铁路施工人员的伟大和不凡,让学生在美的声音和美的画面中得到心灵的精华和陶冶,爱国情感得到提升。又如,《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一课的教学,同样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德育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国家,那么也不可能爱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亲人,没有国哪有家?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同样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在课前让学生找能够体现我国强大的资料和图片,我也找这些资料和图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展示、让学生说,然后我再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在这些资料的佐证下,学生会形象和具体地感受到我们祖国——这个東方睡狮,在世界的舞台上逐渐显现出来自己的能量和影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各个方面都显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逐渐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国,而且在世界各国面前我们有大国的形象,不凌辱弱小,不惧怕强大,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证明。在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再进行讨论,感受到了祖国强大了吗?面对自己祖国的强大,作为一名小学生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之后,爱国的强烈思想感情就形成在学生的心中。
(三)在人物形象分析中进行德育
在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塑造,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就要涉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施德育。我们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学习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写作手法、经典的语言、细致传神的刻画等功底,其次是在人物形象本身寻找可贵的思想品质。作为实施德育内化的契合点,具体的人物形象往往更感动人,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对学生实施德育将会更加有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文章中的人物去感化学生,从而实现德育内化的目的,一直是我致力于探索的方法。比如《丰碑》一课的教学,这篇课文描述的是红军长征路上发生的一件事。天寒地冻的长征路上,军需物资匮乏,红军战士必须的棉衣也十分紧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干部首先是想到了战士,军需处长是负责发放棉衣的,但是他却没有将最后一件棉衣给自己,而是给了战士,他自己穿着单薄的衣服冻死在长征的路上。文章就这个故事进行细致的人物描写,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大家,不顾自己的军需处长的形象。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利用军需处长的形象教育学生要爱护同学,关心别人,在苦难面前要先想着最困难的人。尤其是针对当前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的现实,针对学生自私不懂关爱别人的现实,我利用这篇文章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在习作教学中进行德育
作文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体现形式,也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要在习作中充分体现文以载道的道理。小学高段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能够完成一篇有质量的习作。在进行习作练习中,通过习作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要有思想性,思想性是文章的灵魂,没有一定的思想性,这样的文章就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育学生要通过景色的描写歌颂祖国和家乡,通过人物的塑造歌颂真善美。在这样的习作中让学生写之前先思考,思考成熟后再动笔。通过文字将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德育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坚持和不断地努力,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实现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
参考文献:
周立群.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德育教育思考[J].语文建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