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珍+金树美
伴随着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深入推进和不断深入,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在我们脑海中逐渐清晰、明朗,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应用于课堂,进行教学实践时,我们开始注意到要落实有效性的问题。随即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小学数学探究活动的有效策略》的专题研究,结合“小专题”研究开展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及时挖掘、提炼操作层面上的有效做法和策略。通过对专题的研究,我们对数学课程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我谈一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探究活动。
一、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可探究内容,突出探究重点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什么样的内容值得探究,就一节课的内容而言,哪些知识值得探究?有几个探究点?哪个点作为探究的重点?这是实施探究活动的前提。它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在反复琢磨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好。从教学要求和知识特点来看,陈述性的知识用体验性、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策略性的知识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则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实践证明,一节课探究的点较为合适的是1—3点,而且在这几个点中,要有一个探究的重点,并从设计上和实施中突出、保证,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比较充分的探究时空,让学生比较真实地经历探究过程,使探究的有效性得到保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本节课的内容的探究点是:其一是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其二是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从知识特点上分析正方形的结构简单、特征明显,其周长的算法易于被学生理解、发现,所以教学时我把教材内容作了调整,先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算法。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了长方形周长的算法。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三种算法,由易到难分别是:①长+宽+长+宽;②长×2+宽×2;③(长+宽)×2。前两种思维过程比较简单,只要将长方形的四边顺次相加就可以了,而第三种算法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探究的策略上,我先让学生独立探索交流,然后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帮住学生分析理解,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
二、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有效组织探究
如果探究活动的要求低于或高于学生的实际,就不会给学生的思维带来实质性的发展,或者是浪费了时间,或者是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仅仅记住了一些结论,而并不真正理解结论背后的原理。只有找准学生的现有实际,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享受到“跳一跳,摘桃子”的乐趣。例如我在我执教《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课时,备课前我对学生已有知识发展水平进行了测试。我发现了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能达到准确快速的口算。在这样的一个高起点的认知发展水平下,如果我们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参所提供的目标进行设计的话。我们可以想象课堂将一定会如行云流水一般,课堂的学习气氛也定会是积极愉悦的。可是,在这种行云流水、热火朝天的背后呢?学生的認知水平还在原点,并没有得到拓展和延伸。这种课堂上的探究就是无效。我在执教这节课时,在充分掌握学生具有较高基点的基础上,适当的加深了教学难度。课上,我要求学生借助他们喜欢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两位数加减的计算规律。结果在我大胆的预设下,学生不但总结出了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规律。而且在规律的迁移下,学生又有了更精彩的发现。有的学生竟然说出了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加起来。当时我真的好激动,觉得孩子说的太精彩了。这样设计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动态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了提高,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三、引发探究动机,创设探究学习的最佳境界
《课标》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应创设开放、民主、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要正视自己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色,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方法。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在这节课上关注学生的探究动机,激发探究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通过创设有趣的动画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比公平吗?。”一个疑问引发了学生的争辩与思考。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量一量、算一算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极主动的探究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算法,感悟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与四边的关系,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中理解知识,体验过程,提升素养。
四、注重数学思想放方法的教学,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需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数学学习实质上是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获取数学知识、构建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和数学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训练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有条理的探索,努力使学生做到思有路、做有法,并逐步达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境界。我在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非常注意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从数学到生活、从具体到抽象,及时展示,适时概括,当学生充分展示了不同算法后,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对比、思考、概括,体验成功,优化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思考概括出周长的计算方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方法策略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充分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我们坚信探究性活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有帮助的。在内容上,教师把数学教材中探究性学习含量重的内容进行分捡,把数学的活动纳入探究性学习的轨道,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向探究性学习。